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教学过程研究的认知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图画探究同学

(永春崇贤中学,福建 泉州 362600)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重中之重,地理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一、认知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教师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如:上学期初一(3)班的有一位女同学,平时性格内向,胆小,每当我眼睛注视她时,她就低下头,常伏案在课桌上,生怕我提名。试着让她回答问题时,她说话时声音总是很小,邻座都听不清。课后我在想,这样的孩子我应怎样帮他……。一天上课时,同学们都在绘制降水柱状图,我轻轻地走过去,看见她的图画得挺不错,就笑着说:"你的降水柱状图画的不错!"然后举起她的图像全班同学展示,夸她的图画的准确、美观。她的眼睛立刻露出喜悦的神色。这节课她出奇地主动举手发言,并且声音全班都听的到,表现出有强烈融入课堂的教学中的欲望,我又表扬了她,一种莫名的欣慰涌上我的心头。原来有些学生像她这样不仅性格内向,还缺乏自信。这告诉我们要及时赏识学生的各种变化,才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从此以后她有了明显改变,每次课后遇见我,总是一张灿烂的笑脸。还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这样的例子,我还可以举出一些,这使我感悟到:我们老师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

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精心准备的课,教下来效果不好”的现象。有的教师常找的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其实,任何一次教学的不成功,原因都应在教师身上找。教师备课,要“备学生”,要备知识技能以外的东西。课堂上,教师是否激发学生饱满的情绪;是否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紧张的心境;是否帮助学生消除心理的干扰因素等,是教师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错误,如教师一句“就你笨!”那么这名学生这节课的学习便会就此停滞。相反,如果教师引导激励恰当,学生心境会出现积极兴奋状态,这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效性都会增强。

二、认知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我上课前会编写各个课时的《导学案》让学生先预习,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在课堂上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例如:在上长江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并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分工备课,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当老师,可以提问,可以补充,可以自由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都做了充分准备,这从上课的情景就可看出。尤其是原初二(10)班的几位同学,"老师"当的有模有样,王**同学把长江水系图画在黑板上,边指图边讲,还画出长江流域一些大水电站的位置,并且编出顺口溜,形象、好记,真是出人意料!台下的同学也纷纷举手发言,班级反应强烈。我故意坐在学生中间,如果觉得某个问题答案不确切或占时间太多,不必重复回答,就举手站起来发言,以质疑的形式引入下一个话题。起先学生看我举手要求发言都笑了起来,但很快就接纳了我这位"老同学"。在反馈环节,我将各知识点分到各组,指导他们设计成表格等形式,完成知识的系统化。我以合作者的身份上完了这节课,这一堂课,学生兴趣极高,提问的、回答的、板书的、补充的、反驳的、画图的、设计表格的、挑战的,热闹非凡,忙而有序。每个问题同学们都完成的很好。还有不少同学跃跃欲试,纷纷要求"黄河"一节还让他们自己来上,真是"课已逝,趣尤存"。学生需要的不只是我们被动的辅导,他们还需要什么?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

三、认知是否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以培养其知识的自我造血功能。在教学中,可有意地给学生留下教学空白,将一部分知识不讲出来,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和学习,放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能量去主动获取知识。如在讲湘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民族》的“独特的民族风情”这一知识,我只是点拨了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很明显,对生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以及一些传统的风俗习惯。然后就安排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来自己完成对我国各地文化特色文化差异的调查研究。

通过这个过程,可以发现,学生们调查的知识,无论从内容的丰富性上,还是从拓展性上,都远远突破了教材。再如,“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在向学生传输环保的理念时,学生对植树造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这个理念没有理解,只是从理论上记忆了这个知识,但为什么植树能保护水土、保护环境,道理是不明白的。我就带学生走到户外去,在一个小土坡上做实验,引导他们探究学习。让他们分组堆建一个小土山,然后往上面浇水,小土山很快就崩塌了,而另一个小土山上“种”上一些小草和植物,再浇水时,土山由于被植物的根抓住,就没那么容易塌了。

猜你喜欢
图画探究同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