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生活之水,浇道德之花
——谈品德课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途径

2020-12-03 00:4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金文英
青年心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绰号品德经验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光福中心小学 金文英

一、生活放大镜:再现学生的真实生活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在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引入学生曾经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调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把学生身边出现的生活素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谈家常式的氛围中接受品德影响,感受道德的成长。

1.显微镜,找找真实的自己

大多数学生能发现别人的过错,却始终认为自己做得很好,如果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生活中最真实的样子,或许连学生自己看了都很震撼。比如在教学《小水滴的诉说》一课之前,我有意拍摄些学生在校浪费水的照片和小视频。上课时,先让学生感受“水乡的孩子”的幸福,再引导认识我国却是巨大的缺水国!此时播放老师拍摄到的学生浪费水的镜头,通过以上一系列的设计,学生们都能进行反思,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放大镜,看看优点还是缺点

再用心的老师也不可能洞悉学生生活的全部。有时候,学生只有在同学面前才会露出“庐山真面目”。因此,组织学生面对面的倾诉与倾听,也是将生活中的优缺点放到台前,接受大家审视的好机会。比如:在上四年级《面对欺负和威胁》一课时,我就给出了几个小问题做现场调查:“你喊过别人的绰号吗?为什么要喊他们绰号?当别人叫你绰号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这一环节的教学显得很热闹。把平时同学之间喊绰号的情景真实地展现在了大家面前。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倾诉与倾听,才使受到委屈的学生能有机会坦露心声,也使那部分觉得绰号“好玩”的学生知道自己随便给同学起绰号已经给对方带来伤害,由此达成了共识,不再互相叫那些明显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了,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同伴的优点喊出他们的雅号,比如“体育小达人”“ 作文小王子”“ 书画大家”“ 歌唱家某某”等。

3.哈哈镜,看人间百态

由于知识的缺乏,学生对于某些行为的认知并不一定完备,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分析,来帮助他们完善认知。比如:上四年级《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他们发现身边白色污染特别严重:村民随便倒垃圾,河沿上、河水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塑料袋、废弃的泡沫等……这样熟悉的情景来自学生真实的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话可说,有据可依,在自身熟悉的生活中进行反思、对比。实现小手拉大手,保护环境,共同减少白色污染的教学目的。

二、情景剧场:加工学生的生活素材

并不是所有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素材都可以原封不动地搬到品德课堂上。品德教学需要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出发,但是也要对这种“生活”进行加工或者改造,使之能够更好地成为课堂的教育资源。因此,需要在学生原有的生活与品德课堂之间搭建有效的脚手架。

1.故事引领,唤醒生活的经验

听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很多时候,故事充当着学生生活和课堂之间的桥梁。比如在上三年级《父母多爱我》一课的时候,我给学生生动地讲述了我小时候的故事,一次跟妈妈上街,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碗馄饨并看着我吃完……学生们听得很感动,知道了父母爱孩子胜过爱自己。于是他们知道了家里为什么都是他最喜欢吃的东西,知道为什么最柔软那条被子在她的床上……

大家的故事又唤醒了学生本来还沉睡的生活经验,实现了从听他人的故事到讲自己的故事的转化。此刻,究竟是谁的故事,已经分不清了,因为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是一样的。

2.角色扮演,品味别样的滋味

教材上有些教学内容以图片或者简单的几句句子呈现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将这些场景利用角色扮演的效果呈现出来。比如:教学《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一课时,其中有个环节就是关于消防安全的。此时,我让学生选择扮演消防队员、逃生居民的角色,开展了一次消防的模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担任的角色来选择使用灭火器、逃生绳子等道具。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消防安全问题以及危险来临时要沉着冷静地自护、自救,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促成学生相应的安全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3.现场体验,激起情感的浪花

品德教学注重学生真实的体验活动,因此,我们力求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尝试和实践,再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受,有时候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上一年级《我从哪里来》的时候,有位教师开展了 “护蛋”活动,小朋友在教师的要求下小心翼翼地站立,行走,上台阶,下台阶,坐下,以保护鸡蛋为重任。这个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激发他们对爱妈妈的情感。经历了亲身的体验,小朋友能真切地感受到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必须小心翼翼,不计回报地全身心地付出。

三、引导思辨:升华学生的生活意识

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这是品德课程的追求。

1.参观学习,拓宽生活经验的广度

参观是学习的一种很直观也是很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后,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自来水厂,在参观过程中,自来水厂的工人给我们作了详细的解说,学生亲眼看到了加工纯净水的车间、设备,看到了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也了解了纯净水复杂的处理流程,明白了供我们喝的纯净水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学生树立起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2.巧用冲突,加深学生生活经验的深度

有冲突就会有碰撞,有碰撞就会有新的收获。因此,课堂上的冲突也是有效的教学资源。比如:在上《父母多爱我》一课时,有的学生却并不认为父母爱自己,他们诉说着诸多对家长的不满意,归纳一下,这些孩子的心结大致是父母对他的要求比较高,比较严厉,加上当代年轻爷爷奶奶的袒护,显得父母“不作为”。对此,我并没有着急地解释什么,而是给学生们宣泄的机会,让他们把心中的困惑、愤懑都发泄出来。接着我请全体学生参与话题讨论,最后自然得出结论“严格要求的爱更伟大”“爱的方式各不相同”。

3.辩论矫正,增加了学生生活经验的厚度

辩论是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爱让世界更温暖》,是提倡学生做个有爱心的人。在教学《伸出爱的手》一课时,教师可以在“帮助的学问”这一环节安排学生辩论:如果你在比较僻静的路上,看到某位老人昏倒在地上,你是帮还是不帮?正方答案是:必须帮,关爱老人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而反方的论点是不能帮,因为结果很可能引火上身。面对这一现实生活中令许多成年人也很棘手的问题,我们更有必要指导学生该如何处理。在正反双方激烈的辩论中,让学生深入地思考,遇事三思而后行,帮助别人先要保护自己,即帮助他人也有技巧。也许,学生的想法还比较稚嫩,也许,某些辩论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有时候,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样安排的教学活动也是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为将来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了帮助。

实践证明,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越贴近儿童的生活,越能反映儿童的需要,那么道德观念就越容易被学生认同、接受。因此在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逐步成长为身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

猜你喜欢
绰号品德经验
与绰号握手言和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武文宝:品德传承三晋文化 精心酿造善美智爱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品德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起绰号”比赛
你想要个绰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