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培智课堂

2020-12-07 13:09崔志君
赢未来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智中华创设

崔志君

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特教中心,山东德州251100

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进了当前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培智课堂当中应当考虑如何引导培智学生们去发现这些潜藏在生活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而让学生们能够更加自然的学习。

1 创设情境,让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有进入培智课堂的窗口

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让培智课堂教学进行的更加顺利,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能够让学生们与心理感受方面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只有让学生们能够从情感和思维的自由交流的这样的空间中才能够让培智学生们以更加高涨的情绪投入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

例如想要让学生们正确认知金钱的概念,教师可以创设商店购物的游戏情景,以货币在中华发展历史上的变化为游戏的主要文化渗透点,来让学生们从了解货币的发展历史方面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场景的布置或者是着装方面的改变来提醒学生们在这一情境当中的主要时代元素,并且由教师充当售货员,让学生们来作为消费者进行购物,教师可以用贝壳、铜钱和硬币三种类型的货币作为游戏道具,让学生们在正确的时代背景下使用正确的货币进行消费,在学生们熟悉了主要的购物流程之后,让他们根据这一游戏规则进行角色互换,由教师作为消费者,在学生们的引导下进行购物,考验学生是否能够区分出教师所使用货币类型与背景之间的契合度,通过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购物活动这样的教学情境,来帮助学生们了解我国的货币发展史。这样别出心裁的教学情境创设,既可以增加学生的创设热情,又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创设情境,使得整体的课堂教学氛围从严肃转为愉悦,引导学生们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活动下,自然而然的掌握了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

2 营造氛围,提高培智学生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个人的情绪和行为意志往往是不稳定的,再加上培智学生们对于外界的感触往往更加敏感,然而在先天条件的限制下,他们又无法正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感觉,因此如果在培智课堂教学当中,学生们并没有感觉到生理安全以及情感表达的保障的话,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就不会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想要让学生们在培智课堂当中,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就必须要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宽容的课堂氛围,借此来稳定培智学生们的学习状态。首先是在教学语言的应用技巧上,鼓励教师使用平等交流的口吻以及鼓励性的语气,要明确知道学生们会根据自身的家庭背景以及生活经历的不同对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也会各不相同,在学习进度相对较慢的时候,教师应该保持充足的耐心,站在平等的角度上,用商量的语气来鼓励学生们进行发言,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处世态度,用正面引导的方式让他们能够敞开心扉。

3 运用游戏,引导学生们发现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乐趣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对于培智学生们来说,有人明确主题的游戏活动,是他们获取知识规范行为的有效学习方法之一,能够有效解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当中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培智课堂中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在往常的培智课堂教学当中,往往三五分钟,学生就不知所为,要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而游戏教学恰恰符合了学生们的生理、心理特征。我在教学中设置多种游戏,因势利导,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好奇的特点。例如:比一比、赛一赛、夺星游戏等等,学生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很乐于参与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游戏活动当中,最好是能够确立明确的主题,如环保、艺术传承、工匠技艺等等,通过确立明确的游戏主题来,让整体的游戏活动能够变得更加具有实质意义。

4 联系生活,通过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在5000年的生活当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和沉淀下来的历史精华,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了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在培智课堂当中想要更好的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话,就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人文素养,更能提高他们在往后生活当中的适应能力。因此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贯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透过生活的观察来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欲望,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解决一些生活当中所遇到基本问题,并且学会如何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思维去与别人交流。

5 结语

综上,通过改善在培智课堂教学当中学习状态、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内容,结合教学的主题,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变得更加新颖而具有创意,并且通过合适的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让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会变得枯燥乏味,反而会随着教学进度的深入,让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愈发高涨。

猜你喜欢
培智中华创设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