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禁色》中的日本古典主义元素

2020-12-08 02:26丁晓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禁色》是一部融合了日本古典美学和希腊古典美学的佳作。本文主要以日本传统美学的三大概念——王朝时代的“幽玄”、中世的“物哀”、近世的“寂”为线索,分析小说《禁色》中日本古典主义元素的运用。首先,提取小说中出现的诸多日本古典主义元素,然后将这些古典主义元素与三大美学概念分别对应,通过分析不同的美学概念和各个古典元素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探究小说主人公身上的日本古典主义气质,了解小说整体的日本古典主义氛围。最后明确日本古典主义元素在小说《禁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全面正确地理解小说人物及小说所要传达的思想内涵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为小说中的希腊古典美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参照。通过比对分析,也展现了日本古典主义美学概念在近代文学作品中的呈现方式,和对近代文学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三岛由纪夫;禁色;日本古典美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11.036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11—0155—04

三岛由纪夫被誉为是用最优雅的日语创作文学作品的作家,其诸多作品中都洋溢着浓厚而典雅的日本古典韵味。三岛由纪夫从学习院生涯开始就喜欢阅读《叶隐》 《风姿花传》等日本古典文学作品,从能剧、歌舞伎等古典戏剧之中也汲取了大量的养分,古典美学意识在其心中发芽、成长、开花、结果。日本著名评论家神西清在《自恋主义的命运》一文中评价三岛由纪夫在其年轻时代就已熟练地掌握了王朝文学的感情和文辞。虽说三岛由纪夫的古典美学是从王朝文学出发的,但是中世、近世都在其延长线上面。

三岛由纪夫的大多作品中都涉及日本古典主义元素。在中国,学者们更多研究的是三岛的《金阁寺》、《天人五衰》等作品,而本文则是专门探讨长篇小说《禁色》中的日本古典主義元素。《禁色》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辈子都被女人背叛的老作家桧俊辅,与绝不爱女人的男青年悠一邂逅相识。于是,俊辅以悠一的男性美为诱饵,一个接一个地向女人复仇,尽情地发泄他对女人们的仇恨。失去了现实存在资格的悠一,却从俊辅的复仇情感中复活,并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而当俊辅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美男子的时候,他承认了自己最后的失败,便将自己的大笔遗产赠给悠一后自杀身亡。《禁色》分为上下两部,第一部完成于三岛的欧洲游历之前,而第二部则是在他回日本后创作的。三岛自己曾写道:“回国后写的《禁色》第二部,与第一部截然不同。”[1]第一部的文风偏向日本古典主义美学,而第二部则更多偏向希腊古典主义美学。《禁色》的两位主人公是桧俊辅和南悠一,俊辅是位博学多才但是相貌丑陋的老作家,悠一则是拥有强健肉体但却思想空洞的美貌青年。本文主要从日本美学大家大西克礼提炼并确立的 “幽玄” “物哀” “寂”这三个日本古典主义美学的基本审美关键词出发,来探讨并解读小说《禁色》中的日本古典主义元素。

一、王朝时代的 “物哀”和《禁色》中的古典主义元素

三岛由纪夫在小说《禁色》中加入了很多和日本古典主义相关的元素。包括日本古典文学、日本古典戏剧、日本古典建筑、日本古典艺能等等。虽然有些和小说的主故事线并没有太大的关联,但对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也为小说营造了厚重的日本古典主义氛围。

日本古典主义美学的发端始于王朝时代的“物哀”。江户时代的日本国学大家本居宣长把日本平安时代的美学理论概括为“物哀”,他认为《源氏物语》乃至《万叶集》等日本古典和歌所要表现的美学就是“物哀”。“‘物是客观存在,‘哀是主观情感。‘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自然风物,更可以为社会世相,人情百态‘物哀,就是二者调和为一、达到物心合一时所产生的和谐美感——即以对客体抱有一种朴素而深厚感情的态度作为基础,在含蓄优美、细腻淡雅、淳朴静寂以及哀婉感伤的格调中,渲染内心的悲哀、怜悯、同情、共鸣、爱怜、赞赏、感动等情绪。”[2]本居宣长为了阐明“物哀”这个概念,从《古事记》 《日本书纪》,到《万叶集》为代表的和歌,再到王朝时代的以《源氏物语》为代表的物语文学,就其中的“物哀”,都进行了举例和分析,最终确立了“物哀”之一美学概念的基本定义和内涵。

小说《禁色》中,桧俊辅是一位深谙日本古典文学的著名作家,他的书桌上就摆着《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纪两书,不厌其烦地重复着青春盛年被杀或自杀这个主题。轻王子是如此,大津王子也是如此。” [3]据《古事记》 《日本书纪》记载,大津皇子是天武天皇的第3位皇子,身材魁梧、器宇轩昂、博才多学,且能文能武,后被其姨母鹈野赞良(持统天皇)设计陷害而含冤而死。被杀害之时年仅24岁,正值最好的青春年华。而轻王子则是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与亲妹衣通姬乱伦而遭到流放,最后轻王子和衣通姬在穴穗皇子(安康天皇)包围下双双殉情而死。这两位年轻贵族王子的自杀和被杀,让人何其哀叹、怜悯、同情、感动。“物哀”之美往往带有些许悲剧色彩,淡淡的“悲”和深沉的“美”互相烘托、互相成就。青春美好的生命在其最为璀璨的时候陨落,正如满开的一树樱花一夜凋零,让人不禁哀伤感叹,但同时却又乘醉于其消逝之前的美好之中,无法自拔。这种“瞬间之美”也是“物哀”的重要特质。

《禁色》中的“年轻王子”,其实所隐喻的就是另一位主人公南悠一。南悠一在小说中初登场时,三岛就将其描述为一个洋溢着自然之美的、无感动的、拥有俊美刚毅肉体的美好青年,虽然曾经只喜欢男性的南悠一最后和女子结婚、生子、顿悟,决定开启崭新的人生,并没有像大津皇子或轻王子那样失去生命,留下遗憾,但是桧俊辅最后却选择了自杀。从《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样的日本古典主义元素,以及关于这些元素的解说,再到人物性格的设定和故事的结局,“物哀”之美贯穿整个小说。

除了古典建筑,小说《禁色》中还提及了江户前期浮世草子作家井原西鹤以及江户初期的剑客宫本武藏。井原西鹤的代表作有《好色一代男》 《好色一代女》 《好色五人女》等。他代表的是一种日本独有的“色道”文化。和典型的日本傳统文化——书道、花道、茶道等其他的“道”一样,“色道”并不是无秩序的欲望的宣泄,而是将人生某个时刻的美丽呈现在非日常的时空的一种手段,也是“寂”之美学的一种体现。 宫本武藏的主要著作是《五轮书》,他一生遍历诸国,在辗转各地,与诸位高手过招过程中,创造出二刀流剑术,是武士道精神的一个象征性人物。日本武士道的关键词是忠义、勇敢、守信、独立等,武士们不崇尚奢华的物质条件,他们重视的是自身的精神世界和内心秩序。武士道也是构成“寂”之美学的重要一环。

《禁色》主人公桧俊辅和南悠一之间的牵扯、纠葛到最后的决裂、分离,是日本古典主义代表人物和古希腊古典主义代表人物之间的碰撞。故事的结局是南悠一的觉醒和桧俊辅的自戕。其实也暗喻了在当时的日本,日本古典主义正在消亡,而西方古典主义则在兴起。桧俊辅和南悠一在相识、交往之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人都逐淅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南悠一从没有感情的“死寂”人生,演变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新生。人生无常、世事皆不能完美,悲伤的情感、残缺的美感,都是“寂”的内涵。

四、结语

“‘物哀是鲜花, 它绚烂华美, 开放于平安王朝文化的灿烂春天;‘幽玄是果, 它成熟于日本武士贵族与僧侣文化的鼎盛时代的夏末秋初,‘寂是飘落中的叶子,它是日本古典文化由盛及衰、新的平民文化兴起的象征,是秋末初冬的景象。” [14] 而《禁色》是一部壮丽而宏大的长篇小说,是集中体现三岛由纪夫古典主义美学的佳作。三岛由纪夫在推进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将和“幽玄”、“物哀”、“寂”相关的日本古典主义元素不露痕迹地加入其中,为小说营造出浓厚的日本古典主义氛围,也为小说人物性格的塑造增添色彩,还为小说所表达的主旨奠定了基础和底蕴。通过分析,能更清楚地了解这些小说中出现的日本古典元素,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小说所要传达的美学概念和时代精神。同时,由于《禁色》中还存在诸多希腊古典主义的元素,所以关于小说的日本古典主义的分析研究也能也为小说希腊古典美学的研究提供参照。

[参考文献]

[1][日]三岛由纪夫.我青春漫游的时代[M].邱振瑞,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127.

[2]方爱萍.论日本民族的“物哀”审美意识[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3][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63.

[4][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

[5][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96.

[6][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54.

[7][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07.

[8][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274+463.

[9][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5.

[10]王向远.论寂之美一日本古典文艺美学关键词“寂”的内涵与构造[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2).

[11][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68.

[12][日]三岛由纪夫.禁色[M].陈德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115.

[13] 方海锦,吴冬蕾.禅与枯山水以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8):74-75.

[14] 王向远.论日本美学基础概念的提炼与阐发——以大西克礼的《幽玄》、《物哀》、《寂》三部作为中心[J].东疆学刊,2012,(03):1-7+111.

[责任编辑:盛暑寒]

On the Elements of Japanese Classicism in the Novel "Forbidden Color"

DING Xiaowei

(NanJing Institu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anJing JiangSu 210000,China)

Abstract: Yukio Mishima's novel “Forbidden Color” is a masterpiece which combines Japa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with Greek classical aesthetic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use of Japanese classical elements in the novel “Forbidden Color”, taking the three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aesthetics, that is, " Mononoaware " in the dynastic era, " yugen " in the middle ages, and "sabiwabi" in modern times as clues. First of all, it extracts many Japanese classical elements in the novel, and then corresponds these classical elements with the three major aesthetic concepts respectively.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aesthetic concepts and various classical elements, this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Japanese classical temperament of the protagonist in the novel, and understands the overall Japanese classical atmosphere of the novel. Finally,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Japanese classical elements in the novel “Forbidden Color” is clarified, whi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ly and correctly understanding the novel characters and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conveyed by the novel.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Greek classical aesthetics in the novel.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it also shows the presentation way of Japa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concept in modern literary works and its influence on modern literary works.

Key word:Yukio Mishima; forbidden color; Japanese classical aesthetics

收稿日期:2020—07—08

基金项目:2018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三岛由纪夫禁色中的古典主义”(编号:2018SJA0385)。

作者简介:丁晓伟(1980—),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日本近现代文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