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2020-11-30 08:49韦宁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基层医院

韦宁

[摘要] 目的 分析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0月新生儿病房15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75例患儿实施传统护理管理,实验组75例患儿实施PDCA管理,对比两组微生物检测达标率、新生儿感染率。结果 实验组医务人员手卫生、病房空气、设备及仪器、奶嘴及奶瓶、雾化瓶达标率(98.67%、96.00%、100.00%、100.00%、97.33%)均明显高于参照组(81.33%、80.00%、85.33%、86.67%、80.00%),实验组新生儿感染率(2.67%)明显低于参照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中引入PDCA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检测达标率,降低新生儿感染率,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关键词] PDCA;基层医院;新生儿病房;院感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8(a)-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PDCA model in the control of neonatal ward in primary hospitals. Methods The included 150 patients in the neonatal ward from January 2018 to October 2019,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75 patients in the referenc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care management, 75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DCA management, and the two group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compared of the test compliance rate, neonatal infection rate. Results The hand hygiene, ward air, equipment and instruments, pacifiers and milk bottles, and atomization bottl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8.67%, 96.00%, 100.00%, 100.00%, 97.3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81.33%, 80.00%, 85.33%, 86.67%, 80.00%), the neonatal infection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2.67%)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21.33%),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of PDCA management mode in the control of neonatal ward in primary hospita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ate of micro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reduce the rate of neonatal infection.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it is worth learning.

[Key words] PDCA; Primary hospital; Neonatal ward; Control of hospitalization

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率较高的一个科室,由于新生儿机体脏器、组织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病毒、细菌的抵抗能力更低,尤其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感染率更高[1-2]。因此加强医院新生儿病房管理对于控制感染极为重要。PDCA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主要由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组成,四个环节周而复始的运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于未解决的问题,则及时引入到下一循环中,以阶梯式上升为主。基于以上背景,为进一步探究新生儿病房管理中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价值,该文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0月新生儿病房150例患儿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纳入病例是新生儿病房150例患儿,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女性30例、男性45例;日龄在4~25 d,日龄均值为(14.52±1.64)d;体重在1 951~2 965 g,体重均值为(2 405.65±125.11)g。實验组:女性33例、男性42例;日龄在5~24 d,日龄均值为(14.55±1.61)d;体重在1 985~2 958g,体重均值为(2 404.47±124.96)g。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为该院出生新生儿;②患儿家属均已签署与该项研究有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②中途退出该项研究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不真实者。

1.2  方法

参照组:加强对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严格遵医嘱进行对症治疗。

实验组:(1)P:全面分析新生儿病房当前管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例如:①医护人员院内感染认知度不足,监督管理机制形同虚设,院感情况并未纳入到医务人员工作考核中。②新生儿用品并未彻底消毒,奶具以及配奶区域没有完全分开,进入病房的洗手消毒液不在醒目的地方。③病房过道与送标本过道重合。(2)D:①加强院感教育:医院应定期对新生儿科的工作人员进行院感认知教育,具体包括院感的控制现状、预防对策、重要性等。积极学习《消毒技术规范》等制度,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熟知相关规范和制度。②院内感染监督:成立新生儿科院内感染控制小组,对新生儿科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检查、督导,对于新入职的清洁人员、护工、护士以及医生等均进行严格院感培训,所有人员必须考核合格方可进入临床工作。③优化环境:将配奶以及奶具清洁区域彻底分开,每日严格消毒新生儿器具、生活用品、奶具等,暖箱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彻底消毒。每日安排2名工作人员对病房进行彻底消毒,包括治疗推车、床四周、保温箱以及地面等,明确送检标本的专用通道,每隔2周彻底清洁、消毒病房所有的器械、设备。④手部卫生管理:所有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必须彻底洗手,故在每一个治疗推车、床、蓝光治疗箱、暖箱旁边均应放置洗手消毒液,并粘贴醒目、易懂的洗手流程。(3)C:护士长每日要对新生儿病房的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将所有考核结果纳入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年终考评、职称、绩效中。(4)A:积极总结、反馈新生儿病房管理存在的问题,30 d为一个PDCA循环周期,将该次循环存在的问题,积极引入到下一循环中。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微生物检测达标率、新生儿感染率。①微生物检测达标率:统计医务人员手卫生、病房空气、设备及仪器、奶嘴及奶瓶、雾化瓶达标率。②新生儿感染率:统计肺炎、腹泻、皮肤感染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以SPSS 26.0统计学软件检验,检验计数资料(微生物检测达标率、新生儿感染率),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微生物检测达标率

实验组微生物检测达标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新生儿感染率

实验组新生儿感染率(2.67%)明显低于参照组(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对患儿身体健康以及医疗安全均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极为重要[3-4]。该研究表示:实验组微生物检测达标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提示新生儿病房院感管理中PDCA循环法应用效果显著。分析如下: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监控作为管理重点,防御作为管理前提,利用计划、执行、检查以及处理4个阶段,将科室所有工作人员均运用到院感控制中,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对新生儿病房展开循环管理,极大地提升了管理质量,提高了地面、空气等部位的卫生清洁度以及消毒物品合格率[5-6]。增强了新生儿病房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感染预防意识,进一步规范了医护人员无菌、洗手操作行为,将院感控制、目标监测、PDCA法三者有机结合,持续不断的质量改进,体现了阶梯式上升的质量管理模式,对于预防肺部感染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7]。在金丽等[8]研究中,PDCA组、对照组感染率分别是4.17%、27.08%,PDC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近于该研究结果。

综上所述,新生儿病房院感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可有效提高微生物检测达标率,预防皮肤感染等疾病发生,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将该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芳芳,李崇寿,韩紫敏,等.新生儿病房感染管控中PDCA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6,33(10):60-62.

[2]  孙吉花,党晓燕,于苏国,等.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医院感染季节分布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8):1233-1236.

[3]  朱巍巍,李在玲,韩彤妍,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产气肠杆菌医院感染及药敏分析[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17,32(4):250-254.

[4]  张亚昱,霍梦月,宋丹,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实施效果评价[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9, 42(6):537-540.

[5]  钱敏,韦弘,刘艳林.PDCA循环在新生儿尿标本采集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11):122-124.

[6]  蔡敏芬.PDCA管理模式控制新生兒院内感染的效果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8):2345-2347.

[7]  文小兵,王妮.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运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6,42(5):348-349.

[8]  金丽,吴纯婉,吴秋贤.PDCA模式在提高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质量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8,39(4):779-780.

(收稿日期:2020-05-25)

猜你喜欢
基层医院
基层医院开展慢性病高血压健康教育管理效果分析
人文关怀配合心理疏导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基层医院人才招聘的有效性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在基层医院盆腔炎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