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与血常规分析*

2020-12-01 08:20匡良洪
中国药业 2020年22期
关键词:普通型危重百分比

赵 蓉,张 青,匡良洪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湖北 黄石 435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的 β 属冠状病毒-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的新型传染病[1-2]。该疾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对全球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重大威胁[3]。本研究中收集31 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检查结果,选取同期住院的41 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临床特征及血常规变化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诊断标准,并经流行病学调查,胸部CT 检查,核酸检测等确诊[4];根据病情选用前述方案推荐方法治疗,包括抗病毒,应用激素、免疫球蛋白,抗菌,机械通气,使用康复者血浆治疗等。

病例选择与分组:选取医院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3 月收治的31 例危重型COVID -19 患者作为危重型组,以同期住院的41 例普通型COVID-19 患者作为普通型组。危重型组中,男 16 例,女 15 例;年龄 37 ~ 86 岁,平均(64.94 ±14.25)岁。普通型组中,男 21 例,女 20 例;年龄 27 ~ 67 岁,平均(49.07 ± 11.35)岁。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每份原始病案中收集有关项目,主要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肿瘤、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等)、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呼吸困难等)、血常规结果[包括住院首次、治疗中(入院3 ~10 d)、住院末次共3 次]及预后等。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明显大于普通型组,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多于普通型组,常见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肿瘤、脑血管疾病、帕金森病等。危重型组中,有基础疾病患者23 例(74.19% ),其中 1 种基础疾病患者 7 例,2 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16 例;普通型组中,有基础疾病患者16 例(39.02% ),其中 1 种基础疾病患者 14 例,2 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患者2 例。两组患者早期临床表现均多有发热、咳嗽、气促、乏力,少数出现呕吐、腹泻或腹痛等消化道症状。危重型组病情发展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本组死亡8 例,其余治愈出院或治愈后进行专科治疗基础疾病;普通型组全部治愈出院。

2.2 血常规指标

危重型组中住院首次查白细胞计数(WBC)低于4 × 109/L 的患者 3 例(9.68% ),高于 10 × 109/L 的患者 11 例(35.48% );普通型组中 WBC 低于 4 × 109/L的患者 12 例(29.27% ),高于 10 × 109/L 的患者 1 例(2.44%)。危重型组淋巴细胞(LYM)减少患者占比更高(参考区间 1.1 × 109~ 3.2 × 109/L),分别为危重型组77.42% (24 /31)、普通型组 39.02% (16 /41)。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相关血常规指标比较,除血小板外均有显著差异(P < 0.05)。详见表 1。

表1 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1 危重型组与普通型组血常规指标比较()

指标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血小板计数(×109/L)红细胞计数(×1012/L)危重型组(n =31)9.01 ±5.67 7.48 ±5.52 78.24 ±13.54 0.87 ±0.49 12.96 ±9.48 200.62 ±111.34 3.45 ±0.71普通型组(n =41)5.18 ±1.59 3.09 ±1.43 57.87 ± 11.02 1.45 ±0.50 29.45 ± 9.79 208.80 ±76.03 4.33 ±0.65 t 值-6.36-7.52-11.90 8.52 12.49 0.61 9.61 P 值0.00 0.00 0.00 0.00 0.00 0.54 0.00

2.3 危重型患者血常规与预后关系

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危重型组分为死亡组(8 例)与治愈组(23 例)2 个亚组,结果死亡组 WBC 逐渐增高,LYM 百分比进行性降低,治愈组LYM 百分比逐渐恢复正常。两组住院首次血常规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 > 0.05);住院 3 ~ 10 d,死亡组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显著高于治愈组,LYM 百分比显著低于治愈组;住院末次死亡组WBC、NEU 计数及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愈组,LYM 计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治愈组(P < 0.05)。详见表 2 至表 4。

表2 死亡组与治愈组住院首次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2 死亡组与治愈组住院首次血常规指标比较()

指标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死亡组(n =8)9.19 ± 3.37 7.97 ± 3.41 83.94±10.82 0.64 ± 0.39 11.59 ± 6.069 6.36±4.95 0.91 ± 2.11 0.19 ± 0.16治愈组(n =23)8.61 ±4.52 7.13 ±4.02 81.11 ±8.16 0.88 ±0.59 8.60 ±6.24 6.62 ±2.78 0.50 ±1.09 0.18 ±0.20 t 值-0.33-0.53-0.78 1.09 1.19 0.18-0.72-0.12 P 值0.75 0.60 0.44 0.29 0.24 0.86 0.48 0.91

表3 死亡组与治愈组住院中间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3 死亡组与治愈组住院中间血常规指标比较()

指标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死亡组(n =8)14.01 ±7.45 12.50 ±6.86 88.55 ±6.18 0.75 ±0.46 6.06 ±3.73 4.96 ±2.65 0.30 ±0.50 0.13 ±0.10治愈组(n =23)8.18 ±3.95 6.67 ±4.03 77.48 ±13.37 0.83 ±0.47 13.08 ±10.14 8.00 ±3.86 1.28 ±2.03 0.18 ±0.21 t 值-2.12-2.28-3.17 0.41 2.86 2.06 1.33 0.70 P 值0.07 0.05 0.00 0.68 0.01 0.05 0.20 0.49

2.4 用药情况

危重型组和普通型组患者用药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呼吸系统用药、解热镇痛药及基础疾病用药,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应用普遍,危重型组抗菌药物及糖皮质激素应用更多。中药在两组均广泛应用,普通型组以口服制剂为主,危重型组应用血必净注射剂更多。详见表5。

表4 死亡组与治愈组住院末次血常规指标比较()

表4 死亡组与治愈组住院末次血常规指标比较()

指标白细胞计数(×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淋巴细胞计数(×109/L)百分比(%)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碱性粒细胞计数(%)死亡组(n =8)15.46 ±10.20 14.01 ±9.79 86.91 ±15.16 0.71 ±0.36 5.69 ±4.09 4.68 ±5.59 2.60 ±6.00 0.13 ±0.07治愈组(n =23)6.24 ±3.44 4.50 ±3.41 67.56 ± 13.90 1.10 ±0.45 20.64 ± 10.32 8.92 ±3.24 2.58 ±2.27 0.34 ± 0.29 t 值-2.51-2.69- 3.32 2.16 5.77 2.63-0.01 3.35 P 值0.04 0.03 0.00 0.04 0.00 0.01 0.99 0.00

表5 主要抗病毒药物、抗菌药物、糖皮质激素及中药使用情况

3 讨论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与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均是由β 属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在治疗过程中也为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防控积累了一定经验。2019年 12 月 COVID - 19 疫情暴发,2020 年 1 月,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成功上市,保证了COVID -19 的快速确诊。

本研究中,危重型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普通型组;危重型组中有基础疾病者占74.19%,而普通型组中仅占39.02%,常见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与已有报道一致[5-6]。这说明高龄及伴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是 COVID -19 危重症的高危因素。COVID-19 早期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咳嗽、气促、乏力,少数出现呕吐、腹泻或腹痛等消化道症状。CHEN 等[7]研究发现,2019 -nCoV 更易感染有基础疾病的老年男性,主要表现发热、咳嗽、肌肉酸痛等,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男女患者占比无明显差异。COVID -19 的治疗方面,由于尚无特效药,大多是基于既往SARS、MERS 或其他新型流感的治疗经验[8]。抗病毒治疗主要选用阿比多尔[9]、干扰素[10]等,多为联合用药。抗菌药物应用最多的是莫西沙星。中药应用包括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剂及清肺排毒汤等。但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需进一步研究,并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危重型患者病情发展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危及生命,本组死亡8 例;普通型患者预后较好。由以上临床特征可见,COVID -19 与 SARS 和MERS 有一定相似性,这可能有助于借鉴既往SARS 和MERS 的研究成果,在不久的将来研究针对COVID -19的免疫干预或预防性疫苗[11-12]。

血常规检验,主要包括红细胞(RBC)、W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含量测定等,根据其中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辅助诊断某些疾病。有研究发现,COVID -19 患者常有 LYM 减少,伴或不伴 WBC 异常,且LYM 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13-15]。本研究中,普通型组WBC 正常或偏低,部分患者LYM 计数及比例降低;危重型组WBC、NEU 计数及百分比均高于普通型组,而LYM 计数及百分比均低于普通型组。危重型患者血常规变化与预后相关,死亡组WBC 逐渐增高,LYM 百分比进行性降低,治愈组LYM 百分比逐渐恢复正常。两组住院首次血常规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住院中死亡组NEU 计数高于治愈组,而LYM 百分比明显低于治愈组;住院末次血常规指标比较,死亡组WBC、NEU 计数及百分比均高于治愈组,LYM 计数及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愈组。WBC 及NEU 增加可能是合并细菌感染,部分可能与应用激素治疗有关。LYM 减少且其降低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这可能与 SARS 冠状病毒一样,2019 -nCoV 也是主要作用于LYM,T 淋巴细胞损伤可能是导致病情恶化的重要因素[7]。2019 -nCoV 感染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失衡,诱发急性肺损伤,其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会进一步加重炎性反应,导致肺功能恶化急剧加重,ARDS和呼吸-循环衰竭,更严重的患者可发展为不受控制的全身性炎性反应,伴有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16]。2019-nCoV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人际传播并感染靶细胞,在体内引发细胞因子风暴,出现系列免疫反应,导致外周免疫细胞水平的变化[17]。

综上所述,伴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是COVID -19危重症的高危人群,外周血常规变化,特别是LYM 减少,结合临床表现,可作为COVID-19 实验室诊断预警指标之一,能在疾病早期识别和危重病例监测中发挥一定作用。

猜你喜欢
普通型危重百分比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胸部HRCT影像分析
成人新型冠状病毒重型肺炎早期预警指标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环保车型最多的美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