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偶变脸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川剧木偶脸谱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依然面临着传承环境变化的较大影响,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对木偶变脸进行研究分析,是很多非遗保护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偶变脸概况

中国木偶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中国木偶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源于汉,兴于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其中,杖头木偶又称托棍木偶,遍布中国大地的南北东西。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具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特点,而,变脸之于川剧,皆属招牌路数、看家绝技。杖头木偶与川剧“变脸”相结合,用绝妙的技巧使它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木偶变脸,其艺术风格独特,脸谱角色细致,表演细腻,动作传神,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2006年5月20日,木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杖头木偶的主要分类

(一)杖头木偶之精木偶

精木偶的总长度在四十厘米作用,由于具备体积较小的优势,可以适应多种剧目的表演需要。在精木偶表演过程中,水袖以及扇子都可以作为其表演的辅助性资源,多种类型的表演也呈现出各不相同的文化特色。在川剧表演中,精木偶凭借肢体动作的合理设计,实现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有效刻画,并使变脸艺术可以拥有更加丰富的结合机会,使剧情的设置可以更加精准有效,并保证微小的刻画能够为精木偶的创新发展提供完整的支持。精木偶在舞台装置方面具备交强的创新性优势,景观精木偶的体积在创新中可能存在变化,但其传统艺术表现手段的技艺可以进一步得到延续和创新,尤其在与变脸艺术相结合的情况下,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资源整合提供较为充足的保障。

(二)杖头木偶之大木偶

大木偶是杖头木偶的关键性组成因素,尤其在川北地区较为盛行。在杖头木偶诞生初期,家庭团队成为了传承发展大木偶的主要群体,但是,从川北地区的杖头木偶发展情况来看,唯有李家班成为了大木偶传承能力较为优越的团队。在川剧发展的过程中,雕刻家对脸谱进行了创新设置,并且结合木偶艺术的属性,对川剧当中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创新,使得大木偶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实现了对大木偶的推广传播。李家班持续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为大木偶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积极影响。在南充木偶剧团成立之后,大木偶的发展取得了更大的进展,尤其是木偶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得到高质量创新之后,剧情的设计将得到更加有利的基础性支持。大木偶的长度大约为1.4米,质量为5千克左右,可以在衣着和道具的配合之下,实现点火、喝茶等诸多形式的表演。在大木偶应用于舞台创作的过程中,由幼童所扮演的人偶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具体的舞台表演之中,同台演出的形式可以使杖头木偶的艺术形式得到高水平的创新,使真假相间的木偶艺术能够为木偶艺术观赏性价值的优化提供高水平支持。

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木偶变脸的创新发展策略

(一)加强传统木偶变脸技艺的传承

木偶变脸技艺在多年的传承发展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创新和人文理念融入,只有潜心学习传统木偶变脸相关技艺,才可以为木偶变脸技艺的改进发展提供帮助。因此,在制定木偶变脸发展策略过程中,务必将传统技艺的传承作为基础性工作,使创新活动的实施可以为木偶变脸技艺的有效革新提供帮助。要加强度川剧相关理念的关注,尤其要结合剧情需要进行剧中人物思想情感表达方式的研究,使木偶表脸的技艺创新需求可以得到明确识别,为传统技艺的生成和掌握提供帮助。要加强对木偶变脸相关川剧基础知识的学习,在传统曲艺支持的帮助之下深化对木偶变脸艺术内涵的理解,为木偶变脸技艺应用价值的更好开发提供帮助。在木偶变脸技艺传承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政策,争取各方面尤其是经济层面的支持,使木偶变脸技艺可以拥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并在赢得新时期艺术受众欣赏需要的情况下,具备更加优越的技艺传承条件。

(二)细化木偶变脸基础性技艺的记录和保存方案

木偶变脸艺术在技艺层面具备较高的复杂性,且与诸多传统文化资源具备较高水平的关联。因此,需要对木偶变脸技艺进行细致总结归纳,使其传承与发展可以拥有更加理想的条件。进行抹脸过程中,要结合脸部特征进行油彩涂抹技艺的设置,并保证在变脸过程中,通过涂抹的方式快速完成脸谱的变化。要将脸谱的额头位置及眉毛位置作为油彩涂抹的主要点位,使变脸之前的脸谱特征不易被察觉。在吹脸过程中,要对化妆品进行细化分配,以色彩为基础进行粉末状化妆品的区分化处置,使木偶变脸技艺的设置可以结合舞蹈动作的特点实现对吹粉工艺的有效创新,为脸部颜色的有效变化提供帮助。

结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木偶变脸在中国拥有超过两千年的发展历史,与众多传统文化存在较多的交集。因此,加强对木偶变脸的关注,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实际需要,制定木偶变脸艺术的发展策略,对提升木偶变脸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质量,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川剧木偶脸谱
做个脸谱迎『六一』
近现代川剧改良运动中的武戏改良
小木偶找智慧
灶王爷的“脸谱”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木偶的眼泪(一)
川剧《打神告庙》的祭祀语言——兼释“打牙祭”和“刀头”
木偶复活记!
坚守川剧的后现代主题
脸谱网如何改变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