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20-12-07 17:37程瑾锦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创造性美术思维

◎程瑾锦

小学美术教学并不过分强调技艺的精湛,而是要将小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出来,是训练学生智力和使学生创造意识更强的主要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实践中的各项问题,并且自主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美术学科的艺术性很强,对创造力有着特殊需求,教师应当以创造性为基础,设计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到提高自己的方法,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确保学生在较强的兴趣下进行美术学习。

一、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创造性思维模式

启发式教学是目前常用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教师不直接讲授,而是尽可能刺激学生的大脑,帮助他们更好的去想象,通过绘画的形式提高创造性思维水平。教师可将下列方法加以利用,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上更有创造性:1.通过语言的使用。在美术课上,教师需要对语言加以充分利用,以更为精巧的语言来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创造出更为优秀的美术作品,表现出思维的提升。2.将讨论学习纳入到教学中。好的问题能否促进学生更好的思考,在美术课中,教师要敢于创设问题,或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解决,然后安排大伙进行充分讨论,促使学生间能够更为高效地沟通并给予相互启发,使大家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为此,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好相关任务,开拓眼界,形成新的灵感和思维,促使创造性思维可以尽快形成。3.积极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媒体对于作品的展现可以更为充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进行欣赏,这样学生的体验就会有所不同,建立新的思维模式。

二、采取引导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理

小学生由于尚未发育成熟,这意味着他们在这个学习期,对各种事物都有着自己的好奇心。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好奇心应当充分加以利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小学美术教学一般是以绘画作为主要内容,有时也会有手工课。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内心要有清楚认识,从而使学生将心中所想通过自己的笔去表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特别注意,避免掌控太多的节奏,以引导为主,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好奇心理,帮助学生积极探索问题,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独特的思想。

三、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美术与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美术知识是很丰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阶段应当将美术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在美术教学中将生活元素纳入进来,让学生能够表现出较高的想象力。在小学生美术教育阶段,教师应当保障学生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创作,教师的任务就是充分引导,让学生通过美术创造来实现作品的升华,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现美,进而使自身更加具有创造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使他们做出多样化的创作,教师必须做好指导工作,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在创造性思维方面不断提升,进而为实现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例如,以马路为题进行作画,教师应当先安排学生对马路进行观察,对马路加以刻画,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去进行思考,这样的绘画方式更加具有生活性,也能使学生创作更富激情,使学生的表现欲能够更强,学生美术学习阶段重视生活元素,能够使学生对生活的洞察力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进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四、给予学生针对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在对孩子美术作品加以品评时,不应将对成人的评价模式套用,特别是像或者不像的评价应当放弃,教师应当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综合评估他们的画作。我们应该着重分析作品是否蕴含了独特的想象,是否反映真实的感情,线条中是否蕴含着心血等。教师在评价美术作业时,应当将每幅画都审慎分析,拒绝差评,也不能只是用“好”这样的字眼来进行评价,因为这样太缺乏针对性,评价也是不准确的,对于孩子未来创作没有帮助。所以我们的评价应当是以促进学生兴趣为出发点,尊重他们的认知,提出针对性的评价,更为认真地指出孩子作品的不足和改进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采取引导式教学,保护学生好奇心理,从生活中观察和发现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给予学生针对性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猜你喜欢
创造性美术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浅谈创造性审査意见答复的切入点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美术篇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