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活动的多元设计

2020-12-02 20:50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赵子淳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实验游戏活动

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中心小学 赵子淳

数学活动设计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围绕学生展开对接性思考,对教学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组织、活动评价等内容进行整合优化处理,确保数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成功锻炼学生学科基础能力。游戏竞赛、实验操作、探讨互动、生活实践等,都属于数学活动范畴,教师综合考虑做出理性判断,多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一、游戏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小学生对游戏有特殊情怀,教师对此需要有正确的认知,有意识地将游戏和竞赛等成分融入数学学科教学设计之中,形成丰富、活跃的调度因子。数学和游戏对接、数学引入竞赛,这两种方式都能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惯性学习产生冲击,那么如果将数学游戏与数学竞赛结合应用,则可以形成更突出的调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角度展开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学习基本要求,契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目标。另外,数学游戏和数学竞赛没有固定操作模式,教师需要有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内容实际做出即时的设计。

小学生在游戏竞赛中的思维活跃性很强,但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会造成学生活动过程秩序混乱、学习偏离主线等问题。对此,教师要采取整体性教学视角,实现游戏活动设计的全面把控,确保游戏竞赛活动教学实效。如北师大五年级上册“鸡兔同笼”小节教学中,教师调整教室空间布局,在教室中间圈出两块空地。将学生平均分成两个小组各占据一块空地,设定游戏竞赛规则:学生用站立和双手触地代表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根据教师给定的鸡兔腿数总和数据,两小组成员合作讨论,分别代表鸡、兔两种动物,得到与教师所述数字相同的腿数,比赛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刚开始,教师给出的数据较为简单,只需要两个小组全都代表鸡、兔便能解决问题,随着游戏进程的深入,教师逐渐提高问题难度,学生也随之形成更多思考,小组内合作讨论得出先统一表示鸡或兔,再一个个变换角色;先估算鸡兔的大致数量,再根据实际需要逐个调整等方法。

教师以游戏为载体开展竞赛活动,将游戏元素和竞赛元素有机融合到一起,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索欲,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参与效度。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所有思考都是围绕鸡兔同笼问题展开的,小组学习得到的各种解决办法,也是学生对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直观感知。教师只需结合学生游戏竞赛活动的学习基础,对学生思维过程加以引导梳理,很容易就能让学生快速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大大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意识

数学实验具有典型的操作属性,数学观察、数学探索、数学验证等,都属于数学实验的内容。教师在开展实践活动前,要结合教学内容实际进行针对性设计,给学生提供更多感知体验的机会,以形成丰富教学的激发动力。参考学生对实践操作性活动的兴趣点,教师要注意对实验过程和环节进行优化处理。如数学实验涉及学具的相关操作,教师不妨给学生布置一些材料收集的任务,让学生顺利进入实验环节。

小学高段数学学科教学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知识,这些几何知识大都可以成为开展实验操作活动的有效切点。教师立足图形实验特点,用开放性、自主性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热情。例如,教授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关知识时,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需要引导学生将之前学习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迁移到本节课中。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数学问题,引领学生系统回顾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接着为学生提供了卡纸、剪刀等实验材料,要求学生自主制作平行四边形图形学具,尝试用裁剪、拼接的方式将其变为长方形,并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投放实验任务后便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实验内容。虽然实验过程中很多学生在图形转化方法的选择上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都能够在不断试错、纠错中找到正确的图形转化方法,得出正确的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该小节实验活动的教学难点主要围绕“图形转化”数学思想的课堂渗透,教师实验前通过必要的旧知回顾和任务投放等方式,有意识地将学生学习探究的思维引到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研究中,使学生实验学习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高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用实验活动留白设计,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实验探究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多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及图形转化的表象认知,顺利完成数学新知的迁移生成。

三、探讨互动活动,历练学生数学思维

数学活动大多带有互动性,教师要科学组织学习团队,给学生和谐合作创造良好条件。分组有不同标准可以利用——同质分组、异质分组、自由组合等,面对具体任务进行具体的标准匹配设计,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合作互动活动启动后,教师还要有合理的组织管理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充分参与实践中建立学习认知基础。学生学力基础呈现差异性,教师在综合活动设计匹配时要有观照意识,给不同群体设计不同操作任务,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数学课堂的互动交流活动,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渗透必要的课堂指导,使学生紧密围绕在数学学习知识主线进行交流讨论,强化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意识。问题诱导、任务驱动、变式训练等方式,都是教师干预互动活动的有效方式,教师要根据活动需求灵活取舍。如学习了“圆的面积”相关知识后,《圆》整个单元教学便全部结束了。教师在课堂总结环节,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投放合作学习任务:回顾本课时学习内容,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习题;结合之前所学知识,总结圆的面积与圆的周长存在怎样的数学关系。两个学习任务内容分别指向本课时学习内容和之前小节所学知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在不同知识应用、不同思维角度的碰撞下,成员间的数学思维得以充分发散,营造了轻松、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各小组也高效完成活动任务,全面、准确地解决了活动难题。

教师利用数学问题、任务驱动设计数学课堂互动活动,用明确的任务要求,强化学生课堂学习专注力。不同维度的任务内容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互动中碰撞出更多思维火花,使学生对“圆”这一图形的相关知识产生更多思考,不仅及时巩固了学生课堂所学内容,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积计算知识的认知理解,还拓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广度,实现了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思维品质。

四、生活实践活动,锻造学生学科能力

数学学习离不开生活认知的支持,教师设计实践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生活认知的局限,对实践活动进行必要的调整处理,给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实地观察、实物测量、案例收集、数据分析、信息整合、训练设计等,都能够成为数学学习与生活对接的有效途径,学生也都对这些活动有较高参与热情。教师要做好融合性设计,鼓励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开展创新探索,注重吸纳学生的参与意见,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学习的数学意识和数学习惯。

数学学科学习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对接元素不胜枚举,教师要以创新性教学活动设计为源头,把不同的生活元素、数学知识元素、实践活动元素融合到一起,体现生活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和启发性。如学习了“比例尺”的相关知识后,为了不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教师创新课后作业内容设计:要求学生用米尺等工具,测量家中客厅、卧室、洗手间、厨房、阳台等场所的准确长度,根据测量数据,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画出自己家的户型图,并在绘制的户型图中标注出绘制长度和实际长度的具体数据。这种脱离枯燥的习题训练的方式显然更受小学生欢迎,加之实践活动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场所密切相关,学生完成作业的学习兴趣也明显更为高涨。从学生递交的作业情况来看,无论是比例尺的选择还是户型图的建构,都达到了教师所提出的作业要求,取得了不错的课后训练教学效果。

教师设置的生活实践活动内容紧密贴合课堂教学知识,并且融入了实地观察、实地测量、数据整合、图形绘制等多维度的实践学习内容,能够深化学生对比例尺相关知识的认知理解,加深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印象,也使得学生多维度数学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数学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引入一些活动内容,能够成功调动学习气氛,也能够让学生有更丰富的操作机会,这对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直观思维比较敏感,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要贴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实验、数学操作、数学辩论、数学交流、数学实践等,学生对这些活动都有比较强烈的回馈和响应,教师要能够对相关活动设计进行优化处理,以提升活动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实验游戏活动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