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2020-12-03 00:45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志忠
青年心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镇校本劳动

福建省邵武市第二实验小学 黄志忠

较以前相比,如今的学生关于劳动的实践内容减少了很多,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劳动意识淡薄、劳动技能欠缺、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薄弱。其实,从长远来看,劳动教育的欠缺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不利。对此,加强劳动教育势在必行,而要加强劳动教育,要以劳动课程为载体。在小学阶段,如何立足国家课程及校本特色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作了些探索。

一、结合国家课程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

(一)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劳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索、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每一个主题活动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体力劳动与脑力劳相结合的过程,每一个主题活动的成果最终就是一个劳动创造的结果。

例如:我带领学校学生开展《养花》的主题实践活动。我在《养花》主题活动生成之前,带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网络上等途径欣赏、了解花的种类、形状、种植方法;让学生说花、赞花,激发学生对花的兴趣,生成养花活动主题,这一过程就是脑力劳动的过程。而在接下来的主题研究过程中带领学生实践种植装土(选择土)入盆、选择花的品种、种植、管理等实践过程就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过程,必须两者结合。如装土入盆是体力劳动,选什么样的土、什么样的花要什么土,土入盆深浅等,都需要去查阅资料、结合地域实际,这就需要脑力劳动了。当花种出来了,用花的组合,通过造型设计进行美化校园的环境创设,还给来学校参观学习的客人送上一束自已亲手栽种的鲜花,赞美声、欢笑声络绎不绝……学生心里美滋滋的,他们的劳动不仅美化校园、让别人快乐,自己也开心——我通过《养花》主题活动让学生明白劳动不仅能创造美、享受美,还能服务他人。

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式劳动课程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注重知行合一,又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有效落实了新时代全面育人的要求。

(二)在其他课程中挖掘劳动主题

除了综合实践活动学科之外,在其他基础学科中,蕴含着许多劳动教育元素,我们要把这些动手元素开发成劳动教育主题,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有诸多将劳动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内容。例如:闽教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Housework》。文中,妈妈让孩子们一起做家务。妈妈告诉“Ben”应该把自己的脏袜子放进洗衣机进行清洗。告诉“Kate”把自己的玩具收进盒子里。妈妈不仅告诉孩子们要做家务,还对如何做进行指导。课后,我要求学生每天帮助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会用英语讲述做过的家务,让孩子们从小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也有诸多将劳动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中的内容。例如:如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乡下人家》。全文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时节,都有一面独特、美丽的景色。”这一中心句,抓住乡村生活最简单又独特的呈现,赞美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辛勤的劳动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和概括“门前种鲜花、屋前搭瓜架、院里鸡寻食、雨后春笋冒……”等画面,然后从“乡下人家的风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样美丽迷人的风景是靠什么创造的呢?”导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点。乡下人家的劳作为房前屋后带来了鲜花蔬果,河中院内嬉戏觅食的鸡鸭来自农人精心的饲养,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只要有一双勤劳的手就能创造田园牧歌般的美好生活。通过《乡下人家》的教学,激发了学生去乡下体验的兴趣,生成了《乡下生活的考察与体验》《用自己辛勤劳动装点家园》《手绘乡下生活》等系列劳动课程,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幸福、劳动最充实、劳动最美好”的价值观。

在基础学科教学中挖掘劳动教育元素并生成主题式劳动课程的例子还有很多,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意识,全员参与劳动教育,实施劳动的全科教学,培育学生的劳动精神。

二、结合校本特色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

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因此,我们必须基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依托校本课程与地域文化,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

(一)依托校本课程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调、手工、园艺等相关课程。我校开设了创客、书法、阅读与写作、根雕、竹艺、地方小吃、太极、石艺等校本特色课程,并把新劳动教育观融入到这些校本课程教学中。例如:创客课程是基于STEAM 理念下综合教育,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多学科融合。目前,我校开设的创客课程主要通过以机器人、3D、微雕技术为载体,教给学生编程的知识。学生在搭建的过程中用的工具是生活中常见螺丝刀、扳手、螺丝、螺母。但搭建出来的小车模型与现实中的吻合,并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这其实就是劳动教育在创客中的渗透与创造。将劳动教育渗透到校本课程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劳动精神。

(二)依托地域文化

教育要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课程更应该回归于学生的真实生活。我所在的学校附近有座和平古镇,古镇的民间文化遗存丰富,许多民间活动相当有地域特色,很有观赏价值与教育价值,古镇上的和平书院、半山园、县丞署、谯楼、黄氏大夫等名胜也蕴含丰富的教育内涵。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创设主题式新劳动课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为此,学校开设了“古镇探秘”“书院寻味”“古镇的保护与开发”“黄氏探究”“诗画古镇”“古镇小向导”等十二个主题新劳动教育课程,并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制定劳动课程目标,分学段进行实施。主题式劳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精神,还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结语

要加强小学劳动教育,除了开发主题式劳动课程资源之外,还必须因校制宜搭建多重劳动课程实施平台,提升教师劳动课程实施能力,完善劳动课程评价机制,确保新劳动教育在学校得到有效的落实,培养学生劳动精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古镇校本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热爱劳动
同里古镇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千年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