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固本之策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鉴赏能力答题古诗词

(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福建 龙岩 364000)

古诗词鉴赏能力是评价高中生语文学业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目,目前试题分值9分,分量重,难度高。因此广大教师和学生对该考点高度重视,在高考备战中常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考复习,但令人遗憾的是在高考中许多同学该题的得分偏低,撇开试卷难度的因素,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部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备考中轻视了课本,舍本逐末,一味地沉浸在各种诗歌习题中,量大而不成体系,辛苦却收效甚微,并不利于培养、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相反,重复机械地训练还会削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至于在茫茫题海中迷失了重点,迷失了方向。

一、课本是试题之宗,重视课本是固本之策

从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来看,考查内容在课内大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知识点(考点),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有的放矢,有序引导学生归纳构建,形成知识网络和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辅以适当的训练,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较为有效地应对高考的挑战。

首先,近五年高考考查的大多是一流作家的二三流作品。例如19全国Ⅲ卷刘禹锡的《插田歌》;18年全国I卷李贺《野歌》,全国II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17年全国I卷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全国II卷苏轼《送子由使契丹》;16年全国I卷李白《金陵望汉江》,全国II卷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15年全国I卷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等。阅读鉴赏古诗词,除去扫清文字障碍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知人论世,作品、作家、时代,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既可由作家、时代了解作品,亦可由作家、作品了解时代,还可由作品、时代了解作家。对于这些一流作家的作品课文中多有选录,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可以说就掌握了解读诗歌的秘钥之一。例如:16年全国I卷李白《金陵望汉江》其中问“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果不了解李白,不了解李白所处的唐朝,这道题当然隐晦而费解。

课本是试题之源,高考试题千变万化,但大都可以从我们学过的教材中找出答题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法。因此,教学中,注重用好教材这眼活水是取得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例如:18年全国II卷陆游《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中“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道题与必修二中“分析‘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一题的解题思路极为接近;再如17年全国I卷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中“赏析‘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与必修四李清照《醉花阴》中“赏析‘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精妙之处”;再如18年全国I卷李贺《野歌》中“简要分析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与必修四中苏轼的《定风波》中“简要分析‘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韵味”;再如14年全国I卷无名氏的《阮郎归》中“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与必修三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前两联“因秋托兴”该如何理解;16年全国I卷李白《金陵望汉江》中“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与必修四中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量典故的运用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而19年全国Ⅲ卷刘禹锡的《插田歌》、15年全国I卷岑参《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中更是直接与课文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做对比……由此可见,重视教材是教学古诗词的第一要务。

二、依托教材,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一)依托教材,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

很多学生对待诗歌鉴赏题缺乏正确的鉴赏思路,往往直接做题,没有整体阅读的概念,容易被一两个词误导,导致失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最佳范例。因此,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摒弃“课文不重要,高考不会考课文”的错误思想。高考固然不会直接考查课文内容,但是课文是高考之源,试题之宗,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想提高诗歌鉴赏能力,我们首先要借助课文学习诗歌鉴赏的方法。盲目地采用题海战术,由于基础不扎实,高考中,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自然也不理想。教材里选录的诗歌多是古代名家的巅峰之作,可以从各个角度提供鉴赏典范。新课标提出,要通过审美体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活动中逐步掌握表现美的方法。因此要善于利用课文学习“诗言志”的古典诗词鉴赏原则,了解诗歌的审美规范形式,树立整体阅读的思维观念,由意象入手,通过想象分析意脉,领悟意境从而体悟情感。从写什么(人、事、物、景),怎样写(艺术手法、语言特色),为什么写(知人论世、目的意图、思想感情)等角度思考问题,入境而悟情,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

(二)依托教材,梳理整合,构建知识网络

人教版必修二、三、四选了14首古诗8篇词,涉及11位诗人。选修教材选了12首诗词,涉及10位诗人。明确诗歌发展的基本脉络,诗歌创作的时代风格,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知识网络图,梳理时应突出重点,温故知新,促进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1.以教材为中心建立名家作品阅读任务群。《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运用优质的素材和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学生的阅读积累是评价的基础,诗词的内容和情感,必然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文艺潮流等因素相关联。因此,以教材为中心建立名家作品阅读任务群,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因素,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写作风格,从而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思想内涵。例如,教学必修二中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诗中表达了陶渊明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但这不是陶渊明的全部,可以补充阅读《归去来兮辞》《咏荆轲》《读山海经》(其十)《杂诗》(白日沦西河)等,请同学们思考这些诗歌均作于归隐之后,他们的思想感情是否一致。还可以补充阅读《饮酒》《归园田居》其余四首等作品,请同学们概括田园诗的内容特点及语言风格。还可以补充王维、孟浩然的诗,请同学们分析它们的异同。通过阅读群的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在一定阅读量的基础上,精选重点,鉴赏研读,构建古诗的分类、名作者的主要经历、写作风格等知识网络,提高审美能力。

2.构建常见意象、艺术手法、主旨情感网络。意象是诗歌的情感的载体,是“境”的起点。所以抓住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是理解诗词的关键所在。 而艺术手法和主旨情感相关术语的归纳与积累有利于学生的鉴赏表达。

(三)依托教材,展开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所以,以教材为依托,鼓励学生尝试古诗词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或者通过写评论鉴赏文章,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四)依托教材,结合考题,迁移训练

既然课本是试题之源,所以教师在教授课文的同时要有高考意识,要将授课与考题相结合,在品读课文的同时,尽量将课文幻化为各种题型,以达到提升解题能力的目的。例如对杜甫的《登高》,教师可结合高考题设计如下练习:

1.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景中含情。

B.颔联写出俯瞰的视觉效果。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不但广阔,而且有了时间的深度,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十四字中有八意,地远、时惨、羁旅、久旅、暮齿、衰疾、台高、无亲朋,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从表达方式看,全诗前半部分侧重______________,后半部分侧重_________。

3.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蕴含怎样的情感?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的“无边”“不尽”二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再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6.有人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试就其对仗工整做简要分析。

通过练习,既深入地理解了诗歌的内涵,也能够以课文为本达到以点带面,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提升鉴赏能力的目的。

(五) 依托课文,建立各类型答题模板,规范答题

高考是有规则的考试,有不少学生得分低的原因是因为答题不够规范,重点不突出。主观题答题时或者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手,往往照抄选择题的选项内容;或者绞尽脑汁写出来了,又思路不清,抓不住要点,同一内容重复,得分点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建立各类型的答题模板,强化规范答题的意识。例如: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有何妙处?这属于炼字题,教师可建立以下模板: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根据此模板,学生很容易就能组织相应的答案: “自”是自己享有,“空”是空有。(第一步)春日的庭草兀自萋萋,婉转的黄鹂兀自好鸣。(第二步)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诗人的感叹由此而生。“自春色”“空好音”的叹息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悲凉,情景交融,深刻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第三步)

对于古诗文教学,课程标准要求,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创意和构思、意象和意境、语言技巧等方面对唐诗等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贯彻课程标准的有关科学要求,以教材为本,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深入学习重要诗歌流派和诗人的代表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内涵,了解作品的价值取向,领略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归纳积累,强化迁移,形成知识网络,便可有效地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素质和能力。

猜你喜欢
鉴赏能力答题古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答题、拍照、必微博、求关注…… 减了老负担,又练“新技能”
我爱古诗词
小学美术课堂中鉴赏能力的培养途径探究
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审美鉴赏能力培养
挑战答题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