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河流生态流量确定与保障

2020-12-09 05:35李丹丹姚轲
写真地理 2020年41期
关键词:保障

李丹丹 姚轲

摘 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逐渐发展并占据世界重要位置。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水资源的消耗逐渐增多,一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就出现了诸如水资源的涵养能力降低、湖泊面积大规模缩减、过度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的水资源管理系统紊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对我国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失衡。基于此类情况,建设合理的河流生态系统,改善水生态环境刻不容缓,首先就要找出现阶段存在的河流生态问题,树立科学的河流治理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河流治理效益最大化,提出相应的有效的解决措施,为我国水生态环境的稳定提供了保障,推动水生态建设稳步发展。对中小河流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对于河流的防洪有巨大的作用。由上述可知,我国现阶段对中小河流实行治理刻不容缓,实行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视域下的中小河流治理方式的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河流生态;流量确定;保障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238

引言:研究生态流量的目的是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是优化配置区域水资源的基本前提,是维持生态系统完整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工作,是实现水资源空间均衡的根本保障。河道生态需水是河流为了维持某一特定生态系统不被破坏时河道内应保持的流量,而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则是满足水生和岸栖生物生存条件的最小需水量,这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既能够保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又考虑了生物群落可以接受的流量变化。

1 生态流量管理分区控制断面布设原则

选择具体水文测站作为研究对象,尽量在同一条河流的上下游选取多个水文站,以便进行河流的系统分析。水文控制断面的选取主要遵循以下准则:(1)断面的选取位置。在流域面积小于1×104km2的河流上至少选择一个断面;选取省界断面的水文站;另外,对于干流和较大的河流,选择多个水文站进行计算分析。(2)具备最基本的数据资料。选取的水文站要具有10年以上可以利用的观测资料。(3)代表性。一般情况下,河流中下游水文断面要能够满足研究要求。(4)稳定性。水文控制断面的稳定性要能够反映河道的天然变化,对其他假稳定或变幅较大的情况要作相应的处理。稳定性具有两重含义,即河道断面几何形态的物理稳定性以及断面所表现出的水文内涵稳定性,如水位流量关系等。

2 确定方法

生态基流采用Qp法、Tennant法等方法計算。Qp法:将90%或95%保证率年最小月平均流量作为生态流量。采用的流量为天然流量。此生态流量为维持河道基本形态、防止河道断流、避免河流水生生物群落遭到无法恢复的破坏所需的最小流量。Tennant法:也称蒙大拿法,是美国中西部为了保护河流的健康环境而规定的最小流量方法,该方法将年天然径流量的百分比流量作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不同百分比代表可以达到不同的河道生态系统状态,通常以10%~30%的年天然径流量作为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此方法通常在优先度不高的河段流量时使用。10%的平均流量:对大多数水生生命体来说,是建议的支撑短期生存栖息地的最小瞬时流量。此时河槽宽度、水深及流速显著地减少,水生栖息地已经退化,河流底质或湿周有近一半暴露,旁支河道将严重地或全部脱水。要使河段具有鱼类栖息和产卵、育幼等生态功能,必须保持河流水面、流量处于上佳状态,以便使其具有适宜的浅滩水面和水深。

3 河流生态流量保障

3.1 尽量减少河流硬化、渠化

采用截弯取直的方法使中小河流渠化的单一的工程型的河流治理手段影响了河流周边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导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了水的动能,进一步加剧了洪水灾害。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同时重视生物链保护和与工程建设,尽量减少河流的硬化、渠化现象,在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应在做好防洪措施的同时多关注水生态的平衡发展。

3.2 环境流量与河流水环境保护措施

自20世纪初以来,河流开发的规模有所扩大,特别是通过建造水坝、迅速开发和利用土壤水资源以及随之而来的用水污染、河流减少和水秩序的变化。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美国s.环境机构和渔业养护协会开展了关于减少鱼类种群、河流污染、生态系统污染的研究,以制定河流环境和鱼类生态影响的概念。我国的环境保护始于处理“三位一体”的污染问题。

3.3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应包括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管理内容、职责、方法和追责要求、企业建设(或者改造)下泄生态流量设施规定以及保证足额下泄生态流量的措施、罚则、公众参与的奖励办法等。通过明确的规定,落细落实监管责任,有效督促企业履行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也能借助人民群众的智慧,弥补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3.4 生态系统功能的应用

综合河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功能和全球保护原则,在以往物种保护和个体生态系统、明确的次区域氟生态系统、相关水动力分析、生命空间结构、水和河流湿地、敏感的生物多样性、基本水文服务和河流水文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体现了综合生态功能原则,这些原则是与河流生态系统分组和个体功能一起制定的,旨在支持整个河流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管理和差别保护与再生

3.5 加强后期监管

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治理的后期应该注重对河流的后期监管,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并将之贯穿于河流治理的全过程,对于破坏河流治理成果的行为进行依法处置,以确保河流治理的效果。

3.6 应用河岸生态护脚、护坡技术

所谓的河岸生态护脚、护坡技术,说的是依靠植物技术以及生态工程技术对河道坡脚与斜坡进行支护施工,最后在河岸形成综合系统的1类护岸技术,对比传统护岸技术而言,河岸生态护岸技术能够加强河岸的自然生机,还可以让河岸护岸和附近景色更加协调。在河岸生态护脚、护坡技术中,效果最佳的一类措施是格宾护脚加雷诺护垫护坡。

结语:目前,国内研究河流生态流量的目的多是针对具体某一条河流,用来提出其可持续发展所需的流量或者一定的水质水量要求,着眼点更多落在其在区域水资源配置中对于维持江河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参考价值。实例分析中河流的天然径流量距离满足其所需要的基本生态流量还有相当一段差距,建议对河流上的水利工程制定统一的调度方案,协调上下游流量,保证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维持河道内生态健康,统筹协调整个流域内防汛、抗旱、水资源、水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夏冬,梁丹丹.淮河流域重要河流生态流量(水量)保障性分析[J].治淮,2018,(12):31-33.

[2] 尹心安,杨志峰,张恩泽,徐志豪,蔡宴朋,杨薇.城市渠化河流生态流量核算方法[J].2018,4(05):25-39.

[3] 王琲,肖昌虎,黄站峰.河流生态流量研究进展[J].江西水利科技,2018,44(03):230-234.

猜你喜欢
保障
关于互联网企业的主要风险隐患及针对性产品分析
商业健康保险对社会医疗保险的补充作用探究
大数据时代集团财务共享问题解析
影响警察职业保障体系建设的因素探析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让法律走进心灵
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 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主体的确定与保护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旅游共享经济的基本特征、运行机制与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