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究

2020-12-08 00:09
魅力中国 2020年5期
关键词:提质互联网+微课

(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荷塘中学,广东 江门 529000)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领域的技术进步对人们的生活、认知等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学校教育对于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也就自然成了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同时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必然要对当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现状作出总结和反思,从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多元化转变,利用丰富的教学技术手段,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形式

“互联网+”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间的融合形式,通过对于网络平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创造行业发展的新型业态。“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也是要在教育教学中更加灵活高效的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渠道,实现教学过程的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促使教学课堂提质增效。

“互联网+”是互联网再其思维下的重要实践成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互联网+”的数学教学模式也是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过程、方法、手段的转变,要通过数学教学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形成初中数学教学的新型“业态”。当下,“互联网+”的教学形式主要有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形式。首先,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实现了传统教学中对于课内、课外学习时间的界定,使学习过程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可以自主的在课前利用教学视频初步了解即将展开的教学内容,更好的预习学习内容,对形成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更好的针对性解决,同时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交流互动。其次,慕课是基于当前教育体制探索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成果,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慕课在教学时间、主体、地点、方式、流程等多个方面都表现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其基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实现了教师、学生以及学习内容等多要素在平台上的交互。最后,微课是对于互联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但其抓住了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特点,以一种短小精简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同时微课可以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开展更具趣味性的视频教学,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抽象知识的探究欲望[1]。

二、初中数学课堂融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究,我们可以看到其在多个层面的优势,这也就是在初中数学课堂融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所在。首先,我们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这种职业在意境化的比喻中可以誉为人类灵魂的雕塑师,那么教师教必然需要自身精神世界的富足,才能实现对于学生的引导。“互联网+”背景下对于教育的影响首先就体现在对于教师认知的转变,教师通过自身认知与互联网信息的交互,突破自身局限,从而能够面对更加复杂的教学任务。同时“互联网+”教学模式突破教师自身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不再依托一个教师的单一力量。其次,从学生角度来看。“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知识能源宝库,学生在网络资源的获取中突破了传统知识的获取模式,使教学空间不再呈现封闭的状态,对于与教育公平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同时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会受互联网思维的影响,从而形成创新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出多角度、层面理解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数学学科本身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再次,从教学过程本身来看。“互联网+”形式的教学过程能够更好的满足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实际需求,对于教学内容是一种合理的科学优化。“互联网+”所具备的趣味性展现形式;具象性的理解方式;高效性的讲授过程等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不具备的,所以“互联网+”教学模式也就成为了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关键所在。最后,从教学氛围角度来看。互联网本身就具有其共享精神特质,互联网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改革也就自然传承这种特质。共享代表一种分享与和谐,在“互联网+”背景的初中数学课堂实践能够营造更优质的学习氛围,构建完善家庭、学校、社区的共同教育模式,真正的发挥教育的重要作用[2]。

三、“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的实践途径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

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更多的时间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对于知识的获取基本也都是教师的讲解和死记硬背。这种学习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产生厌烦的心理,尤其数学学科本身对逻辑性需求强,更是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降低了课堂教学实效。“互联网+”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想要实现提质增效,就需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心理成长的特殊时期,极易产生对于事物的厌烦心理,同时他们表现为主体意识的觉醒,所以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去看待事物。所以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过程与其具有关联性,并且是以其为中心就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例如在学习“轴对称”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利用互联网收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千手观音》的节目,首先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吸引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感受舞蹈动作中对称性,更好的导入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各种学生熟知的古代建筑的游览情景,通过了解古代建筑中的对称性更好的渗透教材内容。

(二)利用反转课堂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提质增效

传统教学模式下,占据课堂教学主体地位的是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是被迫学习,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将知识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课堂学习氛围低沉,学生的学习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而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学校的课堂教学本事,是很难真正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等背景。在“互联网+”背景下转变教学理念固然重要,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做到另辟蹊径。著名教育家麦克.杨有着一种“未来的课程”的设想,而其基础就是学生学习时间和空间的翻转。在互联网时代,数学教学课堂对于微课的引入,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呈现就是对于“未来课程”的一种初步构建。微课体现在其“微”的特质,其通过更短时间内的精简内容,更具趣味性、传播性,易操作,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进行知识的巩固以及重点难点内容的突破。例如学生在学习“四边形”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制作一段微课,对于平行四边形、梯形、矩形、菱形等四边形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在微课中对于它们彼此之间的性质关系详尽讲述,并配以思维导图以更清晰的展示四边形之间的思维逻辑关系。然后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的学习更加灵活的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对于易混淆概念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提高数学教学实效[3]。

(三)引入信息教学平台促进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我国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和教师的口头授课,学习地点和学习内容受限,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仅限于表面,难以对知识进行延伸和深入探究,学生的知识体系狭隘,学习效率不高。慕课是“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最前沿产物,这种大规模的开放性课程是对于“互联网+”的有效利用,这种形式即突破学习地点的限制,又突破了规模的限制,同时实现对于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基于慕课的思维,学校教育也可以教学平台引入课堂教学之中。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引入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就能够实现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时事动态化掌握。通过教学平台可以实现师生、学生之间信息互动和共享,而对于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来说,通过信息平台的互动交流,正是符合学生对互联网偏爱的特性,能够更加快速的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同时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对于内向型特点的学生是一种更佳的关注,信息平台中的交流与互动更好的回避了面对面交流的拘谨,使学生更加凸显学习主体地位,减少对于教师的畏惧感,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之中。除此之外,信息化的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共同解决问题以及思维交流的平台,是学习过程不再是一个单独个体的探究过程,而是一个集体实现统一成果的过程。这种交流与讨论的过程更利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也极大的促进学生的集体意识。信息教育平台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更为关键的转变还在于学生学习效果的全样本分析和掌控,同时还能够对个体学生进行针对性分析,掌握不同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个性化解决方式,从而设定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4]。

结束语

“互联网+”背景下对于初中数学课堂的实践探究,就是要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中,对于知识的获取、传递、吸收、使用进行全过程的优化。这个过程不仅要构建起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还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体验,让学生更加乐学,能够进行自主的创新性探究。同时还要通过互联网思维不断促进教师思维与能力的提高,达到教育过程的“教学相长”,真正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提质互联网+微课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为城市提质而歌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