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化护理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观察①

2020-12-02 03:08刘广丽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肝癌量表发生率

刘广丽

(安阳市人民医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肝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仍然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然而,手术切除用于肝癌早期阶段的治疗。肝癌的介入治疗已成为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1]。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肝癌在我国出现率逐渐增多。研究表明,在肝癌患者的介入手术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预后[2]。本文观察干预化护理在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施行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安阳市人民医院2016-02~2018-11的80例肝癌行介入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1~78岁,平均(58.24±2.68)岁;TMN分期I期10例,II期30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58.21±2.71)岁;TMN分期I期11例,II期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根据介入治疗的流程做好相关准备,并在术中密切配合医生的操作,术后加强患者穿刺点观察。

观察组开展干预化护理。(1)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吸氧,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指导。对于焦虑紧张的患者耐心地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患者,给患者专业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和不安,改善患者对手术的适应性。对于悲观的患者,需要多介绍恢复较好的案例,并多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自信;为手术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事故的患者准备急救用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了解患者的血压和血脂等基本情况,对于不符合手术要求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积极治疗以达到手术治疗要求。在手术前3d给予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和补充营养。手术前6h禁食水,以防止手术过程中和手术后出现恶心和呕吐。(2)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手术,确保手术顺利进行。进入手术室后可通过和患者聊天,帮助其转移注意力。使患者保持心情良好。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异常症状,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出血以及导管鞘是否移位。(3)手术后,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频率和心率。在确认没有异常症状(需要30min)后,将患者送回病房。术后加强穿刺部位的护理,患者应卧床休息24h。穿刺部位应止血2h。沙袋压迫可减少术后出血和预防血肿,但需要注意合理控制沙袋的大小和重量,以免影响下肢的血液循环或防止止血。使用绷带加压敷料止血24h,将肢体制动12h以避免弯曲和压迫,以防止穿刺绷带松动,并观察四肢的血液供应,皮肤温度,颜色和四肢。同时,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对于术后腹痛的患者,可能是因为肝动脉栓塞后,肝细胞组织缺血,死亡,肿胀,需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并指导其通过深呼吸和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术后可鼓励患者多吃高热,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食多餐,对于明显呕吐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止吐药物,并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介入情况,包括介入手术实施的时间、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SF-36量表生活质量每项评分是0~100分,分值越高则生存质量越高。(3)比较两组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接近(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分析分)

2.2 介入手术实施的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介入手术实施的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实施的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2.3 介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生发生率为2.5%(1/40),其中疼痛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8/40),其中发热3例,恶心呕吐2例,疼痛3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P=0.034)。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可危害生命安全。目前,介入手术主要用于肝癌的治疗[3]。介入治疗是一种将诊断和治疗与成像设备相结合的新兴科学,通过肝动脉栓塞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并控制肿瘤的生长,化学药物直接注入肿瘤血供区,局部肿瘤细胞浓度明显增加,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使肿瘤明显减少,循环全身浓度显著降低,对肝细胞的血液供应影响很小,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延长了生存期。

研究表明[4],在肝癌患者介入手术期间,干预化护理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以及介入治疗知识的认知,积极配合介入手术的开展,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改善生活质量。目前,干预化服务护理模式越来越被医疗服务人员所接受,并在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干预化护理用于手术护理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全面护理,可以更快地缓解患者生理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6,7],缩短康复时间。介入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胃肠道反应、发热和疼痛等,通过有效护理,可减少药物的全身不良反应,并且具有较少的并发症,可以反复治疗,更重要的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所以只要充分的术前准备,严格的术后观察,有效预防,及时治疗,积极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对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SF-36量表生活质量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更好,观察组介入手术实施的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主要是通过干预化护理,全方位对患者进行了身心护理,而全方位护理通过和患者术前建立良好关系,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促使手术顺利进行,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及早防范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预先采取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并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缩短住院时间,且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也明显得到提高。

综上,肝癌行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干预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减少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肝癌量表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原发性肝癌癌前病变中西医研究进展
围产期预防保健干预对高危孕妇妊娠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观察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