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实践分析

2020-12-02 18:0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邹益虹
青年心理 2020年32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八坼中学 邹益虹

在现代化学校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有效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突破了时空限制,对于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整体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它还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比较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初中音乐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设计,适度引入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呈现更立体、更多元、更精彩,可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陶冶情操,充分体验音乐艺术的魅力,提升艺术审美素养。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将谈谈自己在初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初中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日常教学中,教师最常用的多媒体工具包括PPT、音视频、DVD、幻灯片等,有的教师还会根据教学知识点搜集相关的资料,如图片、音频、文字内容等,制作一些声情并茂的media show,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些教学工具的运用,对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起了莫大的促进作用,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了学习知识的迁移与内化。尽管多媒体技术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强,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教学误区,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改进。

(一)过度运用,华而不实

多媒体技术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运用中要注意适度,要明确它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切不可喧宾夺主。有的教师,一味追求其绚丽的呈现,过于关注多媒体技术的研究而忽略了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和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致使教学过程更像一种技术的炫耀,缺少实际的内涵,华而不实。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限制了多媒体技术教育功能的发挥。

(二)生搬硬套,降低效率

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一味追求课件的“眼球”效果,将对教学技术的追求置于教学目标和内容之上,弄错了两者的主从关系。有些教师为了丰富所谓的课件内容,添加了很多不必要、甚至不合适的素材资源,教学过程看似热闹非凡,实则效率低下。丰富的课件呈现确实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未加改编和修饰的教学素材,直接套用有时并不适用。这种机械的、浮夸的教学呈现并不能提升教学效率,反而会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过度依赖,缺少互动

而很多思维的火花都是互动中迸发出来的,只有创造积极互动的教学氛围,才能保证教学质量。但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会让多媒体课件来承担所有教学工作,“照本宣科”地将课件讲述一遍,忽略了课堂互动和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远了学生与作品的距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大减,更谈不上艺术熏陶了。

二、多媒体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可激发思维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以往传统的课堂多是教师播放录音磁带,让学生跟唱,再简单重复地模仿训练,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进行音乐创作了。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则可提升音乐艺术的美感,通过声、光、电、图等多元素材的有效融合,将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完美、完整、形象地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来静心欣赏音乐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想象和联想,深刻体会作品的内涵,加深对音乐艺术的理解和感悟,使音乐教学真正达到教化育人的目标。例如:《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的民族乐曲,整首作品充满了悲凉、困苦、艰难,但又不失希望、执着和向上的精神,将多种情感糅合于一首作品之中,这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为此,教师可制作一个media show,内容包括:作者简介、日常生活演奏场景、执着研究音乐的场景、双目失明艰难生活的场景、流落街头穷困潦倒的场景、不卑不亢卖艺谋生的场景……将这些生活场景与音乐作品结合起来欣赏,学生就能产生同理心,能够想象出当时作者创作和演奏这首曲子的复杂心情,这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提升了学生的作品理解力,激发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创作动力。

(二)多媒体的辅助有利于综合教育,有助于对教学点的掌握

音乐学习过程即陶冶情操的过程,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仅是讲授音乐专业知识,更是对美的传递和发扬。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可将静态的音乐作品动态地表达出来,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加强了审美教育和德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艺术素养。

例如:《高密是个好地方》这首颂扬家乡美好的地方歌曲,许多同学可能没有去过高密,对此地也是一无所知,理解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就会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可整理与高密相关的一些资料,如人文景观、自然风景图片或视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相关文字描述及配图等,使真实的高密跃然屏上。学生边听着美妙的音乐,边欣赏高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将作品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又如:在《人鬼情未了》的欣赏教学中,借助影片当中重要片段的剪辑,让学生欣赏萨姆与未婚妻莫丽的真情故事:从他们快乐地做着结婚前的准备,到男主人公跟歹徒搏斗不幸身亡后女主人公的悲伤,再到男主人公变作幽灵又对女主人公进行爱护与保护……不需要教师太多的讲解和点评,学生在电影片段中也能体会到音乐的深情和美妙,如此一来,就可获得良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欣赏情境,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应从教学整体上把控,而不能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教学环节上,这样,才能发挥其美育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促进优良品格的形成。所以,音乐教师应善于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打造整体的、统一的、高效的音乐课堂。创设教学情境,更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所谓创设情境即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呈现逼真、形象的音乐情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中去,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创作内涵和情感抒发,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例如:《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教学中,这首古诗学生大多很熟悉,根据这一学情,在学习和欣赏这首曲子时,教师可让学生先回顾下这首诗,以古诗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将作品所描绘的江南景色像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闪过,用心体会作者当时旅居扬州南郊的心情,在一个洒满月光的夜晚,作者由“春、江、花、月、夜”这些美景所触发的内心波澜。这种声音与想象的完美结合,不仅增强了乐曲声的画面感、立体感和直观感,还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感受到诗歌的文化魅力,提升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感受到艺术的互通性与博大精深。又如:欣赏大型琵琶曲《十面埋伏》这一作品时,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影视片段、历史背景介绍,再配以动人心魄的背景音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宏大历史场景,让学生体会到故事人物的内心感受,感受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同时也联想到失败者项羽当时悲壮、压抑、痛苦的心理处境。通过再现这种逼真的音乐情境,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作品的表现主题,了解音乐表现的艺术处理手法,提升学生音乐素质。

三、初中音乐课堂多媒体教学的反思

(一)忌滥用或者误用多媒体

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要恰当地运用,切不可滥用,否则,得不偿失。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之前充分考虑到它的作用,要让它使用得恰到好处,既能够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优美的、合适的情境,又能化解知识讲解难点,还能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从而在使用课件设计、音频视频资料的时候,能够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起到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的作用。

(三)避免多媒体教学阻碍课堂互动

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艺术课程,具有较强的感性色彩,它更加强调心灵和精神世界的交流,只有在互动交流中,才能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认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就要求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时候,应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教育功能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中学课程改革中的一门重要辅助课程,对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素质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音乐教师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形式,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究欲望,不断欣赏、思考、分析、感悟,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完善学生的人格。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课件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现代舞台设计的需求分析
多媒体技术下灯光对舞台设计的作用分析
中小学多媒体教学现状与创新思考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