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类文章载文情况分析

2020-12-02 03:18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循证中医药

浙江中医药大学 杭州 310053

循证医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佳的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权利、价值和期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以制定出患者的治疗措施[1]。作为有别于传统临床决策模式的新模式,循证医学最早诞生于1992年。20多年以来,循证医学的理念已经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决策和教学等多方面。中医学作为我国的传统医学,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发展的结果。中医药需要发展,要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是必然趋势。

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础,遵循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原则。系统评价则是循证医学与卫生决策的主要依据,系统评价可以定性或定量,其中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具有相同研究目的的多个独立原始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定量的综合分析称为Meta分析[2]。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研究中获得高质量证据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刊载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类文章进行分析,为中医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科研决策及导向建议。

1 资料和方法

1.1 文献检索 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以“Meta分析”“系统评价”“荟萃分析”为主题词,检索时间从1977年创刊至2019年第10期,检索范围为《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正式刊出的文章。

1.2 资料分析 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理,采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分别设置发表年度、作者单位、学科分布、基金资助情况、关键词、研究内容等字段。

2 结果

2.1 文献总体情况 以“Meta分析”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17篇;以“系统评价”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14篇;以“荟萃分析”为主题词,共检索到文献1篇。将检索到的文献进行整合,去除重复文献,最终检索到文献22篇。

2.2 文献发表年度 最早的一篇文献发表于2003年,2006、2007、2010、2012年各1篇,2013至2015年呈上升趋势,每年各3篇,2016年1篇,2017至2018年各2篇,2019年3篇。 见表1。

2.3 作者单位分布 共13篇文章来源于浙江中医药大学以及附属医院,占比高达59.09%;位居第2位的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占比18.18%;其余文章分别来自于其他中医药高校及医院。见图1。

表1 文献发表年度

图1 作者单位分布

2.4 学科分布 所有文章均为临床研究,以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最多,各占18.18%;其次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见图2。其中中药治疗的研究共12篇,针灸及相关治疗研究共9篇,包括针灸治疗4篇,针刺治疗2篇,穴位注射、耳穴、拔罐治疗各1篇。

2.5 课题基金资助情况 所有文章中,国家级课题基金资助共4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篇,“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各1篇;省级课题项目资助共14篇,其中浙江省11篇、省外3篇;厅局级课题资助2篇;市级课题项目资助共1篇;其余3篇无课题基金资助。见表2。

2.6 文献质量分析 22篇文章中2篇为循证医学与中医治疗关系概述,不属于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其余20篇中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各占一半。纳入研究数量3~30个,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或半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的研究质量普遍不高,其中2篇文章纳入的研究Jadad评分超过4分,2篇文章中纳入的研究Jadad评分超过3分,其余文献评分均低于3分。偏倚分析,存在发表偏倚的共7篇,其中2篇发表偏倚较大或可能较大;未评价的共9篇;其余4篇无发表偏倚。见表3。

图2 学科分布

表2 课题基金资助情况

3 讨论

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召开的传统医学大会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能被广泛接受依赖于肯定的疗效[3]。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一方面需要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客观的疗效评价方法体系。中医临床实践传承两千多年,具有明显的个体化特点,体现在医师治疗思维的个体化、患者病症个体化和治疗方案的个体化等多个方面[4]。基于以上特点,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和学术思想难以用现代医学的临床研究模式去衡量和评价,也很难客观、科学地评价其临床疗效,从而影响了中医药学术的发扬光大,因此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表3 文献质量分析

循证医学是系统地查找、评价和使用证据,从而指导临床决策的方法学[5]。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有利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科学性,也能够基于客观证据,建立完善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评价体系。系统评价是通过系统全面地收集已有的、可靠的研究结果,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评价,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最终获得可靠的结论。Meta分析是以综合研究结果为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对某一特定问题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的方法。国外文献往往将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综合应用。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有助于获得高质量证据。因此,对Meta分析类文章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有助于了解中医药临床研究的现状,为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循证实践提供借鉴。

通过检索发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上关于循证医学的文献最早刊载于2000年,分析了循证医学与中医药研究之间的关系,提出应推广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质量。其后,陆续刊载了《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循证医学与中医辨证》《针灸医学发展的几点思考》等多篇文章,说明广大临床医师和中医药研究者已经逐步认识到了循证医学的重要意义。直到2006年,《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开始正式刊载中医药研究的Meta分析文章,总体载文量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2013年以来,上升趋势相对明显。

对作者单位和基金资助情况进行分析发现,作者多数来源于中医药高校及附属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和南京中医药大学及相关附属医院分别占据发文数量的前两位,来源于其他医院的文章明显较少,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平衡现象。基金资助方面,本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文章都有基金项目支持,国家级和省级项目支持比例高达81.82%,仅有3篇文章无课题基金支持,均发表于2013年以前。结合作者单位分析结果可见,获得基金项目支持的系统分析及Meta分析类文章多来源于中医药高校及附属医院。以上情况说明,中医药高校教师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师已经具有科学评价中医药研究的意识,也基本掌握了中医药研究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对于其他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临床医师,循证医学的意义和研究评价的方法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推广。

研究内容方面,所有文章均为临床研究,研究对象均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中以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最多,其次为内分泌系统疾病、周围神经系统疾病、骨关节疾病等。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高,临床常见,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较大的负担,部分疾病由于西医治疗的局限性,如容易复发、药物不良反应较多或者价格昂贵等,临床上倾向于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就需要采用循证医学的方式进行评价,Meta分析的结果还能为相关疾病治疗的规范化提供依据。

治疗方式上,中医药治疗的Meta分析类文章的比例略高于针灸治疗。近年来中药的单体成分及组方的基础研究已经获得了较多的成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依据,相应的临床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亟需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评价。针灸医学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其本身的独特性,针灸治疗的客观指标和临床疗效难以严格按现代医学的标准进行验证,造成了外界对针灸治疗的质疑[6]。采用Meta分析对中药和针灸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进行评价,能够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临床疗效,也有利于中医的国际推广。

20篇文章中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各占一半,纳入研究均为随机对照研究或半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对原始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仅有2篇文章中纳入的文献Jadad评分超过4分,2篇文章中Jadad评分超过3分。偏倚分析方面,除了4篇文章无发表偏倚外,其余16篇文章存在发表偏倚或未评价。纳入的多数研究未采用盲法,未详细描述产生随机分配的方法和随访情况,因此选择偏倚、实施偏倚和随访偏倚等也难以避免。原始文献的质量可直接影响Meta分析的质量,从而影响整个Meta分析的真实性、可靠性;而偏倚的发生,尤其是严重的发表偏倚可使Meta分析的结果产生偏差,也会对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产生影响,并误导后续的医学决策[7]。原始文献的质量不高,加上各种偏倚的存在,导致目前多数Meta分析的质量受到影响,其得出的结论也就难以起到临床指导作用。笔者认为,以上情况与中医治疗强调因人施治的个体化特点,以及目前很多疾病的诊治过程和疗效评价难以标准化有关,同时临床研究设计和实施过程缺乏科学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近年来刊载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类文章数量呈现增高趋势,作者来源以中医药高校为主,常见病多发病的中医药及针灸治疗的临床研究评价多见,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研究质量普遍不高,直接影响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笔者认为,中医循证医学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大力宣传和普及,尤其对于基层单位,相关的继续教育还有待加强。临床研究方面,应该遵循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减少各种偏倚的发生,提高中医药研究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撰写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类文章,对中医药研究进行评价,才能为中医药临床决策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循证中医药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