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皮山县苏玛兰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2020-12-09 17:44金玉峰
新疆有色金属 2020年2期
关键词:塔格热液铜矿

金玉峰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 乌鲁木齐 830011)

1 区域地质矿产特征

矿区位于铁克里克铁、铜、银、锰、金成矿带中(Ⅳ)-布琼铁、锰、金、铅锌、煤炭、石膏、自然硫成矿亚带中(Ⅳ-1)。成矿带内出露地层古元古界喀拉喀什岩群、埃连卡特岩群绿片岩相变质岩和古生界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侵入岩主要为闪长岩、闪长玢岩小岩体、辉绿岩小岩体、岩脉。成矿带内构造活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的有利地带。带内1∶20万化探异常以Cu、Ag、Mn、Au、Fe2O3为主,同时伴有Zn、Co、Li、Y、Pb、La 等元素,异常规模大、强度高、元素组分多、浓集中心清晰。在铁克里克隆起带上分布着较大规模的Au、Cu 元素异常,显示该区内具有金、铜矿找矿前景。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古元古界埃连卡特岩群b岩组(Pt1Ab),长城系塞拉加兹塔格岩群(Chsl),蓟县系博查特塔格组b 岩段(Jxbcb),蓟县系苏玛兰组(Jxsm)及第四系(Qhpal)。含矿地层为长城系塞拉加兹塔格岩群(Chsl),分布于测区西部,长约1千米,宽约2.5千米,产状165°~270°∠50°~75°,与南部长城系塞拉加兹塔格岩群和蓟县系苏玛兰组地层均为断层接触,出露地层主要为变玄武岩(mbs)、变安山岩(mas)。

2.2 构造

矿区处于铁克里克北缘断裂带以南,铁克里克断隆带经历多期次、多机制、多旋回的构造演化历史,各地质体中构造形迹相互叠加、干涉和改造,铸就了区域内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其中吐孜艾格勒断裂范围较大,横贯全区,北西角为三条近乎平行的断层,呈北东向分布,断裂北盘为基底岩片古元古界埃连卡特群,南盘为蓟县系博查特塔格组碳酸盐岩建造,南则以发育的次级断裂博查特塔格组碳酸盐岩建造切割为多个断块。主断面产状为210°∠58°,次级断裂面产状195°~210°∠45°~55°,断裂带内构造岩为构造片岩、断层角砾岩、构造碎裂岩及炭质断层泥,顺断层带发育透镜状石英脉。

3 矿体特征

苏玛兰铜矿点,宽50~500 米,长约1.1 千米,产状250°~280°∠55°~75°,在变玄武岩局部裂隙面和石英脉中见有孔雀石矿化,主要呈薄膜状间断分布,通过地表工程进行揭露,圈定ⅠCu铜矿体,矿体长约700米,宽4.4~9.0米,产状250°~270°∠60°~75°,铜品位在0.20~0.30%。

4 矿石质量特征

4.1 矿石矿物成份

矿区内矿石矿物主要原生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次生金属矿物有孔雀石和褐铁矿,现将主要的金属矿物、脉石矿物及其共生组合、嵌布特征叙述如下:

(1)原生金属矿物

黄铜矿:呈铜黄色,在地表微量,微粒状,粒径<0.5毫米,零星偶见,分布在变玄武岩岩石裂隙面中,与黄铁矿伴生。

黄铁矿:浅黄色,金属光泽,半自形粒状,结晶粒度粒径0.01~0.08毫米,内部有少量孔洞及裂隙,局部呈不规则碎粒状,与黄铜矿共生。

(2)次生金属矿物

孔雀石∶翠绿色,呈不规则粒状,具翠绿色内反射,也见呈薄膜状分布于岩石表面。

褐铁矿∶红褐色、褐黑色,多呈隐晶质,为微细脉状充填于岩石裂隙中。

(3)脉石矿物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等。

4.2 矿石结构构造

(1)矿石结构

矿区矿石可分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和它形粒状结构,现将各类主要矿石结构的特征分述如下:

(a)它形晶粒状结构

它形晶粒状结构是矿区矿石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类型,黄铜矿呈粗细不等的他形晶粒状产出。

(b)半自形粒状结构

矿石中常见的一种结构,金属矿物黄铜矿、黄铁矿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半自形粒状形态,多呈细粒状和微细脉状产出。

(2)矿石构造

地表所见孔雀石呈微细网脉分布于岩石裂隙中。

5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5.1 控矿因素

矿区处于铁克里克北缘断裂带以南,铁克里克断隆带经历多期次、多机制、多旋回的构造演化历史。宏观上受控于区域性大断裂,其北西向、近东西向次级断裂控制了矿化带的展布,微观上次级断裂派生的节理、裂隙,控制了矿体的产出、分布和矿化强度,是成矿的主要控矿因素。

5.2 矿床成因

通过对苏玛兰铜矿点的初步研究,发现铜矿化体均产于长城系塞拉加兹塔格岩群变玄武岩地层,通过地表工程揭露,圈出了1条铜矿体,规模较小,矿体主要富集于变玄武岩裂隙面及石英脉中,由此可以推断铜矿化体明显受构造及热液活动控制。断裂不仅控制构造演化和沉积建造的展布,而且还具有直接导岩、导矿作用,是含矿热液运移的主要通道。次级构造不仅是含矿热液的运移通道,还是容矿的良好空间,密集的断裂、裂隙控制了矿体的就位及富矿形成。受区域构造推覆作用,在断裂活动过程中派生了规模较大且密集的羽状张裂隙,形成了良好的储矿空间,同时构造运动使岩石发生破碎、节理发育,形成了良好的容矿空间,赋矿热液在断裂带运移并在断裂带、裂隙、节理交代充填,富集形成了细脉状、薄膜状铜矿化体。因此,初步认为矿区成矿类型为构造热液型铜矿。

5.3 找矿标志

(1)含矿岩性为变玄武岩及石英脉;

(2)构造标志:含矿岩石分受构造作用明显,岩石构造裂隙发育;

(3)蚀变标志:含矿岩石及围岩普遍具明显的热液蚀变现象,其中绿帘石化、绿泥石化、褐铁矿化等蚀变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4)矿化标志:孔雀石化和黄铜矿化是直接的找矿标志。

综上所述,铜矿体与变玄武岩和石英脉密切相关,矿化普遍发育在石英脉与围岩接触面及岩石裂隙面部位,局部可见热液蚀变的绿帘石化、褐铁矿化,热液来源可能与测区内构造活动有关,经过构造作用改造,铜元素在裂隙面富集形成。初步对矿区地物化资料分析,与构造热液型铜矿的特征相似,通过现有的工程控制,地表发现铜矿体,所以通过进一步工作该区具有寻找构造热液型铜矿床的潜力。

猜你喜欢
塔格热液铜矿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Micro Tug1 小小塔格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乱扔东西的塔格叔叔
通心木
通心木
内蒙古自治区黄花窝铺乡达赖沟一带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河南省灵宝秦南金矿区金矿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