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煨脓生肌理论自拟经验方烧伤油对Ⅱ度烧伤感染创面机制再探

2020-12-09 05:22李永超王德秀黎应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1期

李永超 王德秀 黎应春

【摘要】目的:再探经验方烧伤油对Ⅱ度烧伤感染创面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康复新液、湿润烧伤膏换药,治疗组经验方烧伤油外涂创面,比较三组疗效。结果:创面微生物培养、创面疼痛度经验方烧伤油组(a组)与康复新液组(b组)有统计学意义,与湿润烧伤膏组(c组)无统计学意义; CRP、WBC、%NEUT和MDA、SOD时a组与b组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ALB、CD3、CD4和TGF-β1时a组与b组、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验方烧伤油治疗Ⅱ度烧伤感染创面临床疗效较好。

【关键词】煨脓生肌;经验方烧伤油;Ⅱ度烧伤感染创面

【中图分类号】R26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159-02

经验方烧伤油在我科治疗Ⅱ度烧伤感染临床取的较好疗效,前期文献已报道,本着挖掘、传承发扬效方精神, 本研究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期与同道共勉。现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我科收治60例Ⅱ度烧伤创面感染患者,无呼吸道烧伤、休克,未在他院创面处理,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三组,在治疗组中,年龄5-80岁,烧伤面积5%-60%,在对照组中,年龄4-82岁,烧伤面积4%-55%。统计三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和标准

病例来源于黔南州中医医院外二(2)科。病例纳入标准:参考医学教材《外科学》(第7版,吴在德主编)中“外科感染”和“烧伤”相关标准。

(1)浅Ⅱ度烧伤并感染:局部红肿,大小不等水疱形成,水疱皮剥脱,创面红润、潮湿,疼痛明显,表面脓苔附着。

(2)深Ⅱ度烧伤并感染:也可有水疱,创面微湿,红白相间,痛觉较迟钝,表面脓苔附着。

(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大于10×109/L。

1.3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以上标准,通过黔南州中医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授权,患者自愿参加,签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者。

(2)不遵从治疗或治疗过程中断等病例脱落者。

1.5方法

所有患者予抗感染、补液、保持电解质平衡等基础治疗,创面进行常规清创。对照组:①康复新组(b组)于清创后,用康复新液(国药准字Z15020805,内蒙古京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冲洗,并用浸透本品的纱布外敷患处换药。②湿润膏组(c组)用湿润烧伤膏(国药准字Z20000004,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涂擦于创面,厚度约为1毫米,每6小时更换新药,换药前拭去创面上残留物。

治疗组:经验方烧伤油组(a组)用烧伤油均匀外涂创面换药(涂擦一遍为宜),每日3次。组成制备:酸汤杆30克(苗药), 楚冲瓦30克(苗药),儿茶20克,白芷20克,黄芩30克,黄连20克,黄柏30克,太子参20克,黄芪30克,当归20克,紫草30克,元胡20克,生大黄20克,均购于黔南州中医院民族医药科药房,药材经黔南州中医院苗医药研究所李凡益主任药师鉴定为正品。菜籽油600ml微热后,加入上药,煎炸药微黄熄火,冷却过滤,剩油约450ml,装瓶,用拭子取少量送细菌培养,无细菌真菌生长者为合格,方可应用。

2 观测指标

2.1创面微生物培养。治疗前、治疗7天后分别采取三组创面分泌物行微生物培养。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表面,尽量去除表层覆盖物或渗出物,再用无菌拭子檫拭病变深层基底部进行取样,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我院微生物室检测。

2.2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水平。對比各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指标水平。

2.3 创面疼痛度。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评估。

2.4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的变化,检测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7天后指标水平。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对资料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x±s,治疗前后比较予配对t检验,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为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提示有显著性。

4 结果

4.1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三组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天后,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

4.2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白细胞计数(WBC)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水平结果。三组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天后,CRP 、WBC和%NEUT 时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LB时a组与b组、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4.3创面疼痛度结果。三组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天后,a组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下表3:

4.4 血清MDA、SOD、CD3、CD4,组织中TGF-β1的结果。三组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7天后,MDA、SOD时a组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CD3、CD4,组织中TGF-β1时a组与b组、c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4:

5 讨论

煨脓生肌法是中医外科常用治则,亦称煨脓长肉,最早见于明·申斗垣《外科启玄·疮疡·宜贴膏药论》指在修复创面时,采用中草药油剂或膏剂等外涂擦方式,作用于局部气血流通,正气增强,促毒外出,表现为创面脓液增多,创面逐渐生长愈合的方法。本研究经验方烧伤油正是以其为理论指导创建而成,处方以酸汤杆、 楚冲瓦为君药,功效:清热祛湿,凉血解毒;臣药:儿茶、白芷、黄芩、黄连、黄柏、太子参、黄芪、当归.功效:辅助君药加强清热燥湿之效,并益气补血,托毒外出,佐药:紫草、元胡、生大黄,功效:凉血解毒止痛,佐助药是也,加强君药、臣药功效。全方共奏清热祛湿,凉血解毒生肌之效,充分体现煨脓生肌理论之祛腐拔毒,助肉生长之大法。

康复新液、湿润烧伤膏是临床常用治疗烧伤药物。康复新液通利血脉,养阴生肌,湿润烧伤膏清热解毒,止痛生肌。我科基于煨脓生肌理论自拟经验方烧伤油治疗Ⅱ度烧伤并创面感染临床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研究将经验方烧伤油与临床烧伤常用康复新液、湿润烧伤膏相对照,从临床症状和实验检查来比较,经验方烧伤油内含有的酸汤杆、楚冲瓦、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清热解毒,直折火势,抑制炎症反应,正如《贵州草药》所云:酸汤杆性寒,味酸微甘,清热解毒,利尿[1]。太子参、黄芪、当归甘温益气补血,挽救烧伤於滞带濒危细胞,促进组织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白芷元胡中药止痛专药,减轻创面疼痛,现代药理表明:白芷总挥发油对物理、化学性刺激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无身体依赖性[2],从创面微生物培养结果、创面疼痛度来看,经验方烧伤油组(a组)与湿润烧伤膏组(c组)对创面细菌抑制和止痛效果相当,均强于康复新液组(b组),实验检查也验证了这一点。在治疗7天后CRP、WBC、%NEUT和MDA、SOD時 a组与c组无明显差异,均强于b组,ALB、CD3、CD4和TGF-β1时a组检验指标均高于b组和c组,说明经验方烧伤油抑制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胶体渗出,提升了体内白蛋白含量,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分析原因也许与a组成分中含有太子参、黄芪、当归补益气血,促进表皮组织生长修复,减少液体外渗有关。

总之,自拟经验方烧伤油为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感染有效方剂,本经验方是在中医外科基础理论“煨脓生肌”原则指导下创立而成,其组成药物价格低廉,制作简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州草药.第2集[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70:1042

[2] 沈映君,吴俊梅,等.白芷挥发油镇痛、镇静作用和身体依赖性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2,13(4):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