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临床病理特征和相关癌变因素的分析

2020-12-09 06:03王丽萍丛春莉王宏霞岳宏宇郭晓艺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内瘤分型直肠

王丽萍,陈 平,丛春莉,王宏霞,岳宏宇,郭晓艺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指直径在10mm以上、呈侧向生长的一类特殊类型的大肠腺瘤,具有相对独特的形态学特征,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密切,本文通过观察LST的临床和内镜下特点,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确认腺管开口类型,判断病理结果,评估病变浸润深度,进一步探讨LST的相关癌变因素,为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确诊的结直肠LST的病灶100处,病人92人,多病灶8例,病人年龄17~83岁,平均年龄59.66岁,其中男性58人,女性42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多为排便习惯或大便性状的改变,腹部不适、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偶为健康体检发现。

1.2 方法

常规内镜检查,发现LST病灶后,进一步确认LST病变部位、大小,根据内镜下形态学表现,分为两个类型[1]:颗粒型LST(LST-G)和非颗粒型LST(LST-NG),二者再细分成四个亚型,颗粒型分为颗粒均一型(LST-G-H)和结节混合型(LST-G-M),非颗粒型LST进一步分为扁平隆起型(LST-NG-FE)和假凹陷型(LST-NG-PD),然后通过放大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BI)判断:浅表结构、腺管开口、血管形态,依据工藤1996 pit分型标准[2],腺管开口(pit pattern)分为Ⅰ、Ⅱ、Ⅲs、ⅢL、IV、Vi、Vn类型,初步判断病理类型及病变浸润深度,并且根据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进一步证实病理。

LST病理组织学可能为腺瘤或锯齿状病变,有粘膜下浸润的风险,甚至癌变,LST主要以腺瘤为主,包括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腺瘤,锯齿状病变包括增生性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SSA/P)。病理类型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dysplasia LGD)、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dysplasia HGD)、黏膜下癌(SM)。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轻中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早期结直肠癌指局限于结直肠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癌,其中局限于黏膜层的为黏膜内癌,浸润至黏膜下层但未侵犯固有肌层者为黏膜下癌[3]。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应用Fisher确切检验法,P值<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及直径

在100处LST病灶中,根据内镜下形态分型,颗粒型共55例,其中LST-G-H占25例(25%),LSTG-M占30例(30%),非颗粒型共45例,其中LSTNG-FE占34例(34%),LST-NG-PD占11例(11%)。病灶直径,以20~30mm的病灶数量最多(35%),10~30mm的病灶数量占比达66%,其次为直径≥40mm的病灶(22%)。发病部位中,直肠占比36%,其次为升结肠,占比18%,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LST病变部位及直径比较

2.2 病理特征及腺管分型

病理组织学主要为管状腺瘤(50%),病理类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例最多为69%。另外,腺管pit pattern分型,颗粒型主要以IV型最多,非颗粒型的扁平隆起型以Ⅲ型为主,假凹陷型以ⅢL、ⅵ为主,统计学分析四种亚型的病理特征及腺管分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

表2 LST病变组织学类型比较

表3 LST病变病理特征及腺管分型比较

2.3 癌变及浸润深度

对其中31处早期癌的病灶进行进一步分析,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D)共25例: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和黏膜内癌;黏膜下癌(SM)6例,其中,病灶直径≥40mm占比45.2%(16/31),内镜下形态以结节混合型多,pit pattern分型以IV、V型为主,6例黏膜下癌,结节混合型和假凹陷型各3例,pit pattern分型以V型为主,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黏膜下癌的pit pattern分型,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31例早期癌LST特征比较

3 讨论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LST认识的深入,尤其是放大内镜结合NBI辅助染色技术的应用,可以清楚的观察到黏膜表面的微细结构,用于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筛查及鉴别,提高了LST病变的检出率,并且能够判断病灶的范围,对病变诊断、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意义[4~7],进一步决定治疗方针:需行内镜下切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还是需外科手术[7,8]。

本组LST资料中,男性病人多,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为多发人群,故肠镜检查时,尤其是老年人群,需格外注意LST存在,尤其是一些隐蔽部位及类型:如回盲部及直肠近肛门口处这些部位的病灶,可翻转内镜仔细观察,对于非常扁平的LST,肠镜检查时,容易漏诊,用NBI仔细分辨,尤其是对于较大的结节混合型病灶,其基底部常有扁平的颗粒状病灶、甚至鸡皮状改变等。

从发病部位看,病灶以直肠最多,从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从内镜下形态分型看,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以扁平隆起型最多(34%),其次为结节混合型(30%),其中,扁平隆起型病灶当中,以直径小于30 mm为主,且多发在右半结肠中,这与韩国学者观点一致[9];在结节混合型30处病灶中,以直径≥40 mm为主,且多数生长在直肠,这与国外学者观点一致[10,11],结节混合型易发在直肠,扁平隆起型更好发在结肠,这可能与直肠与结肠生长环境及生长方式差异有关。日本学者Saito认为[11],颗粒型直径大,尤其是结节混合型直径≥40mm占比高,直肠LST多形成大的结节,提示直肠LST可能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

本文LST病灶中,病理类型主要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比例最高,组织学类型主要为管状腺瘤;从内镜形态看,各亚型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从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颗粒均一型以管状腺瘤最多,结节混合型则以绒毛管状腺瘤最多,扁平隆起型以管状腺瘤最多。本文的pit pattern分型中,其中颗粒型主要以Ⅳ型最多,尤其是结节混合型更明显,非颗粒型的扁平隆起型以Ⅲ型为主,假凹陷型以ⅢL、ⅵ为主,通过LST的内镜下的形态pit pattern分型,初步判断其病理学特征。

本资料中11例为假凹陷型LST,病灶相对较小,多数直径小于30mm为主,直肠最多发,腺管开口主要为ⅢL、V型为主,病理类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例高,其中1例48岁女性病人,1年前检查发现结肠多发息肉,未重视及治疗,1年后复查时发现,原本为扁平隆起型的回盲部LST病灶已经演变成扁平凹陷型,且病灶中间略凹陷发红,腺管开口显示V型,超声内镜明确有黏膜下层受累,外科手术证实,病灶侵及浅肌层,由此看来,随着LST病灶的逐渐生长变大,内镜形态及侵袭性也随之变化,故认为结直肠LST,其生物学恶性程度与生长方式有关[11,12]。对于内镜下发现假凹陷型LST,应注意其潜在恶变可能,故应高度重视该类型,应尽早予以治疗。有学者认为,LST病理类型为T1期早癌中,假凹陷型病变比例高,故假凹陷型病变具有更大的侵袭性及更易发生黏膜下深层浸润癌[12]。

本研究的31例癌变的病人之中,发病部位以直肠最多,占比51.6%(16/31),同时,癌变的LST直径以40mm以上16例(51.6%),提示直肠LST具有更高的恶性潜能,同时随着LST病变直径逐渐增大,其生物学行为逐渐发生改变,发生癌变的风险增高,尤其是直肠的大的结节[10,11]。Myung认为[12],根据LST病灶大小、部位、腺管开口类型、内镜形态亚型可以预测其组织病理学分级,LST预示不良的组织病理学的情况:较大的病灶、远端位置、鸡皮状的黏膜、凹陷病变等。

31例病人中,pit pattern分型Vi/Vn占比38.7%(12/31),内镜形态主要为结节混合型13例(41.9%),假凹陷型9例(29%),显示出该两种亚型癌变发生率高,韩国和日本学者认为[9,13],通过NBI仔细判断和区分pit pattern V型,是具有非侵袭性的Vi/Vn还是侵袭性的Vn,从而判断病灶是浅层的黏膜下癌(病灶浸润黏膜下层<1000μm,PT1a),还是深层浸润的黏膜下癌(病灶浸润黏膜下层≥1000um,PT1b),通过判断pit pattern和病灶浸润的深度,进一步决定治疗方式,如果没有深部的浸润,可考虑行内镜下整块切除,否则需外科手术切除[7,9,13],这对我们LST内镜的诊断及pit pattern分型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Yamashita认为[14],对于结节混合型组,病理为T1期早癌中,黏膜下浸润发生率高,不能内镜下治愈性切除比例高于其他亚型,并且复发风险高。在Bogie的Meta分析中指出[15],各亚型间黏膜下浸润率存在差异,LST各亚型发生SM1的风险分别为:假凹陷型:31.6%,结节混合型为10.5%,扁平隆起型为4.9%,颗粒均一型为0.5%。

31例癌变的LST病人中,25例合并结肠多发息肉,其中有4例为多灶或多源癌,包括2例结肠癌切除术后,再发LST恶变;1例同时发现多灶LST,ESD切除后,病理均为黏膜内癌,1例直肠LST恶变浸润至黏膜肌层,另外一处病灶为升结肠LST,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文献显示[13],有大结节或者凹陷的亚型有很高的多灶浸润风险。故我们在内镜检查是,还应该注意LST多病灶的可能。

总之,我们在内镜诊疗过程中,应该重视及仔细分辨LST及其内镜下多样化的表现,甄别其形态及类型,通过放大内镜结合NBI观察病灶表面的微细结构、腺管开口、表面微血管形态等判断病变浸润深度,实时预测组织病理学,鉴别病变为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通过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针,对于结节混合型及假凹陷型,更需格外重视其侵袭性,谨慎选择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内瘤分型直肠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胃镜活检对胃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CT在早期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临床分型的应用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LEEP刀联合rb-bFGF凝胶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治疗价值
宫颈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中P16、ki-67免疫组化检测的应用价值
复杂分型面的分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