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守正创新 领航教育教学
——202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道德与法治B卷评析

2020-12-03 07:15杨伟东徐大柱杨怀存杨国印张玉林
中学政史地 2020年31期
关键词:评析小题本题

杨伟东 徐大柱 杨怀存 杨国印 张玉林

202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道德与法治B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内容,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呵护生命、感悟人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努力促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一、比较与选择(共20分)

▲单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帮人这件事,有责在肩者,责无旁贷;有技在身者,义不容辞;有心助人者,舍我其谁。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表明

( )

A.帮助他人是每个人当做能为之事

B.应该舍弃自己的一切去关爱他人

C.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

D.帮助他人是有能力者的事

评析:扶危济困、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本题以孔子的话为素材,让学生理解题意,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做出正确选择。选项B违背常理,不符合客观事实;选项C不符合题意;选项D为不愿助人者寻找借口,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A。

2.右边漫画《我只带奶奶》的寓意是

( )

A.奶奶是孩子入营的唯一生活必需品

B.我们要学习主人公的艰苦奋斗精神

C.要成为男子汉必须参加夏令营活动

D.要成为真正的男子汉必须自立自强

评析:本题以漫画为载体,要求学生从漫画中获取信息,发现图中男孩的认识误区,反思自身成长,培养自立自强的心理品质。选项A只解读字面信息,没有理解其内在寓意;选项B错误地解读了漫画所传递的信息;选项C错把夏令营当作成为真正男子汉的必要条件。故正确答案为D。

3.近年来,我国的乡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不少乡镇有了自己的污水处理厂,村庄家家户户喝上了清洁饮用水,一些地方的农村厕所配备了智能化管理系统,畜禽养殖场粪污得到资源化回收利用……这些变化

( )

A.说明乡村振兴发展的短板已补齐

B.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表现

C.说明乡村已由外在美转向内在美

D.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大大缩小

评析:本题通过我国乡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考查绿色发展理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落实情况。选项A“短板已补齐”不符合客观实际;选项C没有正确理解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选项D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为B。

4.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是

( )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评析:本题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创设情境,采用逆向选择方式,考查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引导学生养成关注国家发展、关心时政新闻的习惯,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核心素养。依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A、B、C三项内容。故正确答案为D。

▲多项选择(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少选者:若有两个正确选项,只选对其中一项者得1.5分;若有三个正确选项,每选对其中一项得1分;若有四个正确选项,选对其中三项者得2分,选对其中一、二项者均得1分)

5.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一个人都从他人、社会和国家那里获得过帮助,也应该采取各种方式回报他人、社会和国家。回报国家,我们要

( )

A.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

B.主动为国分忧、与国家共命运

C.坚决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D.立志报效祖国、积极奉献社会

评析: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层面的要求,回报祖国是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是实现公民人生价值的途径。本题考查学生对个人与国家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回报国家。四个选项都是公民回报国家的正确方式,故正确答案为ABCD。

6.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2019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参加河南团审议,为实施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指路领航;2019年9月,总书记又亲临河南,深入革命老区、农村、企业考察,要求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新篇章。总书记的历次指导

( )

A.体现了对河南人民的深情厚爱

B.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

C.为河南实现中部崛起提供遵循

D.必将推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

评析: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河南、为河南发展指明方向的材料设问,考查学生对此的正确认识,让学生感受党和国家对河南发展的关怀,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四个选项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正确解读题干,故正确答案为ABCD。

7.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提出实施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涉及沿黄9省区、约75万平方千米的面积,抓好大保护、大治理,可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国家实施这一战略是

( )

A.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C.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大举措

D.提高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体现

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正确认识。四个选项均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ABCD。

8.新颁布的民法典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这一规定

( )

A.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信心

B.能够保障救危扶弱者的合法权益

C.能够保障弱者享有更多法定权利

D.有利于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评析:本题选取新颁布的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一百八十四条的相关规定作为材料,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律保障救助行为的正确认识,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选项C违背了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错误的。故正确答案为ABD。

二、辨别与分析(10分)

9.小刘和朋友一起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报警,随后民警将他们带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小刘等人因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行政处罚。

据此,有人认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依靠法治比依靠公民的道德自觉更有效。”请你辨析。

参考答案:(1)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2分)

(2)法律是最刚性的规则。法治能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社会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的生活安全、有尊严。(2分)

(3)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每个公民的努力。只有每个公民都树立公德意识、规则意识、法治意识,敬畏规则,遵守法律,自觉承担责任,社会秩序才能真正得以维护。(4分)

(4)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分)

评析:本题引用八年级上册第47页“探究与分享”栏目的材料创设情境,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如果公民缺乏道德自觉、公德意识和规则意识,不懂得自我约束,就有可能发展为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解答本题,要求学生认识到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阐明法治对于维护良好社会秩序的作用,分析良好社会秩序与公民道德自觉的关系,懂得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道理。

三、观察与思考(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0.中共中央宣传部开展“最美奋斗者”学习宣传活动期间,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学习奋斗者先进事迹,通过网络踊跃为奋斗者点赞投票累计超过1.15亿次,浏览量超2亿次。活动评选出的“最美奋斗者”中,既有黄继光、邱少云、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历史上的楷模,又有罗阳、黄大年、南仁东、李保国、张富清、王继才、杜富国等新时代的楷模,他们的事迹也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最美奋斗者”的事迹为什么会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强烈的反响?(6分)

(2)见贤思齐,我们青少年怎样做新时代的奋斗者?(至少两个方面)(4分)

参考答案:(1)“最美奋斗者”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传承了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诠释了爱国奉献、艰苦奋斗的伟大民族精神,让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的青少年深受震撼,是青少年学习的典范。(6分)

(2)树立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懈奋斗,勇做追梦人;自觉主动地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努力学习,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贡献;等等。(4分)

评析:本题围绕“最美奋斗者”的事迹对青少年产生的影响设问,意在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激励学生向先进学习,树立远大理想,顽强拼搏,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回答第(1)问时,要结合“最美奋斗者”做出的不平凡业绩、彰显的伟大民族精神及其对青少年成长的示范效应三方面作答。回答第(2)问,要围绕“奋斗”与“思齐”,既要想到发展自己、充盈自己,也要想到努力奋斗报效祖国。

11.2020年春节前后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对提升健康素养有了更新的认识。健康素养是指一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和服务,并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近年来,我国先后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纳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指标。

2020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对各级职能部门、学校及公民个人,提出了相关要求。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你打算如何提高健康素养?(至少三个方面)(6分)

(2)请你对学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合理化建议。(至少两个方面)(4分)

参考答案:(1)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树立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培养劳动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坚持锻炼,合理膳食;不信谣,不传谣;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养护精神,充盈生命;等等。(6分)

(2)学校应按照规定开设体育与健康课程;组织学生开展广播体操、眼保健操、体能锻炼等活动;按照规定配备校医,建立和完善卫生室、保健室;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科学健身知识、急救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主动防病意识;减少、改善学生近视、肥胖等不良健康状况;等等。(4分)

评析:本题聚焦新时代公民健康素养设置问题,引导青少年维护自身健康,并对学校落实相关法律提出合理化建议。第(1)问要求学生能围绕健康要求,从多个方面反观自身,学会健康生活;第(2)问结合自身需要及对学校职能的了解,对学校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提出建议。

四、活动与探索(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一度陷入经营困境的某国内知名品牌抓住商机,起用青年设计师团队,陆续推出“中国风”主题系列新装,融合汉字、山水画、刺绣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重新赢得了消费者青睐。一段时间以来,层出不穷的新形式“国潮”开始在各领域崛起,中华传统文化通过引入黑科技、试水新营销、融入文创、注入情怀渗透在生活中,穿越时空焕发现代活力。

为探究“国潮”崛起的原因,你校小记者协会决定针对消费者进行调查采访,你积极参与了这次活动。

(1)请预设一个采访问题,并说明你预设该问题的理由。(4分)

(2)对于采访记录,你打算如何分析处理?(2分)

(3)通过采访活动,请就如何助推“国潮”潮涌世界,给企业经营者至少提出两点建议。(4分)

参考答案:(1)略。(4分)

示例:你为什么喜欢含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国货?理由:了解消费者的中华文化认同;了解“国潮”崛起背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等等。

(2)围绕采访主题筛选出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分析信息,对采访情况进行总结;将采访结果反馈给相关方面;形成书面采访报告;写出新闻报道,投稿发表;等等。(2分)

(3)增加商品中的中国元素,注入中华文化情怀;注重中外文化交流互鉴、融合发展;创新发展,加大海外营销力度;重视文化与新技术的融合;调查不同国家消费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产品研发;等等。(4分)

评析:本题以近年来“国潮”崛起为背景,经历搜集信息、探究原因、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文化认同与民族自豪感,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回答第(1)问时,要针对“国潮”崛起的原因预设问题、阐述理由;第(2)问考查学生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第(3)问要紧扣主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1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

你校积极响应,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1)在学校的劳动教育宣传栏里,有如下一幅宣传漫画,请你向同学们讲解其含义。(4分)

(2)根据学校的要求,你班开展了“做个养绿护绿小能手”活动。参与这项活动,你能做哪些具体的事情?(4分)

(3)除了养绿护绿,在校内外你还能参加哪些力所能及的劳动?(2分)

参考答案:(1)在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热爱劳动的品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4分)

(2)参与义务植树劳动,种花种草;认养绿地、绿植;在学校、社区等处的绿地清除杂草、拣拾垃圾;定期为绿植浇水、松土、施肥、除虫;不攀折花草,不践踏绿地;制止破坏绿地、绿植的行为;宣传绿化知识和相关法律;等等。(4分)

(3)家务劳动;志愿者活动;社区公益服务;维护交通秩序;赛会服务;等等。(2分)

评析:本题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背景,结合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社区和家庭的劳动活动,养成劳动习惯,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全面发展。本题第(1)问重在考查学生对国家开展劳动教育意义的理解,第(2)问通过特定情境考查学生的劳动技能,第(3)问要求列举自己力所能及的其他劳动形式,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猜你喜欢
评析小题本题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楚庄王》:感赋与评析
今天是几月几日
找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