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诗眼,悟诗心
——疫情期间线上古诗教学探析

2020-12-03 10:17湖北省宜昌市樵湖岭小学周玲平
青年心理 2020年28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诗人

湖北省宜昌市樵湖岭小学 周玲平

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学生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诗入手。”古诗词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学积淀下来的精髓,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古诗词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智力与情感态度都得到良好的培养,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线上教育在迅速走进了千千万万的学校和家庭。各地在历时半年多的“停课不停学”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思考最多的还是如何优化自己的线上教学设计;如何还原教室里的活跃气氛,让同学们在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里,适应全新的教育模式,跟上学习的节奏。

对此,在线上学习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中的《稚子弄冰》这一课时,我尽量让同学们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用一首诗的时间来认真琢磨诗句,走进诗境,领悟诗心,进而感受古诗之美。

一、温故知新田园诗

《古诗三首》由一组三首古诗组成,在前一课时,我教了第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诗歌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田园中的不同景象,绘制了一幅幅生动的田园农作动态图。

在复习后,我出示了六十首里面描写春日景色的一首:“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晌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教授这首诗时恰逢“雨水”节气后,对此,我抓住这首诗中的“土膏欲动”“雨频催”“一晌开”来咀嚼……因疫情禁足在家的同学们虽未能完全感受到春天的来临,但随着气候回暖,万物复苏,能感受到“欲动”二字写出的“土膏”在春光的召唤下意欲所为的萌动,这与同学们迎着春光萌发的悸动暗合,进一步体味了田园诗里的诗人字里行间表达出来的浓浓春意,勾起了同学们对春天的回忆,这样生动形象的春日景色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更见得春天神奇的力量。

二、研读诗人诚斋体

诗人杨万里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教学中,通过介绍诗人将三十二年前在绍兴所作的“江西体”诗全付之一炬的小故事,引发同学们对新创“诚斋体”的兴趣。而“诚斋体”诗又以绝句最为出色,这时再出示《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三首曾经学过的古诗,进一步体会“诚斋体”都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改变了宋人以人文景象为主的作诗习惯,变成以自然意象为主,恢复诗人感官的自然天真状态,用活泼自然,通俗明快的语言,来还原新鲜活泼的生活,于是写出了别具一格的“活法”诗。

这样,就与本首诗歌里描述天真烂漫的孩童在冬日里取冰做乐的情景很好地链接起来,这样的诗作感受更敏锐了,生活的情趣增加了,同学们也能更好地体会诗人活泼自然,风趣诙谐的写作风格。

三、突破难点识乐器

《稚子弄冰》这首诗描写了冬天孩子们的一场嬉戏,诗句清新明快,稚子的喜乐与失望脱颖而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读自悟自学古诗的能力,大致理解起来并不困难。但诗中的“钲”和“磬”两种古乐器对于学生来说,既是生僻字,又是消失已久的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美誉。在礼制严明的古代,用灵璧磬石制作的乐器已成为皇权、礼治的象征。不管是在“乐声盈盈、万舞翼翼”的夏、商、周,还是在诸侯迭起的春秋战国,乃至汉、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灵璧磬石都有它显尊的位置。结合甲骨文中“磬”字左半像悬石,右半像手执槌敲击的解释,再出示同学们比较熟知的湖北随州出土的曾侯乙编钟里的编磬图片,以及“钲”与寺庙里铜钟的对比图片,让同学们真实地了解了这样两件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乐器的存在。

随后,借助《人民日报》APP 里的“奇妙漫游云逛展”栏目,同学们从“云端”来到湖北省博物馆5G 数字展厅浏览了迄今我国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曾侯乙编钟。看到了编钟两端的蟠龙纹铜套,彩绘木梁,铜铸佩剑武士以及编钟上刻着的详细地记载着该钟的律名、阶名和变化音的乐律铭文……这样丰富多元的线上资源对我们的网络课堂形成了极有力的补充。

四、寻找诗眼学写法

借助资料,借助注释,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整首诗,弄懂全诗的意思,这是同学们常用的并且熟知的理解诗歌意思的方法。但仅仅弄懂诗意并不是学习古诗的全部,更不能深入体会到诗人的创作意图。不少教师在古诗教学时,为了完成学时教学目标,往往教得很快,一首古诗教学结束后,学生虽然会读、会背诵,但并没有收获到学习古诗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古诗教学应该循序渐进,慢慢让学生获得自主感悟古诗韵味的方法,享受古诗带给心灵的冲击,引发自主学习的兴趣,逐步提高对古诗的审美鉴赏水平。

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能够用一些简洁、凝练的语言,将人带入特定情境之中感受当时的气氛,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因此接下来,我引导同学们抓住一个或几个重要的字词来品读,从“脱、穿、敲、碎”四个表示动作的词来想象四句诗所描述的场景,并借助这几个字组词,给予学生空间让学生练读,串联画面默背全诗;然后从“金、彩、银”这几个表示颜色的字来理解诗人用色彩营造意境,让画面更为生动;再从单单一个“弄”字来体会写稚子玩冰的全过程,理解诗人字里行间所展现的孩童冬日里简单的快乐以及表达出来的对孩童的喜爱之情……

五、按图索骥悟新诗

这亦步亦趋的赏析引导,帮助同学们尽快融入古诗词的意境,能够有效地调动其学习情绪,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古诗词对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性,让同学们从古诗里体悟写法,通过自主探究,增强学生对春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在同学们心中初步构建起了读诗的方法和路径,再进行后面的作业就水到渠成了。 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我让同学们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自己学习另一首《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首诗也极富儿童生活情趣,诗中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形。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

这首诗与《稚子弄冰》在立意和写作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是一个很好的自主学习材料。同学们既可以从上一首诗的学习中迁移运用,举一反三,又可以进一步体会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系列诗作的意趣横生。古诗学习一定要遵循从诗本身入手,再到从诗人的见解迁移到自己的见解,直至能够赏析其他同类型古诗,并将古诗词不断地进行再创造的方法。

六、古诗新用炼诗心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最后一个教学环节,结合多媒体图片,曾引发网上热议的日本捐赠给我国抗疫物资时的三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引导同学们了解原诗的背景、想象诗人创作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释疑以及所引用的妙处,充分理解古诗在现实生活里的场景运用。理解了日本在疫情之中援引中国古诗这一温暖的做法,同学们就不难体会到文字的力量更能鼓舞人心,不难体会到诗词大概是最能言简意赅地表达情感的媒介,也更想学习古诗,用古诗去把自己的某种心情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与现实课堂教学里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展开一场情智共生的学习之旅不同,普通直播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网络连麦传输信息延迟的问题,并不能完全给予师生真实的现场感。所以,网络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师不得不自问自答、自唱自圆。由于不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反馈,学生在家远程学习,教师会有一种强烈的“失控感”,以及对新的在线教学方式的“焦虑感”,这就给教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拘泥于课本,拘泥于教参,那必然会使屏幕那一头听网课的孩子们兴趣全无。像当下的网红直播们一样,只有不断抓住观众的好奇心,不断刺激观众的兴奋点,才能实现隔屏不隔爱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线上教学一定要充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摒弃所习惯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善于营造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展开各种想象,充分利用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发散性思维,带动学生的情感以及知识有效结合,增强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用丰富多元的语文信息,来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驱动式任务,力求展现出不同的学习维度,让学生拥有相对自由的学习选择空间,给学生更多实践、反馈和思考的时间;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技巧和习惯,如时间管理、信息检索、及时提问等。

就这样,我用一首诗的时间,教学生们学会了一首小诗;用一首诗的时间, 教学生们感受了华夏文明的辉煌;用一首诗的时间,教学生们描摹了绵延五千年而不绝的如此精致的汉语;用一首诗的时间,教学生们涵泳了古诗之美,美在真诚,美在走心;用一首诗的时间,教学生们领悟到古诗背后的善意、文明、包容和内省……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诗人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我理解的好诗人
品读古诗
诗人猫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