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沟水库生态地质环境影响评价

2020-12-09 05:35万家宁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关键词:影响评价

万家宁

摘 要: 大渡河流域是长江上江上游岷江水系中最大的支流,地处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四川盆地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大渡河干流在四川境内的水能资源理论开发蕴藏量为2083万kw,是国家规划的十二大水电基地项目中的一个。而瀑布沟水电站是大渡河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下游控制性水库工程,是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开发的关键项目之一。大规模的水电开发,虽带来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也带来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地质灾害;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水质恶化;水库周边植被的减少等。瀑布沟水库规模较大,又位于人口稠密农业发达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因此工程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比较复杂。本文以瀑布沟水电站为例进行生态环境影响研究,以评价时间为节点预测流域生态地质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生态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大渡河流域;瀑布沟水电站;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影响评价

【中圖分类号】TV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037

1 研究区背景

1.1 自然环境概况

瀑布沟水电站位于四川省西部大渡河中游汉源县和甘洛县接壤处,据成都直线距离200km,距上游汉源、石棉两县城分别约28km、80km。坝址在大渡河支流尼日河汇口700米处,下距鸟斯河火车站约8公里。整个水库呈条带状,属河道型水库。

瀑布沟电站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山区,库区地形受青藏高原东南余脉的影响,库区周围群山耸立,中部河谷低平,峰谷落差大多在1500米以上。库区属川西南亚热带气候区,受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气候影响,干、湿季节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在低山河谷区,干热少雨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据水库中部汉源县气象站资料,多年年平均气温17.9℃,1月平均气温8.3℃,7月平均气温25.9℃,多年平均降雨量730.8mm。

大渡河是该区域的最大河流,干流全长 1062m,流域面积77400km2,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 1230m3/s,年径流量 388 亿m3。流域内径流补给来源主要为降雨,少部分为融雪、冰川补给,年内、年际变化平稳。区内地下水类型为裂隙潜水和孔隙潜水两大类。裂隙潜水赋存于两岸岩体中,接受大气降水下渗和地下水侧向补给,由两岸向大渡河排泄。

库区植被属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垂直分带明显,在高程800-2000m地区,植被群落以清香木、沙针多刺灌丛为优势种;在高程2000-3000m地区,上部为冷杉、云杉,下部为细叶青冈、番桦及多种槭树组成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850米以下河谷地区以人工植被为主。

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主要为土质滑坡,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多发育在下更新统昔格达组(Q1x)和第四系松散块碎石土层中。

瀑布沟水电站地处我国中部南北向地震带中南段的东侧。工程区无强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历史上也无5级以上强震活动记载,其地震效应属工程区外围强震活动的波及区。1985 年,经国家地震局全国地震烈度评定委员会审查、国家地震局审定批准,瀑布沟水电站地震基本烈度定为Ⅶ度。

1.2 瀑布沟水电站概况

瀑布沟水电站是国家“十五”重点工程和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是四川省已建成的大型水电站之一,目前国内第五大水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3600MW,多年平均发电量147.92亿kWh。水库正常蓄水位850m,总库容53.9亿m3,其中,调洪库容10.56亿m3,调节库容38.82亿m3,具有季调节能力。

2 研究区内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2.1 自然地质环境影响

(1)降雨量:总的降雨趋势是减少,减少幅度与水库水面宽度成正比。大坝附近减少58.5mm。水库中部开阔地段,减少89.5mm,库尾附近减少76.6mm。

(2)局地气候:由于水体热效应,库周气温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降低0.7℃,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上升0.8℃。库区温度由大渡河两岸向两侧递减,8月温度大于25℃的地区从2000到2015年有增加趋势,特别是东部汉源县8月大于25℃地区明显增加。

(3)水温、水质:水库建成后,由于水面变宽,水流速度变缓,水体中的悬浮物质发生沉降,水体透明度增大,进而导致水体表面温度升高。水库淹没大量的耕地林田后,土壤将释放出大量的营养物质(氮、磷、钾等),蓄水初期,水体中营养物质急剧增加,继而引起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系列变化。

(4)地质灾害:在水库建成后,由于库水位的反复消涨,库岸反复浸泡,在一些岩性松散地带可能会导致岸坡稳定性降低,从而加速库岸的崩塌和滑动,且随着库水位提升,滑坡危险性增加,其中库水位对土质滑坡的影响比岩质滑坡更大。

(5)水文泥沙:瀑布沟水电站是大渡河中游控制型水库,具有季调节功能,水库设有拦沙库容,可有效拦截上游和中游大部分泥沙。在瀑布沟水库建成运行之前,大量泥沙被输送到位于下游的龚嘴和铜街子水库,形成严重的泥沙淤积。瀑布沟水库建成后,有效缓解了下游水库的泥沙淤积情况。

2.2生态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变化:大规模的水库建设将会淹没周边良田、林地、草地和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景观和文物等,造成库区周边的非自愿性移民搬迁,而水库淹没造成的影响,会直接或间接体现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2)植被覆盖度:通过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可知,研究区内植被覆盖度变化不大,明显变化的为水域及湿地面积增加。

(3)生物种类:由于水库的形成,河流水生态体系由“河流型”演化为“湖沼型”,一些喜欢急流浅滩河道生境的鱼类由于失去其原有的栖息地、繁殖场所和食物来源而数量减少,一些喜欢缓流和静水生活的鱼类则大量繁殖。除此之外随着河流水文情势、泥沙、水温、水质等生境因子的变化,鱼类的生存、繁殖也受到了影响。由于水库淹没减小林地面积,影响陆生植物资源,同时也会影响陆生动物的栖息环境。

(4)水土流失:长期的水位变化将改变河流的地形学和沉积学特征,进而影响消落带的侵蚀、物质输送和沉积特性,并有可能在根本上改变消落带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水位下降时,降水溅击、坡面汇流冲刷、水库水位涨退和风浪等外营力直接作用于坡面土壤,导致表土很快流失,坡面沟壑丛生;水位上升后,水体的浸泡、扰动对消落带坡面植物和土壤结构进一步破坏,将加剧消落带土壤的重力侵蚀和冲刷作用。

参考文献

[1] 饶忠立,刘珍海,段开甲.瀑布沟水电站的主要环境问题[J].四川环境,1993(02):6-11.

[2] 周晨阳,脱友才,李克锋,邓云,梁瑞峰.瀑布沟水库水温影响调查[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6,48(S2):27-33.

猜你喜欢
影响评价
气候变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综述
城市交通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及预测技术研究
残膜污染防治与可降解地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营改增”对国企税收的影响评价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探析
浅谈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卫生陶瓷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探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问题研究
公路沿线文化遗产影响评价初探
贵州开阳磷矿开采对洋水河放射性核素的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