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分析

2020-12-08 10:51史春娟
数码设计 2020年16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家国情怀重要意义

史春娟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认识和了解世界历史发展背景以及世界各地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人文素养以及个人素质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家国情怀是初中历史学科中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必须要具备的重要素养。在现代化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历史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时空观念以及唯物历史等五个重要素养,其中家国情怀是五大素养中价值最求的目标。对此,初中历史教师想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要结合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学情,积极探究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路径,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家国情怀;重要意义;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6-0221-01

国和家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有家才有国,有过才有家。在新时代背景之下的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要拥有过硬的知识技能,更是要具备良好的核心素养以及家国情怀,这样的人才培养观念才符合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初中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通过初中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体会到前人的智慧,深入学习国家与世界历史发展背景,并且能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到很多看似平凡的人为国家发展以及历史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此,初中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阵地,也是家国情怀的载体。但是在现如今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在素质教育政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以及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具备高素质的优质人才。

1 在初中例数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要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这一要求的提出对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也推进了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以及人格塑造,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重要帮助。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形成了多种中华民族优秀品质,我国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受到了外来国家的侵略和剥夺,在面临着国家危机和生死存亡的时刻,中华民族儿女奋勇杀敌,为祖国英勇牺牲的精神值得我国每一个中华儿女学习和敬佩[1]。但是在信息时代,有部分学生受到多种外来信息的干扰,过于依赖网络,对国家历史发展和我国的优秀民族精神与文化并不了解,缺乏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对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作为重点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了解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与爱国精神,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路径

2.1通过前人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时代精神。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现如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现代化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这更需要培养我国青少年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良好时代精神。对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和利用前人艰苦卓绝、不畏牺牲的历史爱国时间,注重对学生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内容的时代精神培养。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有很多能够充分体现改革与创新时代精神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2]。例如,在“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历史人物与事件,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提问学生:相比于之前所学过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学习西方国家的内容以及学习的深度都有哪些变化?在这一历史事件中的历史人物梁启超、康有为等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品质?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之前所学习的相关历史事件,比如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等进行交流和思考,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到维新派在学习西方内容上有创新,能够深入体会到梁启超、康有为等历史人物身上忧国忧民,为救国而英勇奉献的伟大爱国主义情怀。

2.2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缺乏丰富的生活阅历,相比于课本中所记载的世界各国历史以及我国的历史,大部分学生都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故事以及历史人物更感兴趣,因为学生在自己的家乡长大,最熟悉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乡。对此,教师可以在乡土历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比如,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相关历史人物和事件以及家乡的乡土历史故事,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家乡的标志性建筑或者是家乡有名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等,之后再引出历史人物,通过家乡历史时间反映国家历史,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3]。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大生集团的钟楼图片,以此引出状元实业家张謇,之后教师再 为学生详细讲解张謇这个人物的个人事迹,在课外时间带领学生参观他的故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能够深入体会到张謇身上的精神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以及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素养,并且能够强化学生建设美好家乡的使命感。

3 结语

综上可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初中历史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而家国情怀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能够为我国社会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初中历史教师要立足于教学中的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內涵,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积极思考和探讨,让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的变迁与发展,让学生能够深入认识到现在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从而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实现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秦霞. 家国情怀素养落地之初中历史主题教学[J]. 科普童话, 2020, 000(003):P.13-13.

[2]樊平. 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 华夏教师, 2020, 000(002):15-16.

[3]林小梅. 初中历史课堂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J]. 当代教研论丛, 2020(3).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家国情怀重要意义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提升党员素养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及其施工建议
浅谈少先队员荣誉感、 责任心的培养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浅析我国生态旅游管理的现状及其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