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帮扶下后支教时代学习共同体的建立

2020-12-08 02:26娄丽红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娄丽红

摘要: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建设就是要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达到可持续帮扶的目的。所谓的网络教学有效性是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成长均有明显变化,教育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均衡;接受学习的人员的全员性、参与人员的专业性、所学的知识更新的持久性等。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可持续帮扶;后支教时代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17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076—04

2020年突发了“新冠肺炎疫情”,把没有准备完善的基础教育网络学习推到了前台。有的省市组织重点中小学教学骨干,建设网络云课堂,上线了大批的网络课程。该政策推行不到一周时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教育部不得不通过“回答记者提问”的形式出面澄清“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认真做好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作”的相关问题”。该问题涉及到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基础教育网络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本文通过梳理笔者利用网络教学开展长期支教的情况,探讨实现可持续帮扶的策略。

一、有效的网络教学能助推可持续帮扶

以“互联网+教育”为形式的网络教育将成为未来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此形式助推教育改革,随着人工智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1],我国相继启动和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校校通”工程、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等工程。

笔者历时3年多,分西南线到云南边境,西北线到新疆的最北端,沿长江到上海的入海口,从东北的老工业基地到江西的革命老区,认真研读了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所公开的对相关省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意见,发现:虽然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相对良好,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均达到了国家标准,但是义务教育省际间存在巨大差距,义务教育的几大顽疾仍然存在。一方面,中小学的大班额、大校额(甚至有超万人的小学、初中)现象还是十分严重,城市小学上学(通勤)近20公里的路程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微型学校还很多。一方面乡村教师非常紧张,缺编缺人现象严重,另一方面“吃空饷和变相吃空饷”现象严重(比如某一学校,有学生216人,而教师达108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5人)。一方面教育经费紧张,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可以说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的目标远远没有达到。怎样实现基础教育的优质教育均衡是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也应该是所有教育人追求的目标。

网络教学,不仅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还能够凸显“互动” “合作”等教育理念,能够形成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教学就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2],网络教学在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资源供给、网络教学实施、网络教学评价等能够促进教学中互动生成的发生。因此,有效推进网络教学,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就能够实现优质均衡的目的,能够助推可持续帮扶。

通过网络教学,实现更广泛的教育公平。可以说,网络教学即使是“应急”的需要,也不能“人人当主播”,应该立刻叫停部分地区的“我的课程我做主,每个教师都上传网络课程”的背离网络价值追求的不正确做法。而是要以班主任为牵头人,组建任课教师参加的学习组织,绝大多数教师应该是学习者、组织者和协调者,根据线下的学习安排,先学习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然后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推荐给自己的学生学习,搞好辅导答疑,还要根据当地的条件,与其他任课教师一起协调好学生的学习安排,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学习效果监测、验收,为下阶段的线下学习做好准备。

二、从实面对网络教学对教师培训的影响

教育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教育要素。教育要素是指构成教育活动的成分和决定教育发展的内在条件,一般认为有三大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媒介)。而评价教育效果关键要看学习者的收获。对于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来说,就是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否提高了。

就网络教学效果而言,《教育研究》等国内顶级期刊都有文章发表,基本结论是:效果评估值介于比较满意和一般之间4。也有学者对网络教学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参与网络研修的 “愿景”仍然不强,合作与协调的机制未能有效建立,松散的管理体系与呆板的评价方式进一步消解了参与网络研修的“获得感”[4]。

笔者认为,对网络教学培训效果的评价不能用满意度来评价,而是应该用网络学习效果来代替。同时,在研究网络教学培训效果的时候必须注意“幸存者偏差”这个问题。在研究过程中是否注意了“幸存者偏差”,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忽视了调查对象的全面性,容易被“幸存者偏差”所误导。“幸存者偏差”最大的问题就是有用信息遗留,这并不是说研究者有意筛掉有用的信息,而是在常规的问卷中,遗漏了“沉默的数据” “死人不会说话”等关键信息。比如,在研究网络教学培训中,常规的调查中很少能够调查到没有接触“网络培训”的群体,因此导致研究结论的偏差。

笔者从2017年8月开始,对全国各地进行了定点跟踪调研,目的就是避免“幸存者偏差”的误导,研究地点见表1。每一个区县(县级市)至少访谈一所学校,一所学校至少访谈10人,建立长期信息沟通5人。又对三期教育部“校长国培计划”初中校长项目“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校长助力工程”班的学员(2015年16省39区县50名校长,2016年14省41区县50名校长,2018年17省市86区县100名校长)进行深入访谈。对200所学校进行了实地听课、座谈、测试等,分析他们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情况。

通过调研得知,教师的网络学习效果差异还是明显的。网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各地各校存在明显差异。与网络资源关系不明显,而是与县级政府对教育教学的管理关系密切。在同一区县,与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关系明显,特别是城乡差别很大(见表2,表3)。进一步分析看出,教师的网络学习行为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前,在学习投入、课堂参与、交流讨论等方面存在不足[5],乡村教师在参加网络学习中,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城市教师,网络学习效果的“马太效应”明显,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及时进行干预,并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与帮助。

从网络学习效果反推网络教学效果,可以得出,网络教学在城市、在管理规范、在发达地区效果十分明显,教师收获巨大,已经把参加网络学习当做自己的“福利”;而在部分农村、在不发达地区,把参加网络学习当做“形式”,当做一种任务,甚至“弄虚作假”搞挂网学习、别人代学等,网络教学在这些地区几乎无效。

进一步深入访谈,可以得知,网络学习效果与学习体验相关。而学习体验不佳是目前国内外网络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探索影响在线学习体验的关键因素及其结构关系,是提高学习者在线学习绩效需解决的重要问题[6]。优化在线学习体验是搞好网络教学的突破口。这些策略有技术层面的,如培训课程内容设计、培训教学资源呈现形式与效果,学习条件改善等;更有管理层面的,如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与结果运用,同伴互动和协作等;也有教育教学层面的,如教师授课水平,教师教学技能等。

三、精准施策,构建省级统筹的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

构建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要以工资管理系统的教师信息为依据,建设省级统筹、一切教育资源县管校用、校区并行的学习共同体。

(一)以网络教学支教有效性为前提

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建设就是要提高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优质均衡。所谓的网络教学有效性是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课程设置、教学效果等方面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有明显变化,学生成长有明显变化,教育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均衡;接受学习的人员的全员性、参与人员的专业性、所学的知识更新的持久性。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应推行NOPPPS网络教学培训模式,包含六个教学培训环节,即国家使命(National mission)、目标(Outcome)、前测(Pre-tes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ion)、后测(Post-test)和总结(Summary)。网络教学培训把“国家使命”担当放在首位,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两层,一层是国家目标,另外一层是根据国家目标的要求,给学生制订的学习目标。推行参与式学习,增强体验性。学生网络学习效果如何,不能用教师或者学生的满意度来代替,要经过测试(后测学习效果)来证明。经过测试证明效果好,要进一步提炼升华总结,进入案例库。如此循环,构建起网格化的教学体系与教学资源库。

(二)省级统筹建立全员的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是关键

从调查情况看,当下义务教育阶段,资源的不平衡与利用的不充分并存,并且是影响某些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站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高度来认识。首先要坚持省级统筹,以县为主,教师等一切教育资源实现县管校用。其次,把县域教师、学生按照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人事工资系统),“一师不少”地划进在线学习网络教学支教系统社区,实行实体学校和学习共同体并行运行,对校长、教师采取实体学校和在学习共同体分别考核,各占50%。再次,学习共同体中教师是多层次的、多地区的,确保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做到五个突破:突破地位困境,让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不再尴尬,与实体学校有着同样的地位;突破体系困境: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是突破时空的办学“实体”,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与实体学校等同运行;突破内容困境:学习共同体网络教学支教系统学习内容应包括一切可以在网络上学习的全部内容,与实体学校同步,与国家课程标准对接;突破成效困境:让网络教学支教效果落地,有学习有测评,测评通过的学分认定,全国通用,在教师提职晋级有效;突破成本困境:期望与投入要成正比,盘活教育资源、资产,全省一盘棋,省级统筹,以县为单位。

(三)对标对表搞好网络教学支教效果监测是核心

网络教学支教是新时代新的教育模式、教学方式,是实现更宽范围教育优质均衡的重要举措。网络教学支教是让优质教育资源在“网上跑”;让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网上跑”;让学生在祖国各地都能够享受到、接受到优质教育。

因此,有效的监测是核心。怎么样搞监测呢?就是对标对表。所谓的对标就是对照国家的课程标准,教师的专业标准。所谓的对表就是对照学生上课的課程表,网络教学支教,就是要按照学生的课程表安排进行提供支持,学生课程表怎么安排的,就怎么测试教师。可以按照课程改革中关于课程分类(学术课程和非学术课程)的原则设定考核办法和科目,但所有科目都要进行考核。对于非学术性课程可以在考核前一周进行“摇号抽签”选定集中考核的科目,杜绝“阴阳课表”现象发生,确保教师素质全面发展,学生的任何一门课课程都能够接受专业化教师的讲授。

总之,网络教学支教是否有效,要注重数据思维,要善于通过分析发现“沉默的数据”。对网络教学支教有效性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大数据不是“数据的多寡”,而是全面和跟踪。运用大数据提高网络教学支教的精准思维水平,也要善于利用大数据综合分析网络教学支教的风险因素,提高对网络教学支教特别是无效的网络教学支教风险因素的感知、预测、防范能力。

(资料来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教师有效培训研究课题组的调研,文章得到了于海洪教授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杨福义. 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全国数据库的实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17(06).

[2]王秀明. 小學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J]. 教师教育论坛, 2019(10).

[3][4]龚红霞. 浅析促进教学互动生成发生的若干策略[J]. 教师教育论坛, 2019 (02).

[5]吴绍靖, 易明. 中小学教师网络学习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J]. 现代教育技术, 2019(09).

[6]曾祥翊, 庄秀丽, 刘德亮等. 我国中小学网络教育教学的现状、问题、对策及其发展趋势(中)[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10).

[责任编辑:张丽丽]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Community in the Post-Support Education Era with Sustainable Assistance

Lihong Lou

(Yifu  Primary School .Songyuan,Jilin ,138000)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a learning community network teaching support system i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teaching, achieve the balance of high-quality education, and reach the purpose of sustainable assist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teaching can make the educational objectives, educational methods, curriculums and teaching effects become more effective, efficient and productive. There are obvious changes i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growth. Education is balanced on a larger scale and at a higher level. The learning people engage in all activities, the participants are more professional, and the renewed knowledge will be persistent.

Key words: learning community;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teaching; sustainable assistance; post support education era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
简论中学体育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构建中学生物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策略研究
如何运用“学习共同体”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