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程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绘画美术能力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梅村小学,安徽 宿州 235200)

自从素质教育推进以来,美术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课程,在小学中广泛开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小学美术课程的重要目标[1]。在授课内容上,小学美术教学一般强调绘画技术的传授,在训练学生绘画技艺的过程中达到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但是,从当前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情况看,这一教学模式有待革新。受教学对象与教学方式的限制,教师要想通过绘画训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除了要在教学目标方面下功夫,还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审美需求。小学美术教学不能仅仅是教师绘画、学生模仿,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更多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对审美的体验。要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仅仅通过绘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结合新课改的要求,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

一、影响小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的因素

(一)对课程目标的理解

当前,我国小学美术课程标准的设置由教育部统领,课程标准通过对课程内容的有效安排指导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艺和审美能力。一般来说,美术课程目标的设置包括三部分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课程目标,教师会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教学目的。

(二)对绘画内容主题的理解

小学美术教材丰富,广大美术教师需要从丰富的教材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内容,通过对绘画主题的甄别设计教学内容。绘画不仅是技能训练,教师更需要融入美的鉴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

(三)对学生实际情况的掌握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决定教学内容的关键因素。在小学课堂中,小学生的表现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教学设计,更要考虑教学对象。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思维活跃,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都在不断变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美术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内容的设计。

(四)教师的自我定位

美术教师作为教育的实施者,自身就应当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很多时候扮演着创作者的角色,相对于其他学科,美术创作更加强调个性。因此,教师的自我定位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直接的影响。

二、当前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偏重对审美认知的讲述

在授课过程中,一些教师对于审美的认知层面较为关注,对于审美的欣赏和表现层面关注较少[2]。而对于审美的认知层面,一些教师基本只关注绘画技巧的教学,对于作品本身的风格等介绍较少。尤其是对于课本中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教师更加注重让学生模仿作画,掌握绘画技巧,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等不够重视。

(二)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

一些教师是注重讲解技巧性内容,对于学生的作品不够重视,往往只是简单地表扬某位学生的作品,但对具体好在哪里不做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和对具体画作的分析,都会影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三)小学美术教学受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小学美术教学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美术不是升学考试的科目,一些学校中的美术课程不受重视,仅仅作为一门兴趣类课程开展。一些美术教师也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认为只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即可。因此,学生的审美能力难以通过美术课程教学得到提高。

三、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美术作为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对于个体审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绘画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小学美术教师需要针对当前的小学美术课程积极创新,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学校应明确美术对学生的重要影响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美术学科的边缘化现象得到了很大改观。很多高校开设了美术专业,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些小学不仅将美术课程列为日常必修课程,而且开设了一些兴趣班,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学校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美术教学氛围,才能为小学美术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美术教师应重视审美教育

过去,一些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只要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即可,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要把审美能力培养融入日常教学。教学设计不能仅仅以绘画技能教学为主,还需要安排一定的课时专门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教师要认真分析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背景、主题含义等内容。小学生的知识面较窄,对于一些画作难以深入理解。教师开设美术鉴赏教学时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审美体验

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不仅要通过教师的教学,还需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可以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说出哪些作品好,好在什么地方,通过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结语

小学阶段是人形成审美观念的基础阶段,审美能力的培养一般通过人文学科实现。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主要依靠美术课程教学。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程往往不受学校的重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重视绘画技能教学,忽视了美术鉴赏教学,这就会导致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存在缺失。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还需要加入美术鉴赏课程,并积极评价学生的作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互相鉴赏作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
绘画美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美术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