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化学创设情境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伊金霍洛校区,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学活动开展主要依靠理论讲授和知识传递模式,相对来说忽视了问题引导的重要性。问题的缺失使学生缺乏对现象和理论知识的思考,无法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同新时代个性化教育需求背道而驰。高中化学教师需要注意到,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以学生兴趣先导,在深入了解学生情感需求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情境,才能真正体现问题情境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和推动作用。本文在深入调查当今化学课堂问题情境创设情况的基础上形成几点策略

一、立足生活经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尤其像化学这种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同生活的联系更为紧密。如果教师能够从生活经验中抽象出问题情境,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就能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最大限度活化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潜力。同时,基于生活经验的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和实际生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培养其应用化学的意识与能力。事实上,生活中各个领域均有化学的身影。无论是物质材料还是物质变化,实际生活能够为教师提供大量的问题情境素材,能够满足理论性和实践性兼具的教学需求[1]。举例来说,在研究乙醛还原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古代铜镜制造为例,向学生提出古人怎样使铜镜光滑明亮的问题,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材料搜索了解到其表面实际上有一层银镀,正是它造就了光滑明亮的铜镜。那么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古人是通过怎样的技艺来实现银镀的呢?引导学生认识到借助乙醛的还原性能够实现银镀的目的。这样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深度思考具有重要作用。

二、立足社会实践

相关理论研究表明,在教师和学生对生活经验,问题情境具有同一看法和相似感受时,知识的讲授相对来说较为容易。问题情境越真实,学生越容易获得基于情境的知识和技能,其应用知识与技能的水平也会显著提升。举例来说,学生学习的热情可能来源于一项伟大的技术发明,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当前关于某一技术的突破,甚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困境等方面。上述材料如果运用得当,将会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了解学习对于促进人类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作用,在形成正确科学观的基础上产生出于自我意愿的学习动力。从实际教学角度来说,教师在讲述关于甲烷的学习内容时,可以引用有关矿井爆炸的相关报道,让学生思考了解为什么会出现矿井爆炸?引发矿井爆炸的物质是什么?该物质具有何种性质?如何对矿井进行改造,能够避免引爆该物质?这样一种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同身受,深入实际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能够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产生较强的学习动力。

三、立足化学实验

结合化学学科基本性质和教材内容可以发现,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所在。立足化学实验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既有益于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同时也实现了化学实验同情境的有机结合,促进问题情境发挥教学作用[2]。高中生往往对实验教学表现出强烈兴趣,这样一种兴趣也会随着实验在问题情境中的融入而得到迁移。相关调查显示,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采用学生亲身参与实验的形式,能够显著增强教学效果。举例来说,在讲述氧气的性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火柴实验了解氧气瓶不同高度火柴的燃烧情况,进而思考产生燃烧剧烈程度差异的原因,得到氧气具有助燃性质的结论。

四、立足生动故事

新教育形势下,快乐学习和轻松学习的学习理念逐渐得到教育界的重视。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思维潜力得到释放,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在探究过程中取得的学习成果也更为显著。基于这一原理,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故事来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举例来说,引用生动有趣的图片、动画、视频、名人轶事等材料均可以达到这一效果,让学生在娱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积累,产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

五、立足化学史料

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知识的传递,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化学素质,挖掘思维潜力。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使用化学史料,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化学学科和化学理论的演变过程,形成对化学动态发展的概念和认知,进而奠定基本的化学观,总结并归纳出化学的发展规律,对于学生认识化学本质,发展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六、立足认知矛盾

生活和学习中的矛盾无处不在,可以体现在常识和事实,新和旧,传统与现今,现今和未来等方方面面。立足认知矛盾创设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对矛盾的困惑,进而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欲[3]。在分析矛盾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思考寻找正确答案,既有助于实现学生认知水平的突破,同时也有利于其思维全面性的发展。举例来说,在研究碳燃烧的过程中,先给学生介绍燃烧的基本概念和碳燃烧的原理,紧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没有氧气的参与,燃烧反应能够进行吗?学生根据常理进行推断,可能会得出氧气是必须的反应物这一错误结论。接下来就是举出反例并解释原理,指出学生思维的漏洞,这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该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将大大增强。

七、结论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为学生打造适合的问题情境,发挥其教学引导和推动作用。学生在分析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将会实现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自主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如果问题情境过于理论化或者脱离现实,学生可能会出现认知困难的情况,不仅无法实现兴趣引导,甚至可能在遭遇阻碍的情况下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高效化学教学的开展。

猜你喜欢
化学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