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的“双味”探寻

2020-12-03 20:20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西园小学林彩云
青年心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铁罐陶罐童话

福建省福清市玉屏西园小学 林彩云

童话是一种独特的儿童文学体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童话,没有活跃的想象,孩子就无法生活。”由此可见,童话对儿童的生活影响极大,是他们成长的精神食粮。所以,我们从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收录大量的童话故事。

然而,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过度分析内容、思想教育痕迹过重的现象,老师们忽视了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剥夺了童话的趣味性,学生学得乏味,老师也教得扫兴。长此以往,我们的童话教学丧失了“童话味”“语文味”也就会渐渐变了味。 那么如何让童话的教学课堂高效有趣,“双味兼备”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探寻童话教学的“童话味”:

一、立足童话语言,加强学生语言学习力

童话故事的语言生动优美,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立足童话语言,适当地放大、亮化童话语言特色,是加强学生语言学习力的基本方法。

1.依文读言,学会积累。朗读是连通学生和作者、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桥梁,分角色读、想象读、表演读、配乐读等是常见的童话故事朗读方式。教师根据故事内容,通过音乐、道具等手段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童话语言才能直击内心,引起情感共鸣。久读成诵,语言积累也就水到渠成了。例如《陶罐和铁罐》,老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陶罐“谦虚朴实”和铁罐“骄傲蛮横”这两个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就在学生的朗朗读书声中鲜明丰满起来,学生在多次的朗读中积累了“奚落、争辩、恼怒、相提并论”等词汇,并能在习作创作中加以运用。

2.依文品言,学会感悟。童话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儿童,所以童话在语句运用、表达方式上具有儿童化的特色,语气词、叠词、提示语等常出现在童话故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品读推敲,感悟这些语言现象对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如在教学《丑小鸭》时,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形式品读句子:“嘴巴大大的… … ”和“嘴巴大… … ”,学生读着叠词,他们对丑小鸭难看的样子恍如亲见,充分感受到叠词的奇妙;又如《陶罐和铁罐》《去年的树》等故事有对话提示语的语言形式,《鹿角和鹿腿》有语气词的语言形式… … 。教学中,老师有意识地挖掘童话故事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带领学生一起品一品、悟一悟,语言习得就轻而易举。

3.依文移言,学会运用。积累语言是学生能够准确地运用语言的前提。老师在学生积累语言、感悟语言后,应该顺势引导学生学会文本语境下的语言迁移运用。《鹿角和鹿腿》的语言表达特色就是语气词。细读故事后,学生找到文中含有语气词的句子,品味辨析“咦、唉、哎呀”这些语气词,明白语气词的恰当运用能够把鹿的心理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么,老师在组织学习“鹿逃生感叹”部分时,借机让学生学以致用,尝试着加上语气词,既迁移运用了语言,又升华了他们对鹿的心境变化的理解。

读—品—用,这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童话故事的语言表达方式,既积累了优美词汇,也让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在童话世界中得到提升。

二、紧扣童话“留白”,激发学生语言想象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想象,老师可以紧扣童话故事中的“留白”之处,鼓励学生展开想象,丰富个性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1.字词追问式。所谓字词追问式,就是老师根据故事中一个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使得故事内容更加生动充实。如学习《去年的树》,教师组织学生在学习“鸟儿唱歌给灯火听”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睁”“盯”进行动作演示,再追问: 鸟儿会对好朋友说什么? 灯火又会回答什么呢?这样的教学设计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鸟儿和树之间的深厚情谊,鸟儿信守承诺的形象瞬间变得伟岸,学生的想象能力也在交流分享中得到提高。

2.内容模仿式。童话故事有鲜明的语言表达特色,老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尽情想象,借助文本中典型的句段进行拓展与延伸,充实故事的内容。如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时,老师在学生们发现小动物们求助时相同的表达方式后,组织学生展开想象仿写:每当老屋准备倒下时,还会有哪些小动物来求助?它们怎么说? 老屋怎么回答? …… 因为有了小猫、老母鸡的前文铺垫,学生的想象显得尤为精彩: 小鸟来逃难,小狗来聚会……此时,学生的仿写源自文本又高于文本,他们的想象联系文本、结合生活实际,赋予童话故事新时代的色彩。

3.情境续编式,续编是检验学生理解故事内容的一种想象语言训练方式。学生熟读童话故事,产生情感代入,加上故事情境的铺垫,于是,人物就有了“血肉”,此时的续编无疑是游刃有余的,课题上老师借助童话故事情境,让学生大胆续编,推动故事进一步发展。如《不会叫的狗》《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等童话故事都适合续编:小狗继续往前走,它还会向谁学叫唤?它会成功吗?胡萝卜先生还会帮助哪些人?怎么样帮助他们呢?情境续编式拓展了故事发生的空间,突破了现实环境的局限,融入人物的情感加上自身的感悟,让学生的想象得以天马行空地发挥。

“追”“仿”“续”,这三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的想象大门,丰富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语言训练也就事半功倍。

三、复述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力

童话故事的语言明快、内容有趣,适合学生进行复述练习。复述是学生理解、体会、领悟和讲述童话故事的过程,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关键词突破复述难点。篇幅长是学生复述童话故事的难点,这就需要老师适当地给予关键词的提示,关键词往往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陶罐和铁罐》中人物形象对比性强,老师在引导复述时,出示“铁罐骄傲奚落 不见了 陶罐 谦虚 争辩 朴素美观”等关键词帮助学生进行复述;《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故事性强,结构层次分明,学生借助“小猫 避风雨;老母鸡 孵小鸡;小蜘蛛 结网捕食……”等关键词的帮助进行复述。这样的复述方式对于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写作能力也都有极大的益处。

2.看插图直面复述内容。童话故事大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老师要学会“因地制宜”,把生动传神的插图作为复述训练的载体,有序呈现故事插图,帮助学生“看图”讲故事。如《小蝌蚪找妈妈》《风娃娃》等故事就是图文结合,而且都是反复型的故事结构,学生复述起来轻松容易,增强了口语表达的自信心。

3.“自己话”丰富复述画面。复述课文不是背诵课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在讲述故事的基础上,适当添加想象和自己的感受,让童话故事拥有主观意识。《狐狸分奶酪》中人物形象鲜明——憨厚的小熊兄弟和狡猾的狐狸,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喜恶,那么在复述时,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自己的个人感受和评价,这也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复述的一种方式。

4.“演一演”点亮复述创意。角色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表演时的肢体和语言是同步的,神态和动作把人物性格外显化,实现了“演”中“悟”,“悟”中“演”的良性循环。比如《枫树上的喜鹊》的复述就可以采用“演一演”的方式,学生分别扮演喜鹊阿姨、喜鹊弟弟,投入的表演打破了学生平时羞于开口的心理障碍,富有创意的即兴发挥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创意复述的同时使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让孩子在童话中生活与成长,是教育者的责任。只有立足童话语言,紧扣童话“留白”,积极开展童话故事的复述训练,努力保持童话作品的“语文味”不减,“童话味”愈浓,构建了“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高效童话教学课堂,给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多些童话的色彩。

猜你喜欢
铁罐陶罐童话
陶罐(外一首)
写好人物神态,彰显人物性格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装在陶罐里的春天
童话镇
对话显“品格”
值钱
午夜童话镇
自制陶罐
《陶罐和铁罐》告诉了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