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政工管理要点与方法思考

2020-12-08 03:46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政工事业单位监督

(唐山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河北 唐山 063000)

一、事业单位政工管理要点

(一)加强对政工管理工作的重视

政工即是对事业单位员工工作的指导,又是对事业单位工作模式的监督,同时还是对事业单位内部风气的检阅,是对事业单位企业文化建立的参考意见。政工并不直接的参与到事业单位的活动中去,而是从思想上给予工作、活动的指引,这就让一些工作中较为重利、注重短期工作成果的人员,难以根本上理解政工重要性,缺乏对政治工作的重视,部分事业单位的人员没有受到政工的熏陶,他们思想意识还比较现实主义,考虑问题更加关注经济等这些实实在在的获益,而不能综合考虑事业单位的工作要求,有长远、公益化的思考,应上行下效加强对政工的重视,注重政工开展的多样性,应深入员工的内心,在事业单位的任何活动中,都应紧紧围绕政工而开展,不应脱离政工去活动,也不应始终关注经济盈利,忽视事业单位的长远计划。

(二)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综合素质

政工最终还是要在员工个人素质上检阅,政工工作不能仅落实到领导阶层,不能与员工之间有距离,应让员工工作中,总是能够聆听政工教诲,关注政工要求,而进一步使得员工有工作进步、学习增加知识的意识,尤其应注重政工形式下,员工专业能力的培养,事业单位应拓展对员工的培养空间,并完善员工的审核、选拔、绩效考核标准,各个标准应与政工要点关联起来,在内部的招聘中,也应注意选拔人员的政工意识,应开展与政工紧密关联的素质宣教,使得政工与事业单位上下员工联通起来,结合市场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要求员工始终在政工模式下,发挥出自身价值。

(三)完善政工管理制度

政工管理过程中,应结合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能特征,进行相应管理的变革,传统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已经凸显出陈旧、单一的劣势,应注意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沟通,细化政工管理流程,明确政工管理的目标,事业单位应加强政工管理的落实,监督员工工作形式,使得员工始终遵从、信服政工,结合员工工作、事业单位发展方向,调整政工形式,结合实际情况化解工作矛盾,让政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事业单位政工管理方法

(一)加强员工思想教育

对员工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年轻的职工,与对比较有经验老职工应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可对年轻职工进行宣教,通过影片教育等青年员工比较容易接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育,对于老员工,应针对其工作中的态度、能力等进行不同层次的教育,同时还应对事业单位的员工进行政工意识检测,监督员工工作,并抽选其中意识比较薄弱的员工进行加强教育,尤其对于一些观念不正确的员工,应进行针对教育,围绕员工的家庭环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等,帮助员工解决工作、生活矛盾,使得员工都能够在政工形势下更为踏实的工作,负起工作的责任。

(二)明确职能职责

政工管理中,应注意明确各个的职能职责,并跟进一系列的决策、执行、与监督,要明确各个职权的范围,使得党政思想在事业单位中发挥出核心作用,使得党政工作思想始终领导着事业单位的工作推进,政工应深入深层、群众中去,尤其在事业单位的重大决策中,更应该围绕政工内涵,保障企业的核心效益,若出现政工脱离事业单位活动的情况,应进行追责与问询,可构建智慧政工模式,将基础人事信息与案件信息、自定义信息进行整合,通过数据的标签化处理,进行智能化应用,实现政工信息结构化分类、统计、分析和研判,满足政工工作对人员的考核、培养、调配、选拔的管理需求。

(三)监督政工工作

政工活动的落实,应在相应的监督下完善,对于正式入职的员工,应敦促其工作,可采取以老带新的形式,既能够帮助新员工尽快适应,又能够潜移默化的对新员工进行教育,结合职工工作形式,应分别予以加分减分,利用日常工作评分,进行绩效考核,在监督活动中,还可以定期开展政工仪式,坚定员工的信念,使得职工不忘初心,进行专题会议学习,成立政工监督检查室等,在事业单位活动中,分别进行政工活动汇报,评估活动开展的合理性。

结束语

事业单位的工作,要在经济运转的基础上,更加关注我国的相应政策、指标、党的领导方向,构建事业单位的长期发展计划,政工管理要和企业文化融合,要紧扣党政思想主旋律,充分的响应市场号召,在政工积极、热情、阳光、向上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管理、有效问题分析,在事业单位中树立责任意识,深挖政工潜能,促使事业单位发展经久不衰。

猜你喜欢
政工事业单位监督
《政工学刊》2021年优秀通讯员
如何加强企业政工队伍建设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刊发郭沫若佚文《宣传要领》的《政工通讯》
分析新形势下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措施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