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每只鸟都是独一无二的

2020-12-04 06:35程芳芳芝士多多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珍珠鸟麻雀鸟类

图/程芳芳 芝士多多

全世界的鸟有9 000 多种,总有长得一模一样的吧?

不!不!不!别说每一种鸟,甚至每一只鸟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不信!为什么我写出来的鸟儿,就跟同学的一模一样?小尖嘴,两条腿,张开翅膀飞呀飞。

这说明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有问题。不信,你看——

本期主角

● 《麻雀》(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 《珍珠鸟》(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用作画的步骤写鸟

文/李 燕(重庆市大学城树人小学)

如果你也像安奇奇一样,不知道如何写出鸟儿的特点,那么,不妨先拿出画笔,试着画一画鸟儿。什么?也不知道怎么画鸟儿?没关系,咱们先从语文课本里找两位模特,“依葫芦画瓢”吧。

珍珠鸟

珍珠鸟是我们国家从澳大利亚引进并人工繁育的宠物鸟。课文中,一对珍珠鸟在作者冯骥才的照顾下,繁殖出了一只小鸟。这种原本怕人的鸟儿,竟然非常依赖作者,和作者一起玩,甚至在作者肩头睡着了。

麻雀

麻雀是喜欢和人类当邻居的野鸟。《麻雀》的作者屠格涅夫的猎狗想要去捕猎一只从树上掉落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竟然奋不顾身地冲了过去,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受到猎狗威胁的小麻雀。

好啦,介绍了两位模特的基本情况,我们就来看看如何用作画的步骤描写它们。

第一步:勾勒形状

画画嘛,首先当然要用线条勾勒形状,也就是鸟儿的大致模样。勾勒之前,仔细观察;动笔的时候,细致准确,这样画出的鸟儿才形象鲜明。

示例

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麻雀》)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珍珠鸟》)

第二步:选择颜料

不同的鸟儿有不同的色彩,甚至同一只鸟儿的不同部位在色彩上也是大相径庭。因此,我们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给不同的部位涂上正确的颜色,并注意深浅、明暗的变化。

示例

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麻雀》)

却见它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珍珠鸟》)

第三步:添加场景

画场景,就是描绘鸟儿的生活,比如它们住在哪儿,或者遇到了什么事。两位作家都选择了记录鸟儿遇到的事情,一位选择了揪心的事情,一位选择了开心的事情。

示例

猎狗慢慢地靠近小麻雀……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了,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麻雀》)

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珍珠鸟》)

巧得很,这两篇文章的作者,冯骥才和屠格涅夫,同样既是文学家又是画家。冯骥才的画有着中西贯通的绘画技巧与含蓄深远的文学意境,被评论界称为“现代文人画的代表”。更巧的是,冯骥才在欣赏屠格涅夫的画时还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我发现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全和我干的事情一样:一手拿钢笔,一手拿画笔。他们都能画一手好画,有些还称得上名副其实的画家。”

所以,准确写出鸟儿的特点其实并不难,我们可以试着转换身份,先把写作想象成绘画。

怎样写出独一无二的鸟

文/雁 雯

又是画画,又是写作文,我都被搞糊涂了!

那咱们再增加一些例子,加深理解吧。

鸟儿的轮廓不一样

为了飞翔或捕食,鸟儿的身体轮廓大体呈流线型(纺锤形或梭形),但是具体到不同种类的鸟儿,身体轮廓又有着明显的不同。

麻雀是雀形目下文鸟科麻雀属27 种鸟类的统称。它们有着相近的轮廓、大小和体色。

麻雀的头部比较圆,嘴粗短而强壮,呈圆锥状,腹部鼓鼓的,翅膀上的羽毛平行排列,羽尾略微向上翘起,身体通常微微前倾。这样的造型,很方便麻雀觅食:粗短的嘴可以毫不费力地拾取地面上的食物;轻巧的身体一遇到危险又可以快速飞走。所以麻雀的生存能力非常强,除了南北极,世界各地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再看一种我们熟悉的鸟儿——孔雀。它们的轮廓跟麻雀天差地别。雄性孔雀从头到尾长达2 米以上,其中尾上覆羽就有约1.5 米长,是体形最大的鸟类之一。艳丽的尾上覆羽是雄性孔雀求偶的资本,但为什么它们不会长到五六米甚至十几米呢?主要是因为太长的话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容易暴露目标,导致孔雀被天敌捕食。目前这样的尾上覆羽长度就是一个平衡点。

瞧,我们看到的雄孔雀,昂着骄傲的头,伸直长长的脖子,展开像扇子一样的尾上覆羽,优雅极了。

火烈鸟的轮廓也很有特点。你瞧!那又尖又弯的嘴就像一把小镰刀,长长的、细细的脖子呈“S”形,背微微弓起,双腿细长,就像踩高跷一般。为什么火烈鸟的脖子和腿那么长呢?因为只有这样,当浅水区食物稀缺的时候,火烈鸟才更容易在水深的地方获取食物,同时,细长的腿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让它们在水中行走自如。

以飞行能力著称的燕子、爱吃坚果的鹦鹉、号称“天空之王”的金雕……这些鸟儿的轮廓又有什么特点呢?试着自己去观察并总结吧。

鸟儿的颜色不一样

鸟儿的颜色,用“镂金铺翠”都不足以形容。“天下乌鸦一般黑”,是说乌鸦从头到脚都是黑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黄一白,说的是白鹭和黄鹂整体的颜色,它们身上还有其他色彩点缀。而同样身着黑白相间“燕尾服”的燕子和企鹅,外形上却是大相径庭。

如果要总结,鸟儿一般会从两种角度选择自己的颜色:一种是能保护或隐蔽自己的颜色,一种是彰显自己个性的颜色。

麻雀的体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灰色的腹部和棕色的翅膀。这就是一种非常聪明的保护色搭配。在地上,它们能和落叶、石板等混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在树上,它们又能自然地和树枝融为一体。有时候,一群麻雀突如其来地从地上飞起来,冷不丁地吓我们一跳,就是因为它们利用自己的颜色成功从我们眼前“隐身”了。

雕鸮的羽毛,也以棕色和灰色为主。作为猎手,这身羽毛就是它们最好的“隐形衣”。当它们站在树枝上注视猎物,准备发动突然袭击的时候,猎物甚至都难以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彰显个性的颜色,则主要是为了获得异性的关注。前面提到过的孔雀就是最佳的代表。还有我们熟悉的丹顶鹤也是如此。它们身体的颜色组合,就如同一幅水墨画上盖着鲜红的印章。求偶季节,丹顶鹤翩翩起舞,别提多优美了。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人类干预。珍珠鸟的颜色就是人类干预的结果。野生珍珠鸟以青蓝色为主,在人工选育下,又出现了驼色、白色、杂色等多个品种。

等等,就这样了吗?当然不是。就算是同一种鸟,雏鸟和成鸟,雌鸟和雄鸟,颜色也有很大区别。

刚出生的白天鹅,真的就是“丑小鸭”,而且是最丑的那种,长着一身又灰又乱的毛。这些毛丑是丑了点,但用处很大,是小天鹅躲避天敌的保护色。成年麻雀的喙呈铁灰色,只有小时候才是黄色的,类似香蕉的颜色。所以,屠格涅夫笔下的小麻雀“嘴角嫩黄”。

珍珠鸟的雌鸟,整张脸都是灰扑扑的,雄鸟的脸颊部分则有橙红色的色块,看起来就像是涂了腮红一样,身上的颜色也更漂亮。要是卖鸟人告诉你,两只涂着腮红的珍珠鸟是“一对儿”,可不要相信他。

来,数一数,我们用到了多少种颜色。灰、棕、白、黄……所以,观察鸟儿的时候,一定记得带好自己心中的颜料盘。

鸟儿的生活不一样

不同的鸟类,生活习惯也不一样。这些不同的生活习惯,会通过不同的生活场景展现在我们眼前。这些场景,我们可不能轻易放过。

观察野生鸟类的时候,我们要注意观察它们是怎么“过日子”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它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麻雀就是我们最容易观察到的野生鸟类之一。它们数量多,胆子还很大。除了像屠格涅夫碰到的充满爱意的“护子”画面,我们更常看到的是麻雀一大群待在一起,到处找吃的。

麻雀不怕人,只要洒落些食物,它们立马见缝插针地飞过去,一边警惕着人类,一边灵巧地“清扫”地面的食物。

麻雀喜欢聚集成群,甚至发生过几万只麻雀聚在一起群殴大象的事情。这事儿发生在非洲肯尼亚,几头大象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天空中飞来上万只麻雀不断围攻大象。最后,这几头大象只能在“空袭”中落荒而逃。

麻雀走路的方式很特别,一跳一跳的。这是因为它们的小短腿是直的,胫骨和跗骨之间的关节不能自由弯曲,只能跳着前进。鸽子就不一样了,它们可以一步一步地走,就像是在悠闲地散步。

同样身穿黑白相间的“燕尾服”,小燕子和企鹅不但外形有别,展现给我们的生活场景也很不一样。小燕子飞行时就像刚离弦的箭似的,速度非常快。而企鹅呢,因为雪地里特别滑,身体又特别胖,所以走起路来总是一副大腹便便、小心翼翼的样子。

像珍珠鸟这类人工养殖的鸟,我们则可以把它们看成自己的好朋友,更加近距离地观察它们的性格特点——是像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珍珠鸟一样黏人呢,还是喜欢闹脾气,动不动就在鸟笼里打来打去?

和我们人类一样,鸟儿也是有个性的。有些家养的鸟,刚带回家的时候会躲在笼子里,很谨慎地打量环境。慢慢熟悉之后,它们的胆子才会变得大起来。它们似乎什么东西都想尝一口,叼花瓣、啃鸟笼、吃青苔,有时候还去笼子底下吃自己拉的便便。

哈哈,这下我算是明白了。从外形、色彩和生活习性三个角度去描写鸟儿,就能写出鸟儿的特色!

聪明!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想不想再更进一步?

嗯……想!

终极挑战!如何研究鸟

文/雁 雯

安奇奇,请把“翅膀”张开,学学不同鸟儿的飞行方式吧。

我又不是天使,哪里来的翅膀?

那就学学鸟儿不同的走路姿势吧!跳着走,还是一步一步挪着走……

你到底想干什么啊?

我们的“终极挑战”,就是在观察鸟儿生活习惯的基础上,确定一种生活习惯来细致观察、对比观察,甚至展开研究。那么,都有哪些方向可供我们选择呢?

我们可以研究鸟的视觉、鸟的巢穴、鸟的迁徙,甚至可以给鸟儿出出难题,看它们究竟有多聪明……

研究鸟的视觉

为什么有些鸟能一头扎进水中精准地捕鱼?为什么猫头鹰可以在黑夜里捕食?

从这些问题出发,科学家对鸟类的视觉展开了充分的研究。科学家发现,跟人类一样,眼睛对鸟类至关重要,这是它们觅食与躲避危险最依赖的器官。鸟类眼睛重量占整个头部重量的比例非常大,紫翅椋鸟的眼睛重量占比甚至高达15%,而人眼的重量只占头部重量的2%左右。

鸟类的眼睛拥有瞬膜。鸟飞翔时,瞬膜覆盖在角膜外,就像戴了一副“防风镜”;鸟一头扎入水中捕鱼时,瞬膜闭合上,又好比戴了一副“游泳镜”,这样就能保证鸟在水中也拥有清晰的视觉,完成捕鱼的一系列动作。

猫头鹰的眼睛里拥有大量的“视紫质”,这种物质能够从最微弱的光线中捕捉视觉影像,所以,猫头鹰才成为“暗夜猎手”。

鸟类的眼睛长在头部两侧,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鸟类视觉最敏锐的区域在侧面,所以当鸟儿侧面看着你的时候才是盯着你看,正面对着你,其实并没有把你放在眼里。

研究鸟的迁徙

为什么春天有那么多小燕子在空中一闪而过,而到了秋冬就不见它们的踪影?为什么秋天大雁要往南飞?

从这些问题出发,科学家对鸟类的迁徙进行了研究,发现全世界每年都有数以亿计的候鸟,在相隔成千上万千米的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往返迁徙。它们往往结成一定的队形,沿着一定的路线进行迁徙。

一直以来,人们以为候鸟是为了舒适的气候和生存环境才需要迁徙。但研究发现,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嘴像麻雀、形似企鹅、脚蹼同鸭子的扁嘴海雀,它们每年都会横跨整个北太平洋,往返于美亚两洲。它们在加拿大西部繁殖,在靠近亚洲东部的太平洋海域过冬。而实际上在同一时间,这两地拥有相同的温带气候。

随季节迁徙的候鸟和不迁徙的留鸟之间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比如黑卷尾鸟在中国南部的海南岛、云南等地为留鸟,而在长江流域和华北则为候鸟。

所以,关于鸟类的迁徙,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研究。

研究鸟的窝

一个小小的问题,研究者可以研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就拿鸟巢来说,可以研究鸟巢是做什么用的,鸟巢有什么形状,鸟巢的材料有哪些,鸟巢里面蕴藏了什么智慧,为什么鸟会修筑这么多形形色色的鸟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有个叫铃木守的鸟类研究者,带领家人在山林田野里生活了数十年,细致观察鸟类并研究鸟巢,还创作出大量研究作品。而有个叫葛诺勒·安德烈的法国人则在山林中寻找鸟窝,写出了《鸟儿如何造家?》一书。关于鸟窝研究的详情,请见第12 页的“悦读大秀场”。

那么,如果让你去研究鸟儿,你会选择哪个方向呢?

猜你喜欢
珍珠鸟麻雀鸟类
善于学习的鸟类
可爱的珍珠鸟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拯救受伤的小麻雀
鸟类
1958年的麻雀
麻雀
鸟类的叫声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