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现状调查及提升对策

2020-12-07 08:26李明鑫
无线互联科技 2020年18期
关键词:机械类教学管理创新能力

李 瑞,李明鑫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 300222)

0 引言

近些年,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对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械制造业是与智能制造联系最紧密的专业,是智能行业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制造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第一个支柱产业,是社会财富和生活资料的来源。目前,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高速迈进,急需一大批创新型人才。以往我国高等教育注重理论型精英人才的培养,而忽视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入21世纪,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一直是各国发展的核心。高校作为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在我国科技发展与经济进步方面具有突出贡献。但是,依据目前的培养成果,普通高校创新教育与人才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天津市作为一座重工业城市,普通高校大多设有机械类专业,虽然每所学校的培养方式不同,但是宗旨都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对象为天津市几所普通本科高校机械类专业2020届毕业生,调查问卷在2020年3月份发放,共收到有效电子问卷226份。本次问卷共设计20道题目,共得出60余个相关统计数据。

1 调查情况综述

1.1 创新内动力

调查问卷表明:64.1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一般,24.3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较弱,只有11.5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创新能力较强,表明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加强。在226名调查者中,大约60.00%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与创新相关的社团、学校或者其他单位举办的比赛。影响自身创新能力的因素有很多: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身创新意识薄弱、实验或实训环节教学不力,课外相关的科技活动开展不够,学校缺乏创新平台、动手训练太少等原因。

1.2 教师教学

在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状态方面,49.56%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效果一般,7.08%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讲课枯燥无味,表明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方式需要改善。

1.3 教学管理

关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安排方面,26.1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对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持怀疑态度,觉得可能性不大,64.16%的学生信心不足。51.77%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的实验、实训和实习环节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比较有帮助,34.51%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13.72%的学生认为帮助不大。69.91%的学生想在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下自然发展,通过优胜劣汰来实现培养目的,30.09%的学生觉得严格的管理对提高创新能力有帮助。

1.4 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关于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是否有深入了解时,只有7.96%的学生比较了解,73.89%的学生仅有一些了解,18.14的学生了解不多。关于对毕业以后的就业情况是否有信心,只有14.60%的学生很有信心,46.02%的学生比较有信心,39.38%的学生信心不大,这部分学生的占比很大。如果有进一步的深造机会,56.19%的学生仍会选择机械专业,表明大部分学生对机械专业持肯定态度。

在调查本科期间和创新相关的获奖经历时,60.18%的学生没有任何与创新有关的成果,仅有22.57%的学生有参加科技类比赛获奖的经历,15.04%的学生取得过专利,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创新成果调查展示

2 现存问题

机械专业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的传统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创新已经系统化,但是,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还需加强。通过对机械类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现状的调查,发现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存在以下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普通高校教育在调动学生自身创新内动力方面存在不足。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分别有55.75%和53.98%的学生从未参加过与创新有关的社团或者比赛。可能是学生自身因素,也可能是教师在宣传鼓励方面做得不到位。(2)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普通高校依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学生难以将创新行为和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3)普通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是否契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宗旨。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在不断地大胆实践与行动中培养出来的,如果对学生的管理过于严格,就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活动,

3 提升机械类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未达到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创新能力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学校应从师资、教学管理、培养方案、学生管理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创新教育

创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一定的媒介诱发而形成的,这些媒介包括理论基础、软硬件设施、教师引导、启发等,其中教师作为媒介对教学精力的投入量、自身科研能力、创新意识均会影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质量,因此,应不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创新教育的功能,从提高教师创新教育素质的层面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科技、新理念,以便于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先进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激起学生创新思维的热情,有助于学生机械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填鸭式”教育方式,开拓创新教学手段,掌握创新思维和方法,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转变。

3.2 增加机械类学生工程实训课、实验课的建设

首先,创新必须要有足够的实践环节作为支撑,但当前各高校在实训设备方面大多呈现出“僧多粥少”的现象。因此,对于机械类本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要加大实训场地与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建设,实现实训练习由多人一组逐步过渡到一人一组,从而最大化增加学生实验、实训的时间。其次,各高校还应重视专用实训、实验教材的开发,及时掌握最新实训、实验内容,认真制定实训教学规划与具体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实训课的整体完成质量。设置相应培训环节,让教师懂得如何管理相应设备仪器并参与到实训、实验教学方案制定与科研项目中去,提高实训与实验教学队伍的素质[1]。

3.3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建立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基础的管理方案

改革现有管理制度中不利于学生发展创新思维的部分,例如教学工作者对于学生整体发展的管理制度与学生在校生活方面管理制度的改革。利用教学管理的改革来刺激教学工作者对于教学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进而去影响学生创新性、发散性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教师的创新能力来带动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

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教学管理理念,因为国外的教学管理更加偏重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倡导用实践检验真理,这对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具有极大益处[2]。通过引进并加以改良,不断改进教学管理的理念,甚至是体系与制度来使当前创新教育教学能够契合时代发展与进步。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指导者甚至是服务者,教师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做好角色服务。

3.4 加强引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

创新是要在学生乐于学习、探索的前提下产生的,学生只有在思想上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才能锻炼出优秀的创新能力。但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还有许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一知半解,特别是某些学生看到所学机械行业前景不明朗,就业情况不乐观的情况下就更难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各高校应适时加强专业宣传,同时,在本科学生中采用导师制的模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各自的课题中,通过导师带动学生多接触学科专业性研究与学科探索实践来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使学生开阔视野,了解并掌握机械行业发展的前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对创新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从事本专业的精神,激发学生创新精神[3]。

3.5 多开设人文类课程,实现学科交叉互通,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

机械专业的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缺乏创造性思维。机械专业学生由于所学知识仅局限于本专业学科,没有广泛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长期局限于工科思维。多开设人文类课程,实现学科交叉互通,可以开阔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6 学校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让学生进驻到企业内部实习

学生只在学校里接受传统的理论知识,不接触新科技、新技术是无法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企业是具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重要场所,如果学校与当地优秀的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安排学生进驻到企业内部实习,既能学习新科技,掌握新产品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又可以实现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机械类教学管理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OBE理念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机械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定量分析计算若干问题探讨
机械类“先进制造技术”课程教学研究
基于“零距离就业”的机械类“CAD/CAM”技能培养的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管理七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