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0-11-30 08:41梅丹
市场周刊·市场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现状重庆

摘 要: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中的健康服务、文化娱乐及旅游休闲,因此康养旅游这一新型旅游方式和业态越来越受青睐。文章以重庆市为例,分析了其发展康养旅游的资源基础,并对其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促进重庆康养旅游有序合理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重庆;康养旅游;资源基础;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 引言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处在一个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的境况,据预测,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可高达3亿人以上。除此之外,我国亚健康人口基数较大,对健康养生需求也较大。因此,以依托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基础打造的以休闲、养生、医疗为主的康养旅游逐渐发展起来。

现阶段国外康养旅游已逐渐成形并具备一定规模,以综合开发为主,且很多国家都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如巴尔卡洛岛的泥浴养生、法国普罗旺斯的田园养生等。我国的康养旅游发展较晚,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十分注重旅游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的发展,并在2016年迎来首个规范性文件——《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随后启动了《国家温泉康养旅游》标准以及公布五大全国康养旅游示范基地、13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总体来看,我国康养旅游产品比较单一,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研究方面看国外对康养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复合型康养模式、特色产品等,而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医旅、体旅、温泉旅游等方面。重庆作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山水城,巴渝文化发源地。不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极大的旅游客源市场,还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良好资源基础,发展康养旅游不仅可以使重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对重庆康养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建议,以期为重庆康养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

二、 重庆发展康养旅游资源分析

(一)人文资源

1. 古迹与建筑类

重庆是巴渝文化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公共建筑上,有许多寺庙,如慈云寺、罗汉寺等;古镇老街有磁器口、龚滩古镇等。居民房屋大多是中式建筑,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吊脚楼,依山而建遍布重庆古镇。园林设施上,重庆的园林大多属于寺观和风景园林,两者与重庆的山水相结合,成为风水绝佳之宝地,如华岩寺等。此外,重庆还有许多的石刻分布在各个景区内,如宝顶山石刻、南山石刻等。这些历史建筑都有着重庆本土的个性文化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借助这些具有历史特色的建筑可以结合康养市场需求,深度挖掘旅游地特有的建筑历史文化,打造有利于游客身心放松的旅游产品。如凭借吊脚楼资源,打造居住养生度假区;依托寺观园林,利于园林内部的空闲房间和禅寺资源,改造成适应老年人群的住宅区并对外进行运营,打造一个养老地,让佛门成为老人们的清净养身之地。

2. 休闲健身类

作为一座有着山水都市之称的重庆,在发展户外体育旅游上有着较大的优势。目前重庆有59个市级体育协会,市级体育俱乐部56个,全市喜欢体育运动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47.65%。重庆可依托本身特有的山水地貌优势,发展攀岩、漂流、自行车登山等项目。不仅可以增加旅游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推动体育旅游、赛事、健身等项目的融合发展,还能使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还能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得到养心、强健身体等目的。

3. 文化类

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以及深厚浓郁的民俗文化,使得重庆的文化资源极其丰富。重庆拥有特色的民间舞蹈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戏剧以及民间绘画和工艺品,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打造民俗文化旅游区,将民俗文化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强游客在旅行中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重庆地区的宗教文化发展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主要包括佛教、道教等,宗教是以民众的信仰为核心的文化,但重庆的宗教文化不仅仅体现在信仰上,还表现在具有艺术色彩的宗教建筑上,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应深度挖掘,并在全市开展各种各样的庙会、旅游文化节等活动。使游客在体验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精神层面的满足,还能够了解到重庆的文化。

(二)自然资源

1. 气候条件

重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6℃~18℃,重庆市具有四季分明、降雨量充沛等特点,重庆是中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其年平均湿度在中国是属于高湿区的。因重庆的自然气候比较独特,所以在开发利用时,应根据气候变化规律和旅游目的地而进行制订,充分发挥气候资源优势,将它与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田园等相结合,构建生态田园旅游、森林养生旅游等,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探寻开发避暑、度假疗养地,以满足游客对康养旅游的高质量要求。

2. 地文景观

重庆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类型,以山地、丘陵为主。重庆温泉资源丰富,是重庆发展旅游的四张名片之一。重庆应借助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将温泉旅游与绿色有机产品相结合、融合生态景观体系、打造四季温泉品牌休闲体系。每个地区应确定自己的溫泉文化主题,并以当地的特色文化为背景进行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消费心理。在温泉中根据个人需求及身体状况差异化进行中草药配置,以温泉为主药物为辅等方法进行康复疗养,如中草药温泉是温泉医疗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3.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方面:重庆森林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含量非常高,如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江津四面山等地。依托其旅游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可进行发展高山避暑、森林养生等旅游项目。

花卉资源方面:重庆南山公园、涪陵大木林下花园等地含有众多的名花奇草,非常适合游客在此摄影、观光休闲并使视觉得到一定的转换。

中草药材方面:除主城区外各个区县基本都有中草药资源,如巫溪党参、巫山庙党、石柱黄连等,依靠其土壤、气候等自然资源因素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医疗旅游、中医保健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三、 重庆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庆康养旅游发展现状

重庆的康养指数排名在中西部取得了第一的好成绩。目前重庆康养旅游模式已有体旅、医旅、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康养旅游模式。①体旅融合:2018年的时候,重庆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423.99亿元,与2017年相比增长16.9%,占市同期生产总值比重达0.91%。目前重庆市成功落地的已有重庆国际马拉松赛、巴渝十二峰挑战赛等活动,建造了5个户外体育旅游示范区,出台了关于体育旅游的一系列政策,全市体育旅游综合体8个,体育旅游精品赛事16个,精品路线10条。体旅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选择,成为新的休闲生活的一种方式。②文旅融合:2018年,重庆市全年文化产业总规模已达623亿元,2019年,在此基础上增长了30%。重庆将“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作为重庆市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项目,对革命文物和红色旅游景点进行合理地利用和保护,实现文旅的高质量发展。以旅游、艺术、话剧等消费重点,引导本地居民、来渝游客走进书店、剧院等场所。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重庆市举办双晒活动,不仅使各区县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推动了各区县的旅游发展,还让各区县深入思考应当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去将文化和旅游发展一同结合起来。③医旅融合:重庆中医药资源较丰富,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区,重庆市中药种质资源达5832种。四川历来更是有“中医之库”的美誉,重庆和四川将强强联手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全域融合发展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康养专业性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高级人才稀缺,导致深入挖掘康养旅游文化和研究康养产品服务以及康养业竞争趋势等方面缺乏具有高层次知识的人才。此外,重庆还缺乏完整的康养旅游教育培训体系,导致了康养旅游从业人员专业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致使重庆康养旅游的发展受到阻碍。

2. 以旅游为代表的康养产业不多。部分区县的康养旅游标准不完善,过分依赖本身独有的地理特征和自然气候资源景观,其康养产品缺乏地域特色和民俗特色,并且具有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康养旅游产品不多。

3. 旅游产品内容形式较单一。重庆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很多区县旅游资源都有雷同性,打造出的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具有主导性的特色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并且与其他城市相比重庆市的旅游经济水平整体发展还处于一个较低的状况,导致旅游产品质量低且优质旅游产品偏少。

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关于健康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缺乏整合,缺乏配套的政策措施,对财务支持、市场可进入程度以及土地供应等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5. 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重庆部分较远地区康养旅游项目路程时间长、交通不便利,地理位置较高,部分康养地水资源供应不足且安全保障性不高,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足以抵消基础设施不完善所带来的阻碍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游客数量,康养旅游发展不足。在餐饮住宿业方面,缺少绿色发展理念,管理服务水平不高。

四、 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引进并培育专业性人才

人才决定着未来的发展,应充分利用重庆市高校人才资源,建立健全关于康养旅游方面的资格证考试以及培训机构。选拔专业的康养旅游人才,带动康养旅游可持续性发展,为今后康养旅游发展提供支持。

(二)制订行业标准

统一康养行业发展规范,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康养产业协会,明确康养产业目标,着力发展重点康养产业,并构建科学健康的康养体系,逐步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三)打造核心产品

坚持以产品为核心,打造康养旅游品牌,丰富康养旅游产品,大力推进健康养身休闲旅游景区。借助重庆本身的地热资源,有制度有创新的开发温泉产品,使温泉旅游不再局限于泡温泉。重庆各区县应根据本地的特色和文化发展森林旅游。大力融合医疗資源、体育运动、农业等产业,做出更多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四)强化康养产业政策支撑

完善康养产业顶层设计,出台一系列关于发展康养旅游意见及实施项目文件,并明确将康养旅游产业纳入全市重点发展对象。

(五)完善基础设施

围绕康养旅游区,进一步完善交通、水电等基础服务设施建造。且在建造这些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这些设施所带来的康养属性。在餐饮住宿方面应坚持绿色、健康、环保、卫生发展理念。

五、 结论

康养旅游是当下新时代的旅游发展趋势。重庆具备发展康养旅游的良好自然、文化资源基础,应结合区域特色进行康养旅游开发、打造特色康养产品,并建立完善基础设施、制订相关标准,结合网络营销进行宣传,突出重庆康养旅游健康、养性的作用。此外,还需要培训专业的康养旅游人才、开发多功能型康养产品、整合康养旅游资源等,为今后重庆发展康养旅游提供保障及支持。

参考文献:

[1]陈纯.国内外康养旅游研究综述[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9,36(4):43-47.

[2]卜从哲,徐晶.我国康养旅游市场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J].河北企业,2018(4):76-77.

[3]汪文琪,张英璐.海南省康养旅游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4):24-25.

[4]杜飞.重庆旅游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22(1):96-98.

[5]刘安乐,杨承玥,张雁,明庆忠.六盘水市康养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6):24-29.

作者简介:梅丹,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旅游管理 2017级。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现状重庆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