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多样性与产后抑郁之间的关联性研究

2020-12-06 10:33刘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9期
关键词:产后抑郁肠道菌群

刘静

摘要:产后抑郁是产妇生产分娩之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为抑郁、烦躁、沮丧、悲伤、激动、应付能力差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幻觉甚至是自杀行为。产妇在待产期间和产后存在的不良情绪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妊娠方式时也会存在顾虑,妊娠结局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还会出现伤害自己或者婴儿的行为。本文主要对产后抑郁的发病机制以及其与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联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产后抑郁;肠道菌群;中医研究;西医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051-01

产后抑郁是产妇生产分娩之后出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症状表现为抑郁、烦躁、沮丧、悲伤、激动、应付能力差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还会有幻觉甚至是自杀行为。产妇在待产期间和产后存在的不良情绪对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在选择妊娠方式时也会存在顾虑,妊娠结局也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加以控制还会出现伤害自己或者婴儿的行为。产后抑郁没有明显的起病提示,通常在产后不到2周时间出现,4-6周时会出现明显的症状,大部分患者在产后约半年时间病情会自行改善,少数患者需要2年左右时间才会缓解,甚至需要更长的时间,有超过20%的患者再次怀孕后病情还会复发。而肠道菌群可以有效作用于产后抑郁的病理过程。

一、肠道菌群对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数量庞大且种类多样,这些菌群对宿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宿主的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肠道菌群的种类、数量、比例的变化情况影响。有临床研究表明,重症抑郁症产妇在血检中发现,其在阳性急性期时蛋白浓度有明显上升,所以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机制可有效作用于抑郁症的病情发展。相关研究发现,在孕晚期血浆和C-反应蛋白浓度的增加会提高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风险,同时指出,孕妇在孕晚期时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会影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水平。对围产褥期产妇出现的不良情绪与已知端粒长度以及炎症的关系研究时发现,围产褥期产妇出现的不良情绪与已知端粒长度为负相关,TL和IL-6水平逐渐存在相关性,不良情绪与IL-6水平为正相关。在研究横断面时发现,随着血浆IL-6和IL-8的增加,而IL-2、喹啉酸、血清素减少,产妇极易患上产后抑郁症,病情对病情的严重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女性血清素水平偏低的情况下,极易出现自杀行为[1]。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炎症因子水平上升明显,比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等,有同样变化的还有干扰素-γ、中枢神经白介素-1β等[2]。有相关研究利用动物做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经腹腔注射卡介苗或者多糖之后,大鼠有抑郁表现,炎症反应指标出现变化。在研究中,金双歧活菌制剂可作用于抑郁症大鼠的IL-6、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TNF-α,这些血清指标均有所下降,同时也调节了白介素-4和白介素-10等。这些实验都表明肠道菌群会影响机体的炎性反应,同时会对产妇的产后抑郁症状产生影响[3]。

二、神经递质对肠道菌群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在情绪抑郁的情况下,肠道菌群结构也会出现改变,对肠上皮细胞进行调节之后,肠粘膜肥大细胞会活化,神经递质会被大量激活,对人体代谢产生影响,控制神经递质在大脑中的影响。肠道菌群之所以能够参与中枢神经系统,与相关神经递质和神经活性化学物质的产生有关,以肠内的一些特殊分泌细胞肠嗜铬细胞为例,可以与分泌神经递质五轻色胺共同作用,让人体血清素在肠道的数量超过90%。有研究表明,人长时间情绪抑郁,不仅会影响机体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精神状态,其内分泌功能和神经系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严重的还会损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危害。有研究报道指出,小鼠受到肠道柠檬酸杆菌感受的影响,神经递质含量会下降从而导致小鼠患上抑郁症[4]。所以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共同发挥调控作用,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会对精神性疾病产生影响,比如抑郁症,对肠道菌群多样性進行调节之后对抑郁症状有改善作用,这些结论都得到了证实。

三、菌群失调对HPA轴功能障碍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结构失调之后,机体免疫系统会被激活,从而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过度活化出现抑郁情绪。肠道菌群失调后,HPA轴活性被大幅度增强,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会有所下降,通过双歧杆菌的作用发挥,会改善HPA轴功能[5]。研究还指出,受到情绪压力的影响,肠道会更加通透,因此细菌和它的抗原会脱离上皮屏障,对黏膜免疫反应产生激活作用,导致微生物组成发生变化[6]。

四、展望

目前我国大力推广二胎政策,很多大龄女性尝试再次怀孕,越来越多的孕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状,针对该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西药,但是西药治疗疗效并不显著,药效发挥慢,在短时间内无法治愈,治疗费用高,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用药后产妇无法正常哺乳,患者及其家属的接受度较低。但是使用中医药介导肠道菌群干预产后抑郁缺乏明确的机理,所以对肠道菌群与人体情绪的关系展开研究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医药学的相关研究,通过现代医学理论明确中医药对肠道菌群对产后抑郁情绪调控的作用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巧利,王妍,贾婵维,等.围绝经期抑郁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研究[J].生殖医学杂志,2020,29(10):1344-1349.

[2]蒋文捷,梁雪梅.老年抑郁症患者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0,39(6):658-661.

[3]国立东,王丽群.综述乳酸菌对抑郁症的改善作用[J].中国食品学报,2020,20(7):317-325.

[4]黄巧云.循证护理对糖尿病重症脑卒中患者血糖水平及压疮发生率的影响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1):135-136+139.

[5]宋成艳.肠道菌群与癫痫及癫痫共患焦虑抑郁障碍关系的研究[D].西安医学院,2020.

[6]李琪.肠道微生物与首发抑郁症及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20.

作者单位:

武汉市第四医院妇产科   430000

猜你喜欢
产后抑郁肠道菌群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产妇性格、妊娠时限及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
产后抑郁的三时段护理干预研究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元认知干预对产后抑郁治疗效果的观察
临床分析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硬膜外麻醉在分娩镇痛中应用及对产后抑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