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应对策略

2020-12-09 05:35王红岩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关键词:土地整理分析探讨生态环境

王红岩

摘 要: 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实现健康的可持续性利用,进而保证土地利用率能够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维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以及推动社会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也非常重要,应极力避免或者降低因为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而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农业源污染问题以及水资源浪费问题等。因此,本文便针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土地整理;保护问题;应对策略;生态环境;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017

前言: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发展来讲,土地一直都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载体。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步买入新常态,使得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正在不断减少,所以实施土地整理工作属于维持我国耕地动态平衡的一个关键措施和手段。但是在对土地进行整理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产生相应的影响和破坏,而为了能够对生态环境做出有效保护,使得经济发展能够和生态环境统一协调,必须要注重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并且采取有效对策将这些问题解决甚至消除。

1 土地整理工作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研究

1.1 能够对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时,如未能够通过科学的统筹以及设计很容易对相应区域的水资源分配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非常容易给当地的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1]。例如:水利水电工程,如果规划设计不够合理,便能够对水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如:在流域上方搭建蓄水工程,那么大量的水资源便被坚固的堤坝拦截在上游,这使得下游区域的水资源难以得到径流补给,导致原有的水系机构很容易遭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同时区域内的耕地用水与水资源分配之间也非常容易产生矛盾,进而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产生不利影响。

1.2 能够对原有植被造成不利影响

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便不可避免地对相应地区的荒山以及植被展开处理工作。这样做虽然有效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但同时也会对该地区原有的植被产生严重破坏,从而使得该地区的生态平衡被打破,这样一来物种的丰富性也会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化农业生产也能够对自然环境产生较为严重的破坏,如:农药、化肥以及高科技机械等,都能够导致生态环境变得越发脆弱,甚至有可能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极为不利。

2 针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 积极制定能够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约束的相应政策

为了能够在对土地进行整理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做出有效保护,首先,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在对土地进行开发以及整理之前,对所要开发以及整理的地区做出一个整体性的评估以及可研报告,以此来保证土地整理工作的可行性[2]。其次,相关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用以约束、指导以及管理相关从业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同时对当地的水文、地质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等各个方面现状展开综合分析,并且对于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有可能对这些方面造成的破坏以及污染问题做出一个有效的评估,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尽力去避免产生污染和破坏,相关政府部门应将这些内容纳入到相应制度制定中去,以此保证土地整理工作能够科学合理地开展下去。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还需要制定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以及法规,在土地整理工作中一旦出现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破坏的情况,依据政策以及法规进行追责,并且强制相关工作单位对土地整理项目方案展开重新规划,直至探索出能够保证经济与生態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方法或者策略之后才能够继续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2.2 注重土地整理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对于土地整理来说,保证生态平衡是一重要前提。所以,在对土地进行整理工作时,需要考虑到后备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并作出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对此,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整理目标的可行性、具体实施的实效性以及注重整理措施的综合性,坚决杜绝盲目的不断扩大耕地指标。针对任何土地整理项目都应该对土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生态环境展开可行性研究以及论证[3]。需要注重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配置,构建一个严格的生态环境风险责任制,要把土地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保护、补偿以及修复等相应成本充分纳入到土地整理工程项目的预算当中去。而在土地整理工作切实开展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循一个区域内的生态系统中循环再生原理以及物种共生原理,以此来不断对土地整理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如:结合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合理选择能够在当地种植的优良树种,构建人工植物群落,科学调整群落当中的物种结构,使得植物能够和环境产生良好的协调平衡状态以及互相制约状态,这样便可以保证土地整理的过程中实现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2.3 注重维持生物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相应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不但可以有效避免相应区域内的土地收受到侵蚀,促进养分的交换以及循环,同时还对净化环境污染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之前,需要重视对敏感性物种以及关键性物种的生存地进行保护,以此来维持生态平衡以及物种的多样性,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保证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从现状来看,土地整理属于我国极为重要的改造项目。尽管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目前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过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及不足之处未能有效解决,使得生态环境依然在不断地恶化,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土地整理工作者应重视土地整理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合理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缓解甚至消除,以保证经济发展能够与自然环境实现良好的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 刘瑞军.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8,33(1):126-127.

[2] 吴勇,周珊.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南充市S镇为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4):37-42.

[3] 周锋.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探讨[J].环境与发展,2019,31(1):14-15.

猜你喜欢
土地整理分析探讨生态环境
浅谈土地开发整理
基于制度变迁视角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研究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核电厂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