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策略

2020-12-08 02:26赵明白晶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教师指导自主游戏幼儿

赵明 白晶

摘要: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以儿童为学习主体,以游戏为主要学习活动,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操作和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自主学习,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及情感发展都起到良好作用。本研究在幼儿当前发展水平上,增加材料投放的多样性,将主题情境融入建构游戏,探索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有效指导,探索幼儿在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有效策略和教育方案,推动幼儿在建构区游戏的自主性发展,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幼儿个体最大化发展。

关键词: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教师指导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32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139—04

一、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区域活动中,游戏是主要学习活动,儿童是学习主体,区域游戏中幼儿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操作和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合作来实现自主学习。

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主学习到数学、科学等知识,也可以通过与同伴共同建构过程中发展其社会交往能力。建构游戏是幼儿园中深受幼儿喜爱的创造性游戏之一,建构游戏是以幼儿“構建”和“拼搭”为活动方式的游戏,是幼儿操作各种建构区材料进行造型的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

然而建构区游戏,在材料的投放上并没有提供充分的支持,还存在结构比较单一、随意性大等诸多的问题,表现为科学性、适宜性和层次性较弱;教师虽然有以儿童为本的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还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具体表现为教师制订好详尽的游戏计划,或者把一些拼搭的图示贴在墙上,幼儿模仿教师提供的图示,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进行拼搭游戏,极大地束缚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缺乏游戏自主性的建构游戏,也失去了它独特的教育价值。

皮亚杰对于游戏理论有这样的论述,他强调儿童在游戏中应该是自由自在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给儿童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和设备,重要的是对儿童游戏兴趣的激发,并使儿童在游戏中自由地探索事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使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真正在建构区呈现出来,我们要在建构游戏中提升对大班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关注度,并真正使幼儿在游戏中能学会自主创意、自由选择、主动参与、自主管理、自发学习。

本研究在大班幼儿建构区游戏当前发展的水平上,开发建构区材料的投放策略和主题情境融入建构游戏的相关内容,探索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有效指导,尝试建构幼儿在建构区自主游戏的有效策略和教育方案,推动幼儿在建构区游戏的自主性发展,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主要围绕以下三个内容进行实践探索与研究:

1.探索大班建构区游戏材料多样性投放的策略,丰富建构游戏的内容。

2.探索将“主题情境”融入建构游戏的方法和策略,在建构游戏中发展幼儿多元智能。

3.探索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性建构的方法和策略,让幼儿在自主建构中个性化成长。

二、建构区幼儿自主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

⒈投放符合年龄特点的材料

在建构区中为幼儿投放适宜的游戏材料,能够引发幼儿的搭建兴趣,从而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证明,儿童的自主操作、自由交往、自在想象都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丰富的材料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关注幼儿的现实需要,在建构区的材料投放上要注意科学性、适宜性、层次性和有效性的结合。本研究结合大班幼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讨基于儿童本位的材料投放指导策略,在外部特征上尽量选择颜色亮丽、形状各异且美观的材料,在功能用途上尽量选择一物多玩且方便好用的,努力为幼儿提供数量充足、搭配合理、结构丰富的多种建构材料,为促进幼儿的建构技能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2.多元游戏材料的应用

幼儿园定制的建构材料以积木、积塑玩具为主。由于这些积木、积塑玩具在其功能和形状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用具有可塑性的材料来弥补游戏的单一性,所以我们把材料资源进行扩展,尤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管、纸板、铁罐、线绳、塑料布、牙签、矿泉水瓶、木箱等利旧利废的物品,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的价值取向需要在材料丰富的前提下进行深度挖掘,才能使得孩子们的建构游戏异彩纷呈。

3.提倡对游戏材料进行组合

本研究尝试把各种材料组合融入建构游戏。我们提供丰富的多元游戏材料,根据主题内容,教师积极引导幼儿自主取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材料在幼儿自主组合后,更能体现幼儿要表达的多彩生活与世界。班级的区域材料最好让幼儿根据需要自主进行混搭,材料的摆放尽量不固定位置,便于幼儿交替使用,如表演区的服装道具、美工区的彩泥、操作区的移动展台、幼儿的整理箱、移动小书架以及班级的地毯等。让幼儿利用材料的组合进行自主建构游戏,搭建的作品体现丰富性和创造性,同时在建构游戏的过程中,反复变换组合游戏材料的过程,让幼儿自由地飞翔在充满想象的世界里,使幼儿充分体验成功感与愉悦感。

4.适当增加辅助材料

基于材料的多元结构,提倡利用与建构游戏相关的辅助材料,发动家长收集一些废旧材料、生活用品,与幼儿共同利用辅助材料制作布艺小人偶、可移动的小木屋、马路上的交通标志、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树丛等,把这些非主题的辅助材料提供给幼儿,让他们自主设计并根据主题内容进行有目的投放,充分满足幼儿不同风格的建构需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升。在大班主题建构“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活动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建构出一个马路的场景,有各种各样的小汽车,还特别设计了马路上的红绿灯,有的还用彩泥捏制了警察和行人的玩偶等等,这些不仅提高了幼儿对主题内容的认知,同时促进了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

(二)“主题情境化”的融入

1.支持幼儿获得建构经验

(1)环境的创设与重构

环境既是文化,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势必要因势利导。在建构区域中为幼儿提供一些常见的建筑材料及建筑物照片。当孩子们的搭建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之后,教师要根据主题内容时更新材料,帮助幼儿对建筑图纸进行设计与改造,随着游戏内容的丰富和游戏人数不断递增,尝试拓展建构游戏的空间,尤其在材料上更要体现多元性、多维性、多样性,进而激发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教师的提示和支持

幼儿之所以能够大胆创作和乐于表现,是因为教师创设了一个积极、温馨、有安全感的自然环境。在幼儿建构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尤其是在幼儿寻求帮助的时候,要尽量尊重幼儿的选择,不要主导幼儿的思维,而是在适宜的时候给予幼儿提示和支持,真正成为他们建构水平发展的援助者,让幼儿在应然状态下,自由地呈现出建构游戏应有的教育价值。主题活动常常会衍生出丰富的生成课程,在“我家的小区”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依据孩子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设计了家园协作课程,由家长带领自己的孩子参观所居住的小区,并对小区的配套设施进行讲解,然后与孩子们进行互动交流,在图片的隐性提示下,陪伴孩子共同完成小区规划图的绘制,在此过程中,为了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不断对材料进行更新和填充,这些无疑为“主题情境”的融入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

2.“主题情境”的融入,引发幼儿建构兴趣

“主题情境”的融入,激活幼儿建构经验,引发幼儿建构兴趣。教师利用图片、实物模型等物品,创设了“情境化”主题,在激活了幼儿已有经验的前提下,还再次引发他们持续建构的兴趣,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不仅具备了获得直接生活经验的能力,而且还能从图片、模型、书本等物品中获得更多的间接经验。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建构游戏创设“情境化”的物质环境,让兴趣成为幼儿经验迁移的助推器,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3.“主题情境”的拓展,提升幼儿建构水平

大班幼儿随着年龄与认知经验的飞速发展,社会性发展的需求也越发明显,通过操作幼儿不仅提升了建构技能(围合、垒高、架空),同时其合作意识、沟通能力都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情境模式”则为幼儿建构作品提供了无条件的支持。随着主題情境的不断拓展,幼儿的建构经验日渐成熟,采用的方法也在探索中不断创新,这一变化过程中,幼儿初步习得的建构技能清晰可见,亲密无间的情境化合作能力也随之形成。

4.进行“主题情境”评价,发展幼儿多元智能

在富有情境的建构游戏中,评价幼儿的作品是提升建构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由于幼儿的鉴赏能力和表达方式受其认知结构和年龄特点的影响,需要教师尽可能运用带有情境化的语言,进行“情境化”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并愿意表达,积极主动地向大家描述自己的建构过程,分享自己的建构经验,并与同伴之间建立情感连接,在自评与互评中让每位幼儿感受到建构游戏的乐趣。同时,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欣喜地发现,整个评价过程中,幼儿主动介绍作品情境,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幼儿变得更加自主、自信、勇敢、友善。

(三)教师的有效支持

1.建构游戏中的引导主题

建构游戏中的兴趣激发,是顺利开展建构游戏的前提保障,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的游戏充满了兴趣和想象,首先是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或者诗歌来引导主题。在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常常以故事导入,并对故事内容进行生成性拓展,来引发幼儿对故事情节的想象与创造;其次是利用多媒体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感,达到直观教学的目的,帮助幼儿在后续的搭建游戏中的操作做足功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2.材料的投放要适合搭建主题

教师和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引发幼儿的搭建兴趣,又在尊重幼儿权利、体现游戏自主性的同时,帮助教师与幼儿能够共同确定建构活动的主题内容。在主题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上,引导幼儿充分挖掘材料功能,感知材料的多种玩法,教师要给幼儿提供数量充足、结构丰富的材料,同时一定要体现它与主题的相关性,引发幼儿对操作材料的兴趣,更好地迎合主题,进行适当的发挥和创造。

3.提升对建构区中非搭建行为的关注

幼儿在建构区的行为不仅仅是搭建,这是大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主要体现在行为的多维性和不确定性。首先,对于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及外显的语言表象,教师要格外关注并及时给予专业指导;其次,还要关注幼儿的消极交往行为及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只有对幼儿在建构区中的活动状态进行客观合理的研判,才能有效提升幼儿在搭建技能、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能力。在搭建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关注孩子怎样围绕主题进行搭建,而忽视对幼儿搭建过程的关注,因此,教师应当对建构区的非搭建行为给予应有的关注,以提升建构区幼儿的自主游戏水平。

4.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

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人,应充分地把活动权利交给幼儿,让幼儿与周围环境建立积极的信任与联系,并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在尽情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前提下,真正实现自主游戏的价值。游戏之前,教师应积极支持幼儿,帮助幼儿明确建构主题,以参与者的身份跟幼儿共同展开讨论并进行合理分工。在游戏过程中,尽量尊重幼儿的选择,教师不要成为游戏过程中的主导,因为教师的单项输出,有可能会造成幼儿在建构活动中的消极互动,要给予幼儿宽松的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使其真正以游戏主体的身份,始终保有对游戏的热度,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選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和方式

教师的有效支持和引导,并不是把幼儿置于理想的“真空”中,也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处于“无为”的状态。如何进行有效的干预?选择恰当的介入时机和方式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建构活动中,由于幼儿言语行为水平发展的差异性,有的幼儿因不善言谈,而出现阻断,教师应及时进行言语行为支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幼儿及时回到游戏中,而对于那些语言发展迟缓的幼儿,教师应积极参与,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效的支持和引导中。尤其是建构区中缄默等行为出现后,教师应及时实施合理的干预,促使幼儿能够最大化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高阶思维能力。

6.注重游戏后的团讨环节

团讨是游戏活动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实现幼儿的自主评价、自主学习与自主反思,在建构游戏结束后,建议教师要组织幼儿开展有意义的观摩交流活动,鼓励幼儿对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分享游戏经验为主要讨论话题,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的作品设计和成品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之间可以就建构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教师根据问题情境协助讨论继续进行,并要及时给予幼儿鼓励性评价与适时的指导,让幼儿体会到成功的满足感与愉悦感,享受建构游戏所带来的胜任感。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孩子们的作品拍成视频,帮助幼儿记录他们在建构游戏中的成长轨迹,这种视频回放的团讨方式能够让幼儿的成长过程清晰可见,让幼儿在建构游戏过程中发现探索点,透过隐性的核心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与创造。教师及时的评价是支持幼儿思维继续走向深入的催化剂,能够使幼儿不断提升建构技能,积累构建经验,最终助推幼儿建构区自主游戏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10.

[2]梁庆丽.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智力游戏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王爱芳.浅谈幼儿园建构游戏的指导策略[J].科技信息,2013,06:369.

[4]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5]罗叶琦.示范性幼儿园游戏活动质量的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责任编辑:张丽丽]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ZHAO Ming, BAI Jing

(Jingyue Experimental School, Affiliated Schoo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Abstract: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in construction zone take children as learning subjects and games as main learning activities. Children realize autonomous learning through the interaction with materials and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their peer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physical, cognitive, social and emotional development. Basing on children's current level of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autonomy in the construction zone, to develop children's multiple intelligence, and to promote the maximization of children's autonomy development, this study increased the diversity of materials, integrated theme situation into construction games, explored teachers effective guidance in the zone games, and discovered effective strategies and educational programs for children's autonomous games in the construction zon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zone; children; autonomous games; teacher guidance

猜你喜欢
教师指导自主游戏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区域游戏材料对混龄幼儿自主游戏影响分析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创设现实生活版的初中数学教学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指导幼儿参与户外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