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线上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12-07 08:26贾雁飞邢砾云邹青宇刘柏生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超星

贾雁飞,邢砾云,邹青宇,刘柏生

(北华大学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0 引言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1-2],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也支撑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多个指标点。为此,需要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模型进行研究,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工程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

1 线上教学平台构建

由于疫情的原因,无法进行线下教学活动,为此,本课程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了电磁场与电磁波线上教学平台,包括由浙江大学章献民教授录制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以及习题库等资源。“电磁场与电磁波”授课视频包含了所有授课内容,学生下课可以通过视频进行自学,通过提前进行学习,课上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课和提问,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于“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是工科经典课程,所以精品课程较多,知名教授及其团队录制的课程视频资源也较多,而且视频质量非常高,所以不建议自己重复录制视频,直接采用现有优质教学视频即可,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设计课题教学过程,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课上教学内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平台如图1所示。

图1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平台

2 教学手段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由于公式较多,且包含大量的推导过程,内容比较抽象,因此,线下教学采用PPT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便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线上教学同样采用PPT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与线下教学不同的是无法看到学生的面部表情,无法根据学生的面部表情及时调整授课速度和授课内容。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线上教学以知识点为教学单元,每讲一个知识点都留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时间,根据知识点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将学生参与回答问题的次数以及准确程度作为平时成绩,这样不但可以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部分同学出现挂机现象,有效提高线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针对超星学习通偶尔出现服务器拥堵,导致部分同学无法参与到线上教学,无法观看授课PPT讲解过程的问题,采用超星学习通和QQ视频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如图2所示。教师在电脑端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登录上线,在个人电脑上通过PPT授课,通过QQ群视频方式将电脑屏幕共享,进而解决超星学习通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情况下,超星学习通存在PPT无法解析的情况,为此,后续授课过程中基本采用电脑播放PPT和QQ视频直播的形式进行,该方式运行稳定,受到同学的欢迎。

图2 超星和QQ视频相结合授课

3 平时考核

线下过程考核主要包括出勤和作业两部分,由于工程教学专业认证要求不能将出勤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为此,本人线上过程考核主要将课上回答问题情况、作业、线上测验、课程视频学习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作业采用超星学习通线上作业的形式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共计留了5次作业,5次作业包含了“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线上作业克服了传统作业学生提交后无法查看的问题,通过线上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复习,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授课和辅导,而且线上作业便于资料的保存,对于工程教学专业认证材料的举证非常方便。线上测验主要是判断题和选择题,通过线上测验不但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降低学生挂机现象的发生,将测验计入平时成绩,能使部分学习困难的学生努力学习。超星学习通成绩自动统计功能良好,可以让教师非常直观地掌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便于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策略。

4 考核方式

由于疫情原因无法进行线下考试,所以,本课程采用线上考试的方式进行,本课程考试内容主要以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为主,题量保证学生没有额外检查时间,避免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此外,上述题型都建立试题库,随机重试题库中抽取部分题组成试卷,同一试卷的试题和选项顺序也不一样,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

5 结语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首次进行了全线上教学,虽然不如线下教学效果,但是通过课题测验、提问等方式弥补了线上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建立课程QQ群,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提问题,便于师生之间进行沟通。

猜你喜欢
电磁场与电磁波电磁场超星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期刊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外加正交电磁场等离子体中电磁波透射特性
任意方位电偶源的MCSEM电磁场三维正演
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电磁场与电磁波”与“大学物理”的教学衔接思考
转型中地方本科院校电子类专业“电磁场与电磁波”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利用云空间进行电磁波教学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