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审美经济时代的雕塑创作

2020-12-07 19:56刘德臣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技术化模式化雕塑家

◎刘德臣

雕塑家在审美经济时代,需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并要具备产业化、技术化、模式化的思维与意识,以顺应雕塑市场发展的需求。以自身艺术审美修养,进行雕塑创作的市场化操作,打造出审美经济下完善的雕塑市场体系,以实现雕塑产品促进审美经济发展的作用。

一、审美经济对雕塑创作的影响

(一)促进雕塑创作的产业化发展

雕塑创作在审美经济的要求下,虽然其技术性较高,但同样需要明确产业化发展方向,打造出模式化生产体系。基于此,其产业化发展必然需要依托于市场经济,将雕塑创作商品化,以实现其市场化的运作。从雕塑本身来看,其本身具有美学属性,是一种带有技术性的产品,将其与审美经济相结合,其消费的过程,同时也是审美与消费互动的过程,进而逐渐形成雕塑市场。而在雕塑市场环境体制下,雕塑家发展方向也发生了变化,将走向职业化道路,现阶段,雕塑创作实现了企业化运营模式,与普通产品设计、制作、推广、销售流程几乎相同,从而进一步地促进雕塑创作在审美经济时代的产业化发展。

(二)促进雕塑创作技术化发展

雕塑创作在实现产业化之后,在审美经济的驱动下,将向着技术化方向发展。技术物品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工业化的体现,而从技术物品本身来看,其含有语境因素,成为人们之间交流的一种范式。伴随着技术物品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将步入新的时期,从物品的技术化,发展至代码的技术化。因此,在浓厚技术化的环境中,雕塑创作也需顺应形势要求进行转变,需重点强调和凸显自身的技术特性,以促进雕塑创作的技术创新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技术审美需求,让人们在雕塑作品中感受到技术之美。

(三)促进雕塑模式化制作

雕塑创作在技术化发展中,应注重工业化与技术化,而不是过于重视生产的规模化,以防止生产出粗制滥造的雕塑产品。而有的雕塑生产厂家为了提高自身的盈利水平,迎合市场的审美需求,将雕塑产品等同于普通产品进行生产,忽略了雕塑对技术性的高要求,导致真正雕塑家对模式化雕塑制作的不认同。而模式化本身没有任何问题,我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模式化制作,青铜器就是其中的典型,并成了传世之宝。

二、审美经济时代雕塑创作的策略

以城市雕塑为例,目前市场上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竖碑,在新建设的公共空间中设立纪念碑性城雕;二是补白,原有的公园与广场上没有雕塑,需要重新设置雕塑。以上两个方面的市场需求,都是由委托方提出要求,雕塑家根据要求进行雕塑的创作,然而由于委托方艺术审美水平有限,使得雕塑家无法充分发挥,而雕塑家对自身的作品又有着较高的艺术要求,但却不得不做出妥协。创作《红头巾》的雕塑家刘骥林,则在雕塑创作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刘骥林《红头巾》的创作灵感,来自广东三水妇女在新加坡建筑工地工作中献出了生命,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其头脑中有了戴着红头巾妇女在工地上工作的情形,并在新加坡重建局大楼进行了现场考察,从而确定了几个妇女挑担,背景为长方形框架的小品式雕塑设计。但是刘骥林基于纪念三水妇女的考虑,创作方向改为纪念碑式,打造挑土、背石等妇女工作时的情景,并设计一个山体作为背景,虽然这个方案与重建局大楼高度吻合,但是由于重建局资金投入有限,所以刘骥林在实际的雕塑创作中,在保证自身审美要求的同时,对设计的作品进行了精简,采用了小品式雕塑,将三个妇女完美地融入一个雕塑群中,进而创作出我们今天所见的《红领巾》作品,呈现出了多样统一的艺术美感。而且在实际的安放时,重建局想要改变雕塑的位置,但是刘骥林给出的建议是,雕塑是依据重建局提出的安放位置进行设计创作的,如果改变位置会失去雕塑与空间环境的和谐性,因此,重建局没有改变雕塑的位置。从中可以看出,雕塑家既有自身对艺术的坚持,同时也会适当地做出让步,以此来适应审美经济对雕塑创作的要求。

三、结语

审美经济时代,同时也是雕塑行业发展的时代,雕塑家要借助这一机遇,改变自身对雕塑产业化和模式化上的错误认知,深入地去研究和分析审美经济,以及审美经济对雕塑行业带来的改变。需要雕塑家在日常创作中,具备审美经济意识,运用雕塑的专业素养去正确看待消费者的审美追求,并以艺术审美的角度,进行市场化雕塑产品的创作,以为雕塑行业在审美经济中的发展注入活力。

猜你喜欢
技术化模式化雕塑家
透气感
雕塑家
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取向
浅谈对中国特色绿色法院的认识
《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改编模式研究
现代生存方式与阳光体育运动
成公绥赋作的模式化与创新性
图像化:消费文化与技术化双重语境下的解读
当代雕塑家作品
当代雕塑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