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衣裳花想容
——例谈地理环境对民族服饰的影响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民族服饰服饰民族

(南昌十中,江西 南昌 330000)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巨大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生活在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民族服饰,俗语说“一方水土,一方人”,其实一方人,也着一方衣。

一、气候与服饰

服饰最基本的作用是有抵御寒暑、日晒、风雨、虫咬等,因此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们的服饰是不同的。

(一)可衣可被,厚藏袍

青藏高原地处中国第一阶梯,平均海拔4000-5000米 ,由于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升高,温度降低,所以造成该地温度较低,即使在夏季,均温也只有10多度,所以,为了适应这种高寒的气候,青藏高原上藏民的服饰多用牧区的皮毛制成皮袍、皮靴、皮帽等用于防寒。同时,由于高原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晚上大气的保温效应差,温度低,所以造成了青藏藏高原昼夜温差极大,于是藏袍就有长袖、腰肥、大襟、无兜的特点。以藏族男子为例:袍内着布衣或袒胸,中午炎热时褪下缠于腰间,早晚寒冷时穿好,只露出右臂便于劳作①。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可用宽大的衣服来盖身暖体,可衣可被的厚藏袍正式适应了青藏高原“长冬无夏、春去秋来,昼夜温差大”的高原气候特点。

(二)淡雅傣服好清凉

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其生活的地方大都是亚热带地区,气候湿热,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所以傣族的民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浓郁的地理特征和祟尚柔和之美的民族个性②。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傣族的服饰设计尽量的淡雅清凉,质地轻薄。但是,云南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很多事山河相间分布的地形,使得其山林茂密、物产丰富。于是,傣族服饰也就充分体现了这些地理特点,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韵味。

二、地形与服饰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服饰,不仅要满足御寒审美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也要方便社会生活。于是,民族服饰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往往会与当地的地形条件相适宜。山区居民,衣短,便于攀登,平原居民,裙略长;临水而居,一般衣简洁,适于洗涤。

(一)简洁轻便利攀爬

例如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山地高原多,河流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多样,交通不便,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对外联系方式很多都需要走崎岖陡峭的山路,于是,为了适应这种随时需要攀爬的交通方式,该地区少数民族的服装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是紧身、轻巧、利落,便于平时攀爬及农业繁忙时提高劳动效率;其次横断山区山地降水多,无领、赤脚、裸露部位多,戴斗笠或缠包头可以适应湿润、降水多的气候环境。再次,由于地处山区,对外联系不便,物质缺乏,所以在服饰的用料上采用自织布或绸、运用当地特有的矿物和植物制作染料,绣上周围的山水、花鸟、树木等图案,于是西南地区的服饰明显体现出中国西南地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豪放蒙装显勇猛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我国内蒙古高原的的一个描述,坦荡的高原,自然塑造了豪放的民族特性。蒙古族服饰具有浓厚的草原风格,蒙古族男女老幼四季都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棉袍、皮袍。男袍一般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蒙古袍的特点是袖长而肥大,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摆不开衩③。蒙古族服饰,尤其是内裤肥大的摔跤服,更具有蒙古豪放的地域特色。

三、劳动生活与服饰

中国的自然条件南北迥异: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不同的生产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地特殊的生产方式,民族服饰也就打上了生产方式的烙印。

(一)节约衫,浪费裤,便劳作

“惠安女”指的是生活在福建省惠安县东南部崇武半岛一带沿海农村的女性,她们以独特的服饰习俗和温柔贤惠、吃苦耐劳的形象闻名于世。近年来,“惠安女她们以“黄斗笠、花头巾、蓝短衫、银腰链、宽筒裤”的服饰打扮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奇与关注④。惠安服饰独特的搭配及强烈的色彩感染力,被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至今有一首打油诗形象地勾画出了惠安女传统服饰的特点:“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封建”与“民主”,“节约”与“浪费”,在惠安女的服饰上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惠安女的传统服饰与沿海的劳动生活息息相关的,由于惠安妇女多在海边劳动,“封建头”,戴斗笠围巾可以防日晒,遮挡风沙;“节约衫、 民主肚”:天气炎热,短衫凉爽;短衫不仅便于劳作,又可避免劳作时弄脏衣襟衣袖;“浪费裤”:宽裤便于涉海,打湿易干。

(二)利落马褂利骑射

服饰反映民族生产生活文化的内容比比皆是,比如满族的传统服饰长袍马褂。对于一个骑射民族来说,一切装束都要利于马上驰骋。清代服装中,长的是袍,短的是褂。马褂是满族服装,是为便于骑马射箭而设计的,衣长只及臀,袖长至肘⑤。还有满族袍子上的“箭油”,形似“马蹄”被称为“马蹄袖”,也是来源于长期的狩猎生活。

总之,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塑造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服饰作为一种承载文化的重要媒介,在民族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与该民族共生存,共进步,于是,服饰总是带着这会打上特定民族的烙印,成为某个民族的名片、成为这个民族的神韵甚至成为一种精神象征。有人说服饰是穿在身上的史书,其实服饰也是穿在身上的地理。

猜你喜欢
民族服饰服饰民族
民族服装文化视角下民族服饰的国际化与品牌化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浅析民族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MINORITY REPORT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唐代服饰
欢欢喜喜购物记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汤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