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分析

2020-12-02 04:49苏志贤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造船船舶数字化

苏志贤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1462)

0 引言

目前船舶工业的全过程之中均有信息化的体现,也就意味着应用信息化的程度对造船企业的质量、效率等造成直接的影响。在造船行业持续低迷、产能过剩的当下,智能化改造造船企业,对造船企业来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研究首先研究了造船企业开展信息化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造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如何更好地推进信息化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1 造船企业推进信息化的必要性

当下,我国具有最为健全的工业门类,且逐步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其中信息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信息化武装造船企业主要体现在提供智能的环境和生产场所,能够更好地配置生产资源,最大限度地优化生产流程,更好地管控产品的质量,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透明、高效的制造过程,这对造船企业来讲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实现更好的管控行为,助力造船企业更好的发展[1]。

2 造船企业推进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 管理思想不到位

企业的信息化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目前国内一些造船企业更为重视形式,往往忽略了实质内容,引导缺失、组织不力,没有综合开展信息化工作,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很多造船企业没有高度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存在墨守成规的思想。

2.2 投入不足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很多造船企业并没有充分投入以便于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工作。造船企业的信息化工作不仅需要投入资金强化硬件建设,还需要在服务、软件、信息安全等方面加以考虑和综合。不仅如此,由于企业没有足够重视这项工作,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2.3 企业信息集成度低

信息集成是造船企业信息化的关键所在。把信息系统引入造船企业,比如CAD偏重于设计、CAM偏重于制造、CAPP/MIS等比较偏重于工艺等,但是这些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度较低。因为总体规划的缺失,没有在总体上进行设计和管控,不同厂家提供不同的软件设备,各个系统之间存在“信息孤岛”,出现很多部门级应用、单体应用等,几乎没有出现企业级的继承应用[2]。比如,有的造船企业CAD生产技术主要是从设计的角度对产品信息进行描述,表示产品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描述其中的工程数据等,但是生产管理所需要的技术资料对产品信息进行描述的时候是从制造角度进行的,主要从制造场景、零件装配过程等方面对产品进行描述,其中不仅有CAD的信息,还能够根据制造部门人员依托生产系统资源为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规划和提供信息。来自CAD的数据主要在生产组织之中加以运用,还需要调整和转换一定的内容、格式等。

要想实现造船的高效性,就必须在信息上进行互通,包括设计、生产、管理等各个领域。虽然很好地运用了计算机辅助的设计制造手段,但还需要应用单项的CAD/CAM,而“一体化”的要求还没有满足。因为在刚开始设计产品的时候不能提供足够的加工、管理信息,需要频繁更改图纸,导致不能实时共享设计、生产之间的关系,以人工平面图开展协调为主,并行作业尚未有效开展[3]。

3 对造船企业推进信息化的建议

3.1 大力推进数字化造船

要想在造船企业之中真正实现信息化,需要全程数字化经营、设计、质量等。

要想更好地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在对CAX、CIMS、CAPE及VPD等设计平台/环境进行研制、应用的基础上,依托虚拟设计、系统集成等设计环境、平台等设计手段,依托单元、协同和优化设计,引入系统集成等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设计手段,实现设计能力的提升。从技术管理角度来看,通过企业级产品数据的应用,实现全生命周期自动化管理船舶的设计、制造,实现技术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然后借助ERP系统和MES系统的帮助,实现一体化的设计、生产和管理,更有效地应用和继承全流程的信息[4]。

从CAX开始,造船企业借助CIMS的实施,不断发展虚拟企业,实现均衡节拍的制造行为,应用之后能够实现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管理造船企业,造船厂的所有生产活动、作业行为、物料的使用等都依托信息化开展,精细化地控制反馈、计划和相关行为。依托相关系统管理,实现设计、制造平台的数字化,开展综合、生产等管理平台的构建。以数字化造船系统为基础,和造船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各个方面的相互集成,依托造船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更好地构建数字化造船信息系统,就数字化设计角度来看,需要完成设计建模、计划管理等,进行各种资源、文档的管理,实现更好的信息化设计。

就物流物资管理来讲,实现更好的采购、合同、进出库等综合管理行为,以便于及时响应生产所需的物流行为。从质量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对计量、货物、生产等开展计划性的管理,实现跟踪性的管理行为,对制造船舶产品的行为予以保障,确保运行质量;就综合管理的角度来看,全面开展预算管理、核算管理等各项成本管理,实现科学的分析预算,以便于控制成本的科学性[5]。

3.2 构建大数据管理支撑平台

对造船企业的全过程进行大数据,有效采集数据和分析,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管理平台的构建。

3.2.1 建立覆盖船舶全过程的数据感知网络

对船舶制造信息感知网络加以构建,进行供应物资、加工零件、分段制造、堆放等,更好地开展运输、搭载和涂装行为,对生产人员的制造过程进行动态的监管,更好地开展物流、零部件、质量管控,理顺计划和生产的执行状态,有效地管控资源消耗、生产环境、实施进度和质量,这样透明化、可视化船舶制造才能实现。

3.2.2 建立船舶建设过程的物联网

可以对REID、条形码、二维码等进行利用,通过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在造船企业之中构建全覆盖的物联网,能够对制造过程中的人和物进行智能化的定位、识别和跟踪,达到更好的监控效果,构建物料机之间立体化的物联网。

3.2.3 建立船舶制造的信息物理系统

逐步在船舶制造信息之中应用物理管理系统(CPS),对船厂生产的物理系统进行系统的监控,比如焊接、吊机等的运用,就可以对其运行的状况加以了解,更好地优化全厂的能源设备,智能化地管理场地空间,快速响应内部环境的变化,以便于高效建设船舶。

3.2.4 不断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

信息化工程作为复杂性的系统,具有非常庞大的工作量,但是从应用的各项系统、软件来讲,PDM、MES等体系需要的技术人才比较多,不仅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家,需要进行设计、创造和数据处理,还能够分析系统,具有先进的编程能力,能够更好地开展设计工作;需要管理专家的加入,以便于对信息化流程进行设计和树立,更好地开展管理工作,分析和优化系统实际运行所产生的矛盾;还需要造船专家的加入,更好地掌握设计船舶的技术,组织建造和生产,更好地管理物流物资等,把控制造质量。但是就实际情况来讲,不管是哪种行业的人才和专家,造船企业都比较缺乏,因此必须根据实际需求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还应该致力于提升其企业忠诚度,使其尽心尽力地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因此,造船企业应该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库,制定良好的职业能级标准,规划长远的人才成长路线图,重视企业人才全面发展,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出高质量、复合型的人才,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同时,还应该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重视人才的氛围,倡导一专多能的人才策略,更好地培养人才、提升人才、尊重人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获得长足进步,人们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均有所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等模式。在造船企业之中引入信息化,实现信息化的生产行为,全面提升管控的质量和效果,为造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造船船舶数字化
《船舶》2022 年度征订启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船舶!请加速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BOG压缩机在小型LNG船舶上的应用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造船技术2016年(总第329期~334期)总索引
数字化制胜
SPP造船洽商10艘MR型成品油轮建造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