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2020-12-09 05:22雷达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优良率关节镜踝关节

雷达

【摘要】目的:研究关节镜下治疗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样本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40例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治疗,研究分析40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5%。结论: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诊断及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节镜;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102-01

运动损伤是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主要致病原因,患者受病情影响,踝关节软组织嵌入,关节活动期间摩擦导致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局部组织交锁,踝关节跖屈及背伸功能受限[1]。关节镜下治疗该疾病是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的治疗方案,可减少术中创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1年时间内收治共计40例该疾病患者资料的研究分析,重点探讨关节镜下治疗的实际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3月为本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年3月为本次研究终止时间,研究样本数量共计40例,全部患者均符合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临床诊断标准,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范围为22-54岁,年龄均值为(38.69±4.55)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9-20个月,均值为(11.05±2.44)个月。40例患者中左侧19例,右侧21例,主要临床症状为前踝肿胀、疼痛,步行时疼痛加重,将X线片检查,10例患者边缘形成骨赘、关节间隙宽度降低,6例患者踝穴宽度增加。MRI检查11例患者骨软骨损伤、软骨面不光滑,17例患者踝关节腔内积液。

1.2方法

全部40例患者均行关节镜下治疗。(1)术前准备:术前对踝关节血管神经走行、关节镜入口、骨性标志等进行详细标记。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仰卧位,患侧肢体驱血,气囊止血带充气,选用我院关节镜完成手术操作。(2)术中各项操作:入路孔为踝关节前外侧、前内、附加孔,利用生理盐水扩张关节,置入关节镜,徒手完成对抗牵引。关节镜踝关节检查顺序为胫距关节、胫骨、距骨关节面、距骨外侧沟、距骨内侧沟等,经关节镜检查可见患者滑膜充血性水肿,部分患者受撞击影响,含铁血黄素增加呈黄褐色或呈绒毛状。医师术中引导患者完成踝关节跖屈及背伸等被动运动,观察距骨与胫骨骨赘撞击。将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利用刨削刀清除,配合采用等离子刀对滑膜进行止血与清理。关节镜辅助下对骨赘进行磨削,操作中磨钻鞘背对软组织,正对骨赘,调节负压吸引器,避免吸力过大引发足背血管神经损伤,影响手术视野清晰度。磨削期间需进行踝关节跖屈及背身等被动运动,详细观察踝关节撞击情况,如患者跖屈及背身等被动运动自如,胫距关节无撞击可停止磨削。完成磨削操作后待患者关节间隙增大,可将关节镜插入内部,观察骨损伤情况,如患者胫距关节损伤软骨面下方骨踝裸露需进行创面清理,将软骨及碎屑清除,使用等离子到进行软骨损伤创面清理,依据患者软骨损伤情况进行微骨折治疗。完成上述操作后于关节镜下进行撞击试验,如前外侧踝关节内部无撞击,可进行关节冲洗及小切口缝合。(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使用弹力绷带包扎踝关节,术后2d可指导患者完成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术后7d协助患者完成下床行走。

1.3评价标准

评估组间临床治疗优良率,以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为标准,指标包括优(踝关节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良(运动后踝关节轻度肿胀及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可(与治疗前相比,踝关节功能改善,存在疼痛及肿胀等症状,对日常生活影响轻微)、差(不符合上述标准),优良率=(优+良)/40。

2 结果

术后对40例患者进行随访,时间范围为4-21个月,均值为(12.19±4.47)个月,40例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无复发病例,其中优19例,良18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37/40)92.5%。

3 讨论

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主要是指胫骨及距骨骨赘撞击,属软组织撞击相关疾病,患者主要症状为踝关节活动受限、疼痛、肿胀等。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致病原因为踝关节扭伤导致外侧沟组织损伤,对应部位产生瘢痕、肥厚、增生,外侧沟内部受到撞击,进而导致外踝部位疼痛等症状,该疾病采用保守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为此需在确诊后实施手术治疗[3]。

本次研究数据显示,40例患者经关节镜下治疗后优良率为92.5%,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无复发病例,提示关节镜下治疗该疾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发病的根本原因为踝关节产生扭伤后外侧沟组织受损,产生增生、肥厚、炎症反应,并形成瘢痕,外侧沟内在撞击作用下导致踝关节产生肿胀及疼痛等症状,手术治疗需以此为基础,清除撞击因素,提高治疗效果。与常规开放手术相比,关节下治疗创伤面积小,可预防术后黏连及瘢痕,能够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提高恢复效果[4]。关节镜具有诊断及治疗的双重作用,可对增生的瘢痕及骨赘有效磨削,清除影响关节活动的骨性阻挡物质,也可清除软骨降解微粒及碎屑,改善踝关节内环境,调节关节功能,清除关节交锁因素,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为提高关节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医师需详细探查胫距关节及胫腓关节游离体及残余软组织情况,避免其陷入患者关节腔内部间隙引发撞击綜合征。探查胫骨下端增生情况,利用微骨折法处理距骨关节面软骨区域,以此来促进纤维软骨形成。控制踝前滑膜切除量,避免对足背神经及动脉造成损伤[5]。术后需多次对踝关节进行背屈,确定撞击因素完成清除。手术疗效及预后效果与是否存在软骨退变及具体退变程度相关,医师需加强术前评估。

由此可知,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患者采用关节镜诊断及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衡,陈宇,弋卓君,等.小切口直视下全修复策略治疗闭合Lauge-Hansen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J/OL].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7

[2] 王立伟,曹光磊,刘利民,等.外固定架融合和加压空心钉融合治疗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J].北京医学,2020,42(03):197-200.

[3] 田林涛.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07):1229-1231.

[4] 陈明亮,周耀君,谷成毅,等.开放与关节镜下改良Brostr?m术式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的对比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20,39(02):104-110.

[5] 邹运璇,朱永展,沈国栋,张宏宁,李雪,尹航.全踝关节镜下改良brostrom手术治疗踝关节慢性不稳定[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20,20(01):67-71.

猜你喜欢
优良率关节镜踝关节
中医辅助对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镜术后康复的治疗效果
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后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
崴脚可不是小事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足部按摩(二十二)
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软骨瘤病诊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