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生田径训练效果的几点策略

2020-12-08 03:46
魅力中国 2020年19期
关键词:科学化田径体能训练

(重庆市铜梁区金龙小学,重庆 402560)

一直以来,我国田径运动发展相对缓慢,因此从小学阶段进行田径体能训练符合教育教学需求,也是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教学内容。随着我国小学田径教学的普及,田径教学已经成为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针对专项体能训练理论及实践的科学化应用相对缺失,鉴于此,提升教学单位对田径体能科学化训练的宏观重视程度、加强训练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成为当前小学田径体能科学化训练的重要改进措施。

一、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意义

田径项目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必备项目,通过田径训练,学生不仅可以继承其中蕴含的传统体育精神,还能切实提升体魄,得到健康成长。田径训练对于五六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更加重要:首先,它可以强健身体,五六年级正处于小升初的关键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较之前增大了不少,假如学生缺乏锻炼,身体健康就值得担忧,这对于迎接重要的升学考试是不利的;其次,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没有坚韧意志的学生,经不起学习和生活的挫折,而田径训练则可以让学生的体魄和意志同时得到锻炼,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态有很大的提升效果;另外,田径训练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天赋,有不少学生不乐意学习,但是却具备体育天赋,此类学生就可以在训练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在以后的学业生涯中也会得到更加合适的选择。

二、小学田径体能训练科学化实践内容分析

(一)核心力量训练

在田径体能储备中,训练的方式较多,核心力量的训练是促进机体能量转换和力量稳定循环的重要内容。在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结合科学训练方法,以自行车为训练器械,让学生保持一定时间的稳定骑行状态和姿势,并通过肌肉的收缩创造力量的集聚支点,保持运动的协调性。在起初训练时,应由教师进行辅助,随着训练时间及周期的延长,可由小负荷向大负荷过度,提高强度和训练的难度。

核心力量的训练需要结合一定的运动技巧,这种技巧需要由教师进行详细的指导,结合科学化的训练模式,提升运动技巧,真正做到核心力量训练的规律化,高效化。在核心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应以基础体育教学理论为根本,从分析基本的训练技能开始,不断地渗透核心力量训练的专业知识,并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知识体系的培养与提升。

(二)结合专项进行体能训练

根据运动代谢的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运动专项,实现体能训练。例如在自行车专项训练中,应最大限度地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体能训练中。此外,在设定自行车骑行的距离时,可以根据不同学生所反应的耐力及肌肉群的能量代谢等,进行训练力度的由大到小。注意保持专项训练与体能训练之间的关联性。

田径体能教学的关键是以专项为基础,发挥学生综合运动能力,并结合实践教学理论,不断地优化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在体能训练与锻炼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体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提升整体教学意识及教学能力。在体育田径教学理论应用与实践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基础体育理论教学,加强专项体能训练的教学目标,制定周全的体育教学计划,提升学生体能训练的效率。

此外,田径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应注重阶段性,由于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重要阶段,所以要科学安排体能训练的阶段性内容,科学分配体能训练的强度,避免因为一味加强训练的强度导致身体受伤害。

三、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

紧抓学生兴趣点,增加训练元素

兴趣是提升训练效果的重要动力,在学生的眼中,田径训练似乎只是简单的跑步运动,这种看法自然很难激发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因此,教师要首先破除学生的这种片面认识,田径训练不只是单一的跑步,它包含很多的运动形式,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增进更多的运动元素。教师要紧抓学生的兴趣点,将各种新颖有趣的元素融入进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田径训练的魅力。比如说在原本固定的热身运动、慢跑和快跑训练中,穿插一些蛙步、鸭子步、高抬腿等活动项目,也可以增加一些团队游戏或者双人协调类游戏,让学生的训练项目变得多元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训练效果。

结语:小学生田径体能训练与成人或者专业运动员训练方式、特点及力度有巨大差异性,应根据学生身体状态,科学合理选择体能训练方法。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理论实践和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的结合基础教学理论内容,从基础理论教学环节进行分析,提升教学实践的关联化,进而不断地优化教学方案,提升体能教学意识。

猜你喜欢
科学化田径体能训练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浅谈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科学化管理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我国冰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综合述评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增强党章意识保持党的纯洁性 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
突出“三个重点”工作 不断提高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