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探讨见解

2020-12-09 05:36郭嘉伟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建筑质量给排水施工高层建筑

郭嘉伟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越发拥挤,为满足人们生活工作需求,各种类型的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们物质品味的提升给高层建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质量和功能是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工程建筑的管理体制日趋成熟,建筑质量和品质大幅提升。我们在看到进步的同时也要发现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给排水施工,常出现漏、跑、冒等问题。本文以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的特点为切入点,详细分析建筑施工重点和技术要点,力求为高层建筑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高层建筑;建筑品質;建筑质量;工法创新

高层建筑从不被人们认可到普遍接受,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集实用性和功能性于一身,能同时满足生活、办公的需要。高层建筑如同一座小型城市,每天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同时也会产生大量废水。如何保证给排水系统能同时满足整栋建筑的需要是给排水施工技术中的关键点。给排水施工是高层建筑建设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发展方向以高参数、大系统为主,这对系统的设计、施工、维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现实预期设计理念,做到管网优质、节能高效,就要对施工技术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不断提升施工质量。

1 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特点

随着建筑楼层的增高,给排水系统的内静水压力不断增大,如只设计一个供水区,不仅无法满足业主需求,还极易损坏供水管道和配件。因此,在设计时应采用竖向分区的方式,避免造成系统内静水压力过大,保障给排水系统的运行安全。高层建筑是火灾的频发区,一旦出现火情,不仅蔓延迅速且难以借助外部力量快速扑灭,因施救困难造成的惨剧时有发生。高层建筑的给排水系统除负责供应日常生活用水外,还承担辅助救火的职能。高层建筑的内排水具有管线长、排水量大的特点。系统内压力波动明显,因此在施工中必须要保证系统的排水能力,将系统内的压力维持在一个固定范围并保证水封的完整。在设计排水系统时,要预留通气管道或设置单立管系统,在选用材料时要注意管材的机械强度和柔性,越高越好。为保障给排水系统的安全和畅通,应提前制定技术措施防止管线堵塞。此外,还要注意控制给排水设备和管线可能引发的噪音和振动,避免给使用者造成困扰。

2 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重点

2.1 施工重点

在我国,八成以上的建筑都叫做高层建筑,其中15层及以下称为小高层,16至20层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的称为高层,当建筑物的高度超过100米时称为超高层。建筑物的楼层越多,给排水量就越大,且使用时间相对集中。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继续沿用低层建筑的给水方式,会给管道系统造成额外的静压,缩短管道及配件的使用寿命,影响正常使用。因此,在设计时普遍采用竖向多区域管网划分的形式,帮助降低下层管道的静水压力。当前,消防救援能力远未达到高层援救要求,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很难迅速扑灭。因此,高层建筑对消防系统的要求更高,要求高层建筑应具备自救能力。此外,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重点还包括给排水管道压力的稳定、管道的畅通和管道噪音控制等。

2.2 施工难点

按通常的建筑施工顺序,在土建施工完成后才开始进行给排水施工。由于施工队伍和施工种类的不同,负责土建施工的工作人员不重视给排水预埋,经常出现预留孔洞和预埋位置出现偏离的情况,严重时还会出现漏留和漏埋。高层建筑在设计时,通常会将地下室作为设备层,多种机电设备同处一室,各种线路相互交叉,缺少规划的设计不仅会降低地下室的利用率,还会对其使用功能造成影响。与低层建筑相比,高层建筑的首层和转换层的设计更为复杂,各种梁柱集中在这两层,给管道敷设增添了难度。而采取BIM技术对所有明敷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合理避免碰撞,对提高观感质量及降低施工成本很有帮助。

3 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关键点

3.1 施工流程

给排水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工艺流程如下:与设计方交流图纸、探讨施工技术—作业现场放线测量—预留孔洞—制作支架—安装支架—预制管道、组装、铺设—连接管道设备—安装自控仪表—清洗打压—防腐处理—保温处理—运行调试—竣工验收。

3.2 施工主要环节

建筑施工主要可分为三个阶段,即:配合土建主体预埋施工阶段、地下室施工和标准层施工。在配合土建主体预埋施工阶段,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不重视给排水预留,造成孔洞、管道预留偏差或漏留、漏埋。作为各种设备高度集中的地下室,胡乱敷设的管线会大大降低空间的使用率。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与设计方保持沟通,反复核对设计图纸,分析设计意图,运用BIM技术,合理规划各种管线,做到有问题早发现、早解决。标准层首层和转换层的主要功能是集中梁、柱,往往结构设计复杂,不便于管道敷设。标准层二层以上的各种管线设置和预留基本保持一致。标准层的施工质量不仅影响整体建筑的美感还会影响使用性能。

3.3 施工技术

要想妥善解决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各种问题,就要从管线孔洞预留、施工分区、样板层施工等方面入手。

3.3.1 预埋预留

管井、套管、孔洞预留的精准性直接关乎施工质量,会对厨卫管道的安装造成较大影响。高精准度的预留预埋操作不仅能避免事后凿孔等对建筑物结构造成的破坏,还能降低预埋套管发生偏移的概率,防患于未然。施工技术员要做到对图纸的设计理念牢记于心,按图纸要求选择洁具等设备的尺寸并严格遵守安装工艺。技术人员应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对标准首层进行特殊设计,按实际结构尺寸规划预埋位置并绘制预留预埋统计表。每个楼层的预留预埋工作完成后要与统计表的数量和位置一致。在精准预留后,在浇注混凝土时,要在孔洞周边小心进行振捣,振捣越密实,因孔洞造成渗漏的可能性就越低。

3.3.2 分区同时施工

高层建筑一般都具有基层面积大、高度大、施工难度大的特点,因此,采用分区同时安装法最为适用。这种施工方法能减少对建筑内垂直空间的浪费,大幅压缩施工时间,减少混乱施工。分区同时施工应遵循以下原则,即:按楼层分区、按密集度分区。例如,在安装管道密集且用水量大的浴室和卫生间时可将其单独划为一个区域。

3.3.3 样板层引路

施工样板层存在的意义是为标准层的管道、配件的布置形式和各种洁具的大小、尺寸提供参考。无论高层建筑的楼层总数为多少,标准层都基本相同,通常以标准层的第二层作为施工样板层。施工前施工方应详细考虑多专业管线交叉等问题,认真研究图纸,及时与设计方交流沟通,校准安装数据等,优化深化设计图纸。样板层施工完成后,应由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和建设方共同验收,确保样板层的示范作用。其它标准楼层的安装施工应完全参照样板层施工,做到有样可依,有据可循。

3.4 想法降本增效

垂直运输对高层建筑的降效是不可避免的。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和方法,以及各类先进施工设备和工机具,争取把施工成本降至最低,力求效益的最大化。在施工中应尽量避免一些人为的成本增加,例如:沟槽卡箍连接管道能整根上楼就尽量整根运输上楼,不可从中间断开增加卡箍接头的数量而增加成本;超高楼层能采用升降车施工的,绝不采用移动式操作平台施工,这样既可提高安全系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又可提高施工工效,节省人工成本远比机械租赁费高,从而实现成本的降低。

4 结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在我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分量愈来愈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已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给排水施工对高层建筑而言犹如人体的血脉,其施工质量的高低直接关乎高层建筑的整体质量和使用寿命。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紧抓施工深化设计,用科学的深化设计指导施工管理,严控各环节质量,工法创新,克服各种施工弊病,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功能和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吕娟,郭玲玲.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9(32):116-117.

[2]薛沿臻.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应用简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32):115—117.

[3]吴志光.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运用[J].建材与装饰,2018(31):111-112.

[4]席保锋.李红东.BIM技术在高层建筑给排水施工中的运用探究[J].四川水泥,2016(10):190—192.

猜你喜欢
建筑质量给排水施工高层建筑
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探讨
基于低碳节能的城市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剖析
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探讨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探讨
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建筑质量管理探析
浅谈建筑质量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市政给排水施工中的质量管理
浅谈高层建筑沉降监测关键环节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