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研究

2020-12-08 23:05王焕荣
时代人物 2020年35期
关键词:悲观主义现代性态度

王焕荣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河北秦皇岛 066004)

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时代背景。当今世界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产生的时代源泉。由于处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时空分离的特征使得过去仅仅局限在某一特定地区之内的风险很容易扩散到全球范围之内,因此风险具有了全球性。这一扩散的方式,一方面通过全球化背景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密切相连而造成,国家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风险波及的受害者也因此会更多。另一方面是由网络技术的发展造成的,信息技术的以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加快速,从而使得风险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急速增长,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社会的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的过度索取的基础之上的,导致人类在物质财富极大满足的同时,也面临着重重危机。核武器的发明、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洋污染、网络信息病毒的出现等等,这些风险正是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伴随而来的“副作用”。在全球化时代,风险无处不在,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它因此构成了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的时代背景。

理论基础。马克思的风险思想。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并没有直接使用风险的概念来阐述问题。但是确包括有大量的风险思想,是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的思想源泉之一。在马克思看来,生产力的变革带来了新的生产关系,旧的观念和见解以及僵化的关系都渐渐消失。马克思以前瞻性的眼光预见了资本的发展所带来的破坏。在生态方面,马克思反对将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强调人和自然的相互依赖性。在经济领域,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性质,很容易引起生产“过剩”的危机,起初,经济危机可能在某一狭窄的的有限范围内发生影响,但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张性,经济危机就有可能冲出固定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开来,从而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不可根除性和逐利性,使得经济风险的发生成为隐患。

哈贝马斯的风险思想。哈贝马斯将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晚期资本主义阶段,他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展到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资本主义面临着更多到风险,而且风险范围更为扩大化,不仅仅关乎经济,更涉及到政治和文化。在政治上,面临这合法化的危机,即国家机器的运作滞后或者错误使得国家陷入财政赤字,从而失去民众对其的信心和依赖。在文化领域,主要表现为国家干预更为增强,社会文化系统被掌控在国家手中,这在一方面破坏了传统的思想观念,另一方面摧毁了资本主义建立新的合法性的愿望。这些论述,为我们认识现代社会和吉登斯的风险社会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学说。1956年,贝克出版了《风险社会》这一本书,首次提出了“社会风险”一词。在贝克看来,在传统和自然不再是原来的样子或者失去其原来的运作方式及自身的影响而依赖人类、被人类掌控的时候,就可以称作风险。它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风险的不确定性和扩散性,另一个是对社会制度和体系产生影响使其向更加复杂的境地转变。贝克指出,风险就是现代性本身的结果。在应对风险方面,贝克提出,应从以前的以民族国家为主体单位建立防范风险机制转向国际合作,动员一切国家和社会力量,积极应对风险,建立全球的应对机制。吉登斯作为一个综合性极高的学者,也受到了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影响。

吉登斯风险社会学说的主要内容

风险的含义

在吉登斯看来,风险这个定义的出现就是在人们意识到有这种东西的存在而出现的,它既不是神的旨意,也不是受到上帝的某种意念。他认为,风险与危险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风险本身就带有危险的含义,但是在做出某种行为之前不知道会发生哪种意外,危险是知道却坚持为之。此外,他将风险划分为外部风险和人造风险。外部风险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主要被大自然所影响的突发状况,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泥石流等等,人造风险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风险,是人类不断发挥知识的力量制造出具有危险性的武器或者为推动科技进步而带来的负面效应,比如核武器、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等等。在吉登斯看来,澄清外部风险和人造风险的区别的最好的办法就是两者在现代社会中地位的转换。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也发生了转换,我们不再担心自然会对我们带来哪种风险,而是我们所做的会给自然带来哪种破坏以至于损害人类本身。这也就意味着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在当今世界中占据主导地位。

风险的特征

第一,风险具有二重性。吉登斯提出,“风险”一词表面看上去是带有消极意义的,它代表的是遇到不好事情的可能性。但是,他不是单单认定风险只有消极的一面,而是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他认为,风险社会的出现并不完全与避免危险有关,从积极的角度来看,风险社会是一个人们的选择余地扩大了的社会。因此,在他看来,风险既带有不好的一面,同样有积极的一面,能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机遇。

第二,风险具有难以预测、不可把控性。吉登斯认为,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失控的世界,很多在我们看来是将使我们生活前景更加确定和明朗的事情,却经常发生相反的结果,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发展和对社会及自然的干预,常常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联系在一起。在现代社会中,造成风险的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相比传统社会单一的线性关系有很大的不同,它表现的更加复杂,很难寻找出风险的主体并且要求其对社会带来的后果负责。

第三,风险的全球化特征。时间与空间的分离是现代性的特征之一,时空分离使得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影响不仅仅局限与某一地点,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也就是吉登斯所说的社会系统的脱域问题。在现代,时空的延伸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程度,使得现代性开始走向全球化。

应对风险的几种态度

实用主义的接受现实。这种态度表现是指在风险面前,人们的选择是默默接受而不是反抗。这一观点最为关注的问题是“生存”,在吉登斯看来,实用主义的接受现实,与其说是从外部世界的退缩,倒不如说是一种更为贴近现实更为实用的参与。吉登斯认为,虽然接受现实的态度较为保守,但并不代表这种态度不需要付出心理代价,这也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的平静实则是麻木,而所有麻木的背后都深层的埋藏着经常性的焦虑,人们在被问及关于核战争是否会爆发以及它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等问题时,大部分人唯一能给出的回应是不去想它,因为一想到它就会感到恐惧,但是这种办法并不经常有效,人们还是会不时的想象如果核战争爆发,世界将会变成一种什么模样。因此,实用主义的接受现实既可能是积极的充满希望的想法,也可能存在悲观的消极的感受,两者相互矛盾的共存着。

持久的乐观主义。简单地说,乐观主义认为所有的事情会变好或者具有严重后果的事情会被控制以至于不会发生。这种积极乐观的反应坚持的是启蒙主义的态度,它坚持的是一种始终如一的对天意以及理性的信仰,而不管我们当前面对的是何种危险。比如,一些专家认为,控制核武器的威慑因素一直是存在且有效的,而且将会在不可限定的未来持续发挥作用,还有一些人,他们反驳“世界末日”之说,认为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社会与技术方案总会被找到。吉登斯认为,对于非专业个人来说,这种态度是建立在理性自由以及对科学技术能够带来持久的安全的信任之上的。

犬儒式的悲观主义。这种适应性反应是和以上两种态度相对立的。吉登斯指出,犬儒主义是一种通过幽默或厌倦尘世的方式来抑制焦虑在情绪上的影响模式。它有时冷漠,有时悲观,更多时候是以某种方式,或是疯狂或是滑稽,表示对现实恐惧的轻蔑。在某些时候,犬儒主义可以和悲观主义分开,表现出的是充满希望。而对于悲观主义,我们可以理解为,无论我们如何应对,事情也只会变得更加糟糕。吉登斯认为,悲观主义除了有对过去生活方式的怀念以及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持否认的态度的含义之外,我们很难弄清其真正具体的内容是什么。悲观主义极端形式就是走向麻痹性的消沉。但是,当它与犬儒主义相结合,就有了实践含义的观念。犬儒主义展现的是一种中立的情感态度,也因为其带有的潜在的幽默感,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悲观主义的气氛。

激进的卷入。吉登斯所说的激进的卷入,是指对已经察觉到的危险做出行动上的反击。它与实用的接受态度不同,激进并不等同于积极的参与,积极的参与带有一种被动的接受之意,而激进的卷入是主动出击,对所面临的威胁进行反抗。它与犬儒式的悲观主义更不相同,它主张对已经发觉到的危险进行实践性的对抗,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或者以某种自我安慰的方式躲避。因此,这个论点集中关心的是“行动”。采取这种态度的人认为,尽管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受到很多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的困扰,我们仍然能够并且应该振作起来,勇敢积极的去面对这些威胁,去降低它们的影响或者去战胜它们。吉登斯讲到,这种激进的卷入的应对态度是与搏击性行动有关而不是与信赖或者是理性的分析有关,它的原初推动力是社会运动。

总结

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让我们了解到在现代性的背景下,世界处于“失控的状态”。在这种条件下,导致了“自然的终结”和“传统的终结”,整个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化,因此也出现了种种风险。吉登斯对于风险的论述,提出了“外部风险”和“人造风险”的区别,他认为当下人类面对的风险主要是后者,即被制造出来的风险。对于风险的起源,吉登斯将其看作现代性的阴暗面,是现代性的后果,在现代性全球化的条件下,出现了风险全球化,风险的强度和环境(范围)也变得更强。面对种种潜在的风险,吉登斯提出了四种适应性反应,其中吉登斯主张,面对风险应该采取积极的卷入的态度,对已经发现的潜在威胁进行积极的搏击,以降低它们的影响甚至消灭它们。

我国正在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的考验,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现代性的新视角。研究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我们防范的风险意识,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使风险社会理论更具实践行。此外,通过对吉登斯风险社会理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正确认识我国所处阶段面临的各种风险,并且正视风险,学会在风险社会中迎接机遇和挑战,寻找回避风险的有效途径,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悲观主义现代性态度
技术与社会:悲观主义与进步
浅空间的现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独:论《骏马》中现代性对西部空间的争夺
约瑟夫·康拉德的悲观主义思想渊源
也谈现当代诗词的“入史”及所谓“现代性”的问题
也谈现当代诗词“入史” 及所谓“现代性”问题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