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020-12-09 05:35杨立伟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重要性

杨立伟

摘 要: 环境监测手段运用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必要性,因为环境监测工作可以提供精确性与实时性的环境污染数据,准确反映环境生态情况,有助于当地环保部门杜绝盲目开展生态保护工作的情况。具体在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工作环节中,环境监管部门应当深刻认识环境监测的意义与价值,合理运用环境监测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030

环境监测的技术手段具有全面监控生态污染状况的意义,因此构成了环境监管部门必须要实施的常规监测工作。在目前的现状下,环境监测的具体实施手段以及监测技术平台都在不断得到完善更新,展现了生态环保工程中的环境监测重要实践地位。并且,环境监测工作还具有提前预测生态污染风险的功能,对于全面增强生态保护实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1 环境监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1.1 环境监测的基本特征及含义

从基本特征角度来讲,环境监测工作的含义就是监测技术人员在全面调查区域环境污染状况的前提下,运用专门监测仪器以及监测污染手段来布设环境监测点位,定期收集环境生态污染的相关数据样本[1]。经过以上的监测数据汇总以及数据收集环节以后,环境监测部门还需结合智能化软件给出的自动分析结论,判断生态污染的总体状况,制定整治区域环境污染以及防控区域生态恶化的科学决策。因此可见,环境监测工作本身可以为环保决策提供必需的监测数据保障,提前查找生态污染风险。

近些年以来,环境监管部门针对环境监测工作已经达到较高层次的重视度,现有的环境监测手段也在逐步达到健全与成熟。技术人员对于实时采集得到的生态污染数据在汇入网络处理平台的基础上,能够实现数据分析的精确性提升目标。对于各个监测时间节点而言,地区生态污染状况以及环境污染强度相关数值都是不断波动的,无法运用人工汇总与监测的手段来采集全部的环境生态数据。为了实现完整覆盖的生态污染数据采集目的,作为环境监管机构必须要通过信息化的渠道平台才能实现。

1.2 环境监测工作在保护生态环境领域的重要实践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决策手段如果要体现精确性,则不能缺少环境监测手段用于提供保障。从根本上来讲,环境监测工作具有客观性的量化特征,对于人为判断导致的主观认识误差能够充分进行避免[2]。环境监测人员目前由于具备智能化的污染监控平台,因此杜绝了生态监测操作误差,有效保证了生态监测数据的精准程度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构成了生态保护中的重要因素,环境监测部门只有在科学监测生态污染数据的基础上,对于区域生态污染状况才能形成准确判断,据此给出科学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目前环境监管部门已经将智能化平台全面覆盖于环保工作的各个开展环节,运用自动化的手段来生成污染测评报告,制定出完善程度较高的环境污染控制决策。环境生态保护的各项重要实践决策都必须依靠网络平台作为支撑,关键就是要全面运用并且合理引进智能化监测平台。环境监管部门在修复生态污染以及开展日常的环境监管工作时,必须要投入环境生态保护资源作为基本物质支撑。现阶段的信息化自动监控技术手段允许环境监管部门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环境治理领域,充分节约了生态污染监控过程的人力成本与时间成本,确保生态污染数据能够在短时间里得到精确的汇总,有助于环保部门运用直观的角度来判断环境污染状况。并且,环保部门及其业务人员必须在根本上提升自身的信息化业务素养,善于结合环境监测数据来预测区域污染状况。

2 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运用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思路

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要建立在准确判断生态环境恶化程度与状况的前提下,否则将会造成盲目整治环境污染的现象,消耗大量的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資源,而且违背了环境生态整治的宗旨目标。由此可见,生态保护实效性的提高不能缺少环境监测手段作为支撑[3]。具体在实践中,环境监测部门以及业务人员应当充分重视以下的环境监测运用要点:

2.1 健全环境监测的保障机制

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层面实践措施如果要深入予以推进,那么最根本的保障与前提就是要完善环境监测支撑制度体系,运用制度监管的做法来约束相关环保部门,督促环境监测的业务人员履行自身职责。

2.2 完善智能化的环境生态监测平台

环境监测领域的人工数据收集以及数据汇总手段目前已经不再具备适用性,因此必须要更换为智能化的环境污染自动监测平台,运用智能化的自动监测方式来展现环境污染状况,对于准确的环境生态治理决策予以最大化的保障。与原有的环境监测人工处理手段相比,依靠智能化手段的环境监测实践运行平台更加可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程度,对于提供科学的生态保护决策支撑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2.3 依靠环境生态预警手段来防控生态恶化后果

生态预警机制的本质在于提前预测生态污染风险,结合当前时期的环境监测数据来判断区域生态环境是否超出了预警限度,进而给出预警监测信号,对于应急性的区域环境保护预警机制实施全面的启动处理。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很多的环境监测要点,并且环保部门需要分析海量的环境监测结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各项决策形成过程都必须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而达到数据资源分析成本节约以及生态保护决策精准性提升的良好效果。环保部门主要依靠网络数据化的手段来汇总多种类型的数据信息,通过实施数据整合的做法来汇总各项数据信息,对于数据规律性予以准确的归纳。环境监管部门对于信息化平台已经运用在处理各项日常业务中,充分显示了信息化平台融入行业实践的意义。

结束语: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实施要点包含环境成本采集、环境数据监控、生态污染预警以及环保决策制定等。环境保护领域的环境监测技术手段具有阻止生态环境恶化以及消除生态污染隐患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实践中,环境监管部门对于环境监测工作应当给予更多重视,有效推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战勇.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具体措施分析[J].智慧中国,2020(05):68-69.

[2] 王磊.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与措施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09):71.

[3] 岳俊英.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探究[J].花卉,2019(14):293.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环境监测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