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邱少云长征红军

(安义县新民中心学校,江西 南昌 330500)

时代呼唤着教育改革,时代呼唤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抓起。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从自主创新意识抓起。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和学生求学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且落实到实处呢?通过教学,我是按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的。

一、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这样对一堂课的教学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我教《长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历尽的千难万险,我组织学生先观看红军长征的纪录片。学生们通过视频亲眼见到红军过草地、爬雪山、飞夺泸定桥,以及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学生非常容易理解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创新氛围

课堂气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直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并指导行为。”因而,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把学生视为自主的、发展的、有潜能的人;要热爱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把微笑和激励带进课堂,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我在教《雪》那课,让学生朗读课文,“看看谁的朗读能把大家带入美丽的雪景中?”第一位学生朗读的一般,我问大家,他把我们带进去了没有?学生说没有,我说,只把我们带到了边上,是不是?学生笑了,第二位朗读更糟。我只好说,哦,他不但没有把我们带进去,反而把我们领出来了。这一句幽默的话,引起了大家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营造学生的创新氛围。

三、挖掘教材内涵--优化教材创新内容

对于语文教师来讲,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挖掘教学内容的创新因素,浅化教材内容,培养创新意识。古人云“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做好探索知识的“带路人”,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条件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语文教学时,理解课文内容及中心过程中,有很多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课文内容来定方法,比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我采用替换课文角色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埋伏在敌人的眼鼻底下,最后被敌人用燃烧弹活烧了半个多小时的邱少云,让学生把自己替换上去,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加深学生对邱少云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学实践还告诉我们:一个创造性思维活跃的人,遇到问题不只是从正面沿着一个方向分析研究,可贵的是能把握客观事物的变化调转方向,灵活思考,以寻求合理的途径解决问题。如《鸟的天堂》中有这样一句“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颤动”是什么意思?我问学生,无人回答,于是我板书了“晃动”、“颤动”、“震动”、三个词,之后,演示了三种动作:摇动教鞭,轻拍桌子,轻吹书页,当轻吹书页后,学生说“颤动”!从而找到了它的意思是轻微、快速地动。

四、优化练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习内在的财富》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练习是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沟通与创新的桥梁。我们语文教师要潜心进行教材教法研究,精心设计联系内容和方法,努力把学生的全部创造潜能释放出来,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教师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不失时机,坚持不懈地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能驾驭未来发展的新型人才,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邱少云长征红军
爱听红军的传说
爷爷的长征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长征七号——让长征火箭实现脱胎换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