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探讨

2020-12-04 15:14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6期
关键词:中华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十八中学 罗 丹

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下,高中语文的核心就变成了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如何在现代课堂中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语文课堂,更能促使学生注重传统文化,更加愿意去探索传统文化,更愿意作为传承人去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有助于构建学生核心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明的瑰宝,它给中国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为中华民族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让中华民族被其他民族认同的核心存在。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对民族的自信心和自我传统文化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要培养他们自愿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通过构建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爱国情感,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当然,对学生的任何培养都要建立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化进行一步步地筛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课标教材相结合,将优秀文化教授给学生,这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二、有效利用高中语文课堂

高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门课程就是高中语文,在新课标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如《论语》《出师表》《登高》《鸿门宴》等,很多文言文里也包含四书五经、汉代桌宴礼仪、君臣称呼等。除此之外,如今教学工具多样,如近几年出现的新媒体教学等,教师要有效地利用,让传统文化和现代语文课堂相融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无论哪一个学科,都不能离开实践,如课堂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礼仪问题,可以通过实践来加强学生的了解,这种实践方法也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特点。

(一)从语文课堂做起,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课堂教学,在课堂中学生能够学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所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是教师教学的重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文化是可以直接拿出来实践的,比如《论语》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庸》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三字经》中讲述的传统文化等,都是可以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

要想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目的,首先要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而课堂又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方式,教师要去引导学生感受、传承传统文化。分组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打造一个多人学习分享的氛围,而不是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种方式能让学生轻易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容易接受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

(二)现代课堂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现代语文课堂和古代不尽相同,现代语文课堂包含的内容比过去更多了,它作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课堂,它不仅包含古代优秀文化,还包含近现代文化,它是古今文化的融合。而现代课堂除了内容开放外,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多媒体化。如今,多媒体的存在,让看似枯燥无聊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眼光。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除了课本和考试大纲外,教师可以用更加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来进行教学。如在学习《鸿门宴》这篇文言文时,其中项羽和刘邦的情感转变和心理建设不容易通过文章来传递给学生,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鸿门宴》的影片给学生,这样让学生会提起兴趣去了解这篇文章,主动去品味《鸿门宴》,学习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在课堂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以合作的形式和同学交流。如学习《鸿门宴》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以项羽的身份地位,为什么一个身份比他低的人会对他如此不客气?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学习古代人际关系和礼仪。

(三)实践出真知

许多优秀文化的学习,都是依靠学生的想象来定义的。想象力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这一点,但是实践的作用也不能忽视。传统的语文课堂都是以授课的方式进行的,很多知识点的记忆都是依靠学生死记硬背,这是传统语文课堂备受诟病的一点。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从根文化开始,无论学生是在什么地方学习,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都不能丢弃,因为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承载传统文化的地方,通过实践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止停留在想象层面。这种实践方式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更加愿意去做一名合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者。更加开放式的学习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语文教学呆板、无聊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让学生认识了解前人,和前人进行跨世纪对话。回到高中语文课堂,学生能够通过实践和更加生动的想象来认识文章,来深刻地理解文章,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

三、爱国之情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地位非常高,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让中华民族能被其他民族认同,它推动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了亟须解决的问题。而高中语文是传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它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个民族最可悲的不是文化的没落,而是对文化的不认可、不接受。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讲解我国的成就和落后挨打的屈辱历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还可以通过讲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来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立志为国家做贡献。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抒发,使其在教师正确引导下学习先烈精神,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探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尝试探索传统文化,在授课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中有优有劣,我们要选择适合语文教学的,在授课过程中,要有选择地保留优秀传统文化,对那些不好的要摒弃。其次,包容万物,丰富课程。传统文化作为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填充,目的在于更好地发展语文教学和文化之间的传承。同时也要在课堂之上找好重点,避免太注重课堂的文化授课,而淡化了传统文化中的深刻内涵。

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有许多方法,教师应注重教材与学生活动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文化中不断去寻找内容来完善自己的教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授课要有创新意识,了解其他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多去参加调研活动,把课堂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中去。

(一)传统文化在经典书籍中的 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触,文化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一个积极导向。就拿《易经》来说,这是本为人答疑解惑的书籍,从多个方面来写如何好好地生活、怎样去处理上下级的关系、与人交流的有效方法、经商待事之道等。儒学里有好多优秀品质如诚实、忠爱、宽容、自律、仁义等美德。老子的《道德经》也有生活的哲学融入其中,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做真实的自己,脚踏实地,平淡生活。

(二)传统文化中体现的优良品质

传统文化中也涌现出了各种精神,与自然抗争的自强精神,中国在历史的任何时期都不会轻易言弃,总有那种不服输的劲。我喜欢的还有《易传》里“君子以自强不息”,通过这个自强不息精神引导中华民族一路走过了风和雨,中华民族的未来系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告诉我们要砥砺前行。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美德故事之所以流传千年,也是因为其适应了这个社会生活的发展,能切实提高人的品格。

总而言之,高中语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重要作用。在如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和进步。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无疑是一种促进高中语文健康发展的好方法。对于学生来说,它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做一个合格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者。

猜你喜欢
中华语文课堂高中语文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