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心理护理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的作用

2020-12-09 05:22魏玉霞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护理不良反应

魏玉霞

【摘要】目的:研究在对女性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对90例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女性进行分组研究,每组均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女性护理后心理狀态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女性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护理后妇女心理状态得到极大放松,直接临床借鉴。

【关键词:】心理护理;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221-01

宫内节育器是目前一种经济有效且安全便捷的节育器具,大部分妇女均可接受。根据相关术数据调查显示[1],我国有超过80%的女性使用宫内节育器进行节育,是世界上使用宫内节育器节育最多的国家。但是,由于受术对象自身缺少对宫内节育器的了解,同时加之羞涩等,继而造成大部分女性均会出现恐惧或紧张等情绪,甚至还会加重疼痛,故做好对女性术前心理护理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对90例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女性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利用随机数表法对我站在2019年1月-2019年7月接收的90例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女性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45)行常规护理,该组女性年龄值域24-36岁,平均年龄为(32.36±2.27)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2.74±0.46)次。研究组(n=45)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该组女性年龄值域23-35岁,平均年龄为(32.18±2.39)岁。孕次1-3次,平均孕次(2.55±0.32)次。

所有受术者已明确本次研究目的,自愿加入本次研究,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该次试验正常推进。受术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告知受术者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相关注意实现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

(1)术前心理护理:针对术前存在羞涩心理的受术者,护理人员需做到体谅其心理,同时给予受术者充分尊重,做好保密工作,告知受术者使用及节育器的优势等;针对术前存在恐惧情绪的受术者,护理人员需要向其讲述宫内节育器的使用方法等相关知识,提升受术者对节育器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告知受术者节育器具有着绝对安全性。

(2)术后心理护理:针对术后存在抑郁或及焦虑情绪的受术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其沟通,掌握受术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从而进行针对性护理。针对担心影响其乳汁分泌的受术者,护理人员告知其节育器对其内分泌不会造成影响,更不会对乳汁分泌形成作用,对身体无影响,有着极高的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受术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从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分析,分数越高说明患者心理状态越差[2];对比两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包括其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和心率低。

1.4数据处理

本次实验研究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20.0,计量资料(两组受术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用(X±S),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用[n(%)],X2检验,若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受术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对比

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两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

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出现头晕1例(2.22%),2例(4.44%)满色苍白,2例(4.44%)心率低,总发生率11.11%;对照组受术者护理后出现头晕5例(11.11%),4例(8.89%)满色苍白,3例(6.67%)心率低,总发生率33.33%。

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节育器属于临床中一种常见的避孕方法之一,该种避孕手段具有着较高的安全性,且最终避孕效果较好,并且该种避孕方法不会对女性身体造成损伤,可保留生育能力,因此该种避孕手段甚至已经成为我国育龄女性避孕的重要措施[3-4]。

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虽然属于一种小手术,但是受术者达大部分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从而使得受术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故提升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受术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通过对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受术者术前进行心理辅导,继而能够提升受术者手术信心,缓解其术前焦虑和恐惧情绪、降低术中疼痛程度,从而促进受术者手术能够顺利进行;术后对其急进行心理护理,能够帮助受术者纠正关于宫内节育器放置术的不良认知。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心理状态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受术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女性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护理后妇女心理状态得到极大放松,且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较低,直接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马冬梅.个体化心理护理在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6):823-824.

[2] 李锦春.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的心理分析及对应护理措施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2):206-207.

[3] 金荣芳.宫内节育器放置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总结[J].医学信息,2016,29(18):241-241.

[4] 廖雪梅.宫内节育器放置术中的心理分析及护理方法[J].家庭医药,2017,(11):221.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不良反应
32546例疏血通注射液医院集中监测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