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现状及促就业培养体系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就业率校企毕业生

(宁夏理工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宁夏 石嘴山 753000)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教育大众化,高校不断地扩招,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做好高校大学生就业已成为推动高校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一、2019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年已经接近尾声,同时也意味着2019届毕业生离校进入社会已经四个月时间了,以本学院二级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四个专业的就业数据进行说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率88.75%,自动化专业就业率71.56%,物联网工程专业就业率61.04%,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就业率70.93%。前期学院举办了多场招聘会,并通过网站宣传就业信息和国家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指导会议等,促使提高就业率,但未能达到期望值。

二、未就业情况分析

经过对未就业同学的跟踪调查,了解到未就业人数占比较大的是这四种情况,28.7%的未就业同学准备公招考试,20.69%的未就业同学打算继续深造备战考研,19.49%未就业的同学毕业后报名参加计算机类语言的培训课程,培训周期为半年,其余31.12%的同学正在求职中。

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长远的规划,毕业后才规划备考公招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增加家庭和社会负担;其次是毕业生在校期间没有就业意识,不能客观看待就业问题,在校时总想着毕业后再找工作,不能准确的把握时机,错失就业机会,再则是没有较为合适的定位,已收到单位的录用通知,但是仍想找到一份薪资更高、条件更好的单位,未能准时报到,错失良机;最后,毕业后选择培训的同学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工程专业,这一部分同学希望能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但就目前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并不足以支撑他们进入相关专业领域,于是选择毕业后进行计算机相关技能培训,这也体现出学校的培养与社会需要的技能要求还有着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求职中的毕业生有部分未能及时的转变角色或非专业能力比较欠缺,进入单位稍不顺心意就选择离职,不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全方位促就业

(一)加强宣传,强化思想

抓好政策服务,积极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思想,鼓励毕业生创业;同时健全学院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创新就业信息服务方式方法,让指导教师进入就业工作体系当中,全方位加强就业意识。

(二)改变观念,找准合适定位

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仍有毕业生存在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就业主体意识淡薄,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高校应针对这一情况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准正确的较为合适的定位,对社会环境和就业环境有充分的认识,做好充分的准备,引导毕业班的同学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三)树典型,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部分毕业生频繁更换工作,致使对职业的期待感降低,不想就业、不愿就业,针对这一现象,学院以“5A”之人文素养能力为依托,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可信,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培训全过程,弘扬良好职业行为习惯,推动毕业生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理念。同时树立典型,培育工匠精神,充分发挥学院的育人作用,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大力培养毕业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质,同时将挫折教育贯穿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耐挫能力,在求职中遇到挫折时,能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调整自己的状态,增加就业竞争力。

(四)校企携手,搭建实践基地

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企业作为实践活动的第一线,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最为清晰的,如果能由企业派出工作人员对学生实践进行指导,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弥补学校教学中的不足[1]。校企双方可以通过搭建实践基地的方式,共同培养能够解决企业生产实际问题的高技能人才。校企双方还应共同研发教材,并围绕实际操作中总结的经典案例展开案例教学,将校企合作深入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实现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让教师和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产业发展的要求和趋势[2]。

(五)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

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院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从以知识传授为主到以加强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转变;同时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知识传授要结合“科技前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设置学科专业,设置时要基于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社会和学生对教育的就业需求,注重运用“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就业市场供需链接。

综上所述,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形成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体系,把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纳入高校发展总体布局中,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广泛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见习,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全方位改变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状。

猜你喜欢
就业率校企毕业生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