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0-12-06 13:52罗美英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9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罗美英

摘要:目的 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共入选70人,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不同模式的护理,其中35例为常规性护理,作为常规组,另外35例接受优质护理干预,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在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方面,均显著比常规组更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凶险,需要及时给其实施静脉溶栓治疗,而在治疗期间,为了保证疗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出现,还应当采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措施。本研究中使用的优质护理措施对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满意度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6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9-140-01

急性脑梗死是发生率较高且病情凶险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是脑血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突然中断,进而造成脑组织坏死[1]。研究显示,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长期吸烟、冠心病等情况的人群,具有更高的急性脑梗死发病率。该病发病急骤且进展迅速,残疾率、死亡率均很高,发病后需要及时对患者展开救治[2]。溶栓治疗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方法,在该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这些患者中的最大年龄为77岁,最小年龄为42岁。对其实施随机分组,并展开组间对照研究。具体分组如下:(1)常规组35例,男女人数比例为20:15,年龄值平均为(59.26±4.53)岁;(2)干预组的35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为男性,有14例患者为女性。将患有其他严重疾病、不适合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排除。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都处于比较均衡的水平,具有较好的可比较性。

1.2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的为常规性护理,如遵医嘱用药、常规护理操作、指导饮食等;干预组患者在溶栓治疗期间,接受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内容如下:(1)全面细致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其当前病情,并进行溶栓治疗的相关知识的讲解,使患者和家属对患者病情以及治疗知识有更为正确的认识,提升他们的配合度。(2)掌握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在患者入院后尽快明确其病情,做好相关检查,了解患者病史等,确保患者符合治疗指征,并及时给予溶栓治疗。(3)溶栓治疗期间应当保证患者静脉通道通畅,专人对患者进行看护,遵医嘱给患者使用溶栓药物,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给药时间等,对相关信息做好详细准确的记录[3]。注意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存在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是否有出血倾向等,是否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剧烈头痛等症状,如果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处理。(4)溶栓治疗后,对患者实施心电监护,尤其应当注意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定时进行血压的监测和记录,如果血压处于明显的高压状态,应当及时遵医嘱给患者使用降压药,以降低患者发生脑出血的风险。对患者的意识、通孔、肢体功能、语言功能等加强观察,对异常情况及时协助医生处理。与医生配合,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护理满意度(百分制评分法)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及版本:SPSS 22.0;计数资料:差异进行x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差异进行t检验,用()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P<0.05。

2结果

2.1两组疗效对比

干预组35例患者中,显效15例(42.86%),有效17例(48.57%),无效3例(8.57%),总有效率91.43%,常规组总有效率74.29%(包括11例显效,15例有效,9例无效),两组差异明显,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5.26±2.13)分,显著比常规组的(78.93±4.31)分更高,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导致急性脑梗死发生的诱因很多,尤其是近年来人们中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的现象比较普遍,加之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等,使得每年因急性脑梗死入院的患者不断增多。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的常见治疗方法,但是进行该项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風险性,需要加强护理观察,严格执行医嘱等等。为此,本院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过程中开展了优质护理干预措施,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各个时段做好观察以及护理工作。结果显示,在综合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之下,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都得到极大提升。由此可见,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穆美杰,朱志悦.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消化道出血的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35(09):196-198.

[2]高月琴.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疗,2020,39(26):154-156.

[3]张凤霞,赵桂双.医护一体化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7):71-73.

作者单位:

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人民医院  云南孟连  665800

猜你喜欢
静脉溶栓急性脑梗死护理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干预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