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中临床护理效果

2020-12-09 05:22詹叶湾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感染性休克综合性护理

詹叶湾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患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9例感染性休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综合组病患纳入20例,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常规组病患纳入19例,选择常规化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的20例病患中,总达标例数为17例,总达标率为85.00%,常规组的19例病患中,总达标例数为10例,总达标率为52.63%,两组间比较综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923,P=0.029)。讨论: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有效的察觉病患的异常情况,为病患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使病患的生命安全得了保护,加快了病患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综合性护理;重症监护;感染性休克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1-0254-01

感染性休克是导致重症监护室病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此疾病还被称为脓毒性休克,在对病患的治疗方案上,还要为病患提供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帮助病患早日恢复健康[1-2]。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综合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患中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9例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综合组与常规组,综合组病患纳入20例,男士病患为2例,女性病患为18例,年龄区间在22--65岁,平均年龄在(43.50±3.4)岁,常规组病患纳入19例,男士病患为12例,女性病患为7例,年龄区间在23--70岁,平均年龄在(46.50±4.2)岁,其中,患有重症肺炎14例,腹腔感染10例,化脓性胆管炎15例。经对两组病患的年龄、性别、病情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化护理干预模式,主要是对病患的病情进行实时监测,遵照医嘱给予病患药物治疗,为病患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等。综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模式,具体内容如下:第一,此疾病休克的病患会出现畏寒怕冷的临床症状,此时,护理人员要为病患及时加盖棉被,保证病患体温,对重症监护病房温度要提高,但切记不要为病患体表加温,对于高热病患护理人员要应用物理降温,保证病患体温平稳。第二,对病患进行体位护理,在病患住进重症监护室中,护理人员要帮助病患处于仰卧中凹体位,将病患的躯干和头部抬升20度至30度,下肢抬升到15度至20度,使病患的回心血量加快,保证病患重要脏器及时供血。尽量减少对病患的挪动,待病患血压进入平稳状态及意识比较清醒时,尿量每小时大于30毫升时,病患的休克症状显著恢复后,可为病患选择半卧体位,降低病患感染率发生。第三,对病患进行扩容护理,护理人员要依据病患的实际状况,对病患进行深静脉置管或者粗静脉穿刺等,对病患输液时要以先快后慢和先多后少的基本原则,保证数小时内微循环得到改善,在输液中,护理人员要及时查看病患的肺部啰音及气促等显示,在病患意识得到恢复时,要保证病患的下肢端溫和,保证补液量的充足,可帮病患逐步改正休克状态。第四,对病患进行用药指导,经过对病患的细菌培养及药物过敏检验等,要帮病患选取抗菌药物,依据药物的效率机制和抑菌血药浓度及半衰期等,为病患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的药物给予方案,在用药期间还有对病患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服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对病患的肝肾功能变化也要实时监测,保证用药期间的安全性。保持感染性休克病患血压稳定的药物是血管活性药物,用药期间需以小剂量和慢滴法开始,并记录用药期间的情况,提高用药的临床效果。

2 结果

2.1两组病患的CRP水平比较

经过综合组护理前(15.6±2.9)与常规组护理前(15.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0.3455,P=0.9125)。经过综合组护理后(7.6±2.1)与常规组护理后(5.4±1.4)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6.8945,P=0.0011)。

2.2两组病患的总达标率比较

综合组的20例病患中,达标例数为10例,一般达标例数为7例,不达标例数为3例,总达标例数为17例,总达标率为85%,常规组的19例病患中,达标例数为7例,一般达标例数为3例,不达标例数为9例,总达标例数为10例,总达标率为52.63%,两组间比较综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7923,P=0.029)。

3 讨论

在临床上感染性休克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得此疾病会对病患产生不良影响,在重症监护室如果病患出现感染性休克,在治疗上会增加难度,还会对病患的器官功能造成损伤,出现循环容量不足,对病患的生命也会造成威胁,通过临床统计表明,重症监护室病患死亡是感染性休克导致的主要原因之一[3]。通过对重症监护室病患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了感染性休克的发生率,同时对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得到了显著的改变,综合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有效的察觉病患的异常情况,为病患提供了有效的临床治疗与护理,使病患的生命安全得了保护,加快了病患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价值[4-5]。

参考文献

[1] 武华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ICU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病患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20,138.

[2] 刘敏.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227-228.

[3] 杨萌萌,朱建聪.综合性护理在ICU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1):205-206.

[4] 武华军.综合性护理干预对ICU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26):120-138.

[5] 卞翠琴.综合性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CRP水平的影像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28,33.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感染性休克综合性护理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效果评价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腹腔镜高龄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