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研究

2020-12-09 04:13高元君
砖瓦世界·下半月 2020年12期
关键词:摊铺沥青混凝土碾压

高元君

摘 要:针对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施工控制现状,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只有在明确施工工艺技术应用问题产生原因的情况下,才能使最具针对性的施工工艺控制方法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碾压

现阶段,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人们对道路工程建设使用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在实际建设过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易受环境、人为以及技术等因素影响,这就降低了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应用范围日趋广泛,要想满足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升所提出的交通运输系统需求。相关建设者应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控制过程的问题影响,来对工艺技术进行优化。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建设的安全可靠性,进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1 研究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现实意义

当前阶段,交通运输系统对高等级公路建设需求不断增加,沥青混凝土路面运用范围越来越广。而其工艺技术也成为了决定公路工程路面结构、材料性能以及施工控制效果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然而,在实际运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技术过程中,会因所处建设环境复杂、人员以及设备技术方面的局限,而降低工艺控制效果。这一情况,不仅会导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效果无法达到预期,还会降低所处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的作用稳定性。为改善这一现状,相关建设者应对以往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技术落实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找出优化控制的要点与方向。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控制现状

经对已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施工问题产生原因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先进施工技术。一些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单位缺乏先进工艺技术,导致透层油渗漏深度与预期不符、黏层油撒布均匀性不高。这些均是沥青混凝土路面达不到施工使用需求的原因,大幅降低了沥青砼路面的建设使用效果。

2.2 施工水平不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因外部因素影响而增加施工技术运用难度。此时,施工单位并未按照原定施工方案进行若干操作,这就导致工程建设效果与预期不一致。

2.3 工艺技术不合理。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来说,其建设质量会受外部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而施工单位注重经济与工期因素,并未在相应问题条件下开展施工,这就导致施工工艺不合理,在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强度同时,还出现了一系列的损害现象。如,波浪、车辙以及推移等,使公路工程建设使用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受到了严重威胁。

2.4 材料性能质量不达标。施工操作过程,材料选择使维系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建设效果的关键。施工前,相关人员需根据实际建设场地与建设要求对施工材料的性能质量进行严格检测与试验,如原材料与混凝土混合料等。当抗压强度与抗折强度达到预期,才可投入实际施工使用。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相关人员存在忽略混合料检测问题现象,这就为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建设的整体效果埋下了安全隐患[1]

3 优化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的控制策略

3.1 工艺控制——沥青混凝土拌和

要想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平整度与稳定性,需将拌和机械设备、时间、温度以及沥青材料用量作为重点控制因素。具体来说,拌制沥青混凝土操作过程,需对沥青与矿料温度进行加热,并调节至能够达到出厂温度要求。一旦瀝青混凝土温度过高,就会对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造成影响,进而降低混合料的作用稳定性。对于沥青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综合矿料颗粒与均匀操作完全包裹沥青混合料,来进行试拌确定。拌和厂拌的混凝土,应以均匀、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以及无粗细料严重分离状态作用。如存在不符现象,应及时进行调整。

3.2 工艺控制——沥青混凝土运输

以某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为例,项目运输车辆为20t的自卸汽车。运输过程,需通过加盖篷布,来起到保温、防雨以及防污染作用。此外,材料运输车的用量,应大于拌和能力与摊铺速度,以使摊铺机运行使用的连续性与不间断性得到保障。为避免对摊铺机作用带来影响,应对卸料与摊铺机间的距离进行控制,以杜绝碰撞或是材料倒在设备作用外等问题。如此,路面摊铺的均匀性与平整度就能得到基础保障[2]

3.3 工艺控制——沥青混凝土摊铺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摊铺作业,应采用机械为主,人工为辅方式。后者,作用于机械摊铺无法作用的部位,像是构筑物边缘的局部缺料、基层表面平整度不够、局部混合料出现的明显离析现象以及交叉与预留路口等摊铺设备无法发挥的部位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摊铺处理。摊铺作业需要在合格基层下对粘层、撒布透层以及下封层后方铺筑进行混合料摊铺。实际操作前,工艺技术人员应先进行施工放样处理,并在强化监视同时,避免因人为因素而使摊铺作业面出现拨动。

摊铺机前,需对其预热处理0.5-1h,以使温度控制在至少100℃。此外,还要对熨平板调平进行检查,以使摊铺路面作业始终保持平整且不出现明显痕迹。施工过程,可采用分路幅摊铺,并使接缝以拉直且紧密状态作用。必要时,还可设置高层控制桩来提高厚度控制的有效性。摊铺温度,需控制在130-140℃之间。松铺系数控制在1.15-1.35之间。相邻的两幅摊铺带,应将搭接宽度设置为10cm。对于接茬部位的沥青混凝土,应由专业人员采用热料对纵缝孔隙进行填补处理,对接茬进行整平处理。

3.4 工艺控制——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

面层碾压,是在摊铺作业达到预期效果后。将碾压作业段50-80m的沥青混凝土温度控制在初压温度以上。整个初压、复压以及终压过程,压路机要匀速行驶,且按照既定规范标准对行驶速度进行控制。初压操作,可选用SW850双轮缸筒压路机进行碾压。此过程,不得突然调整作业路线与作业方面,否则,会使沥青混凝土出现开裂与推移现象。设备方面,压路机的起动与停止,需以减速缓慢状态下进行。复压,采用XP262胶轮压路机,在碾压4-6遍后,才能达到压实度无明显轮迹的要求。速度方面,需将其控制在4-5km/h。此外,还要按照沥青混凝土的温度、厚度来对压路机的振幅与频率进行调整。对于相邻碾压带,需将重叠宽度控制在10-20cm。终压,采用的设备是SW850双轮钢筒压路机。具体碾压遍数,需按照现场情况进行确定。但实际操作应在两遍以上,直到路面无明显轮迹才停止作业[3]

3.5 工艺控制——施工接缝处理

对于上下层纵缝,应错开15cm或是30-40cm。相邻两幅或是上下层横向接缝,应错开至少1m。半幅施工操作留下的冷接风,应采用人工方式对为完全冷却的混合料进行切齐处理。二次铺筑,就可对缝边缘进行清扫,并刷粘层里层。而因停料出现的横纵施工缝,可利用3m的直尺对平整度进行检测。而后,在进行缺陷凿除处理,就可形成垂直面。

4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会受技术先进性不够、材料使用不合理以及施工工艺及水水平不高等因素影响。对其控制,应从实践角度入手,在明确工程建设要求与所处环境条件下,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着手调整。事实证明,只有这样,才能使施工工艺技术的运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光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3):183-184.

[2]杨兴春.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J].门窗,2019(22):139.

[3]杨东云.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及工艺控制措施[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22):119-120.

猜你喜欢
摊铺沥青混凝土碾压
沥青路面双横坡一次摊铺施工技术研究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标准化施工中3D摊铺技术的应用
3D摊铺技术在路面施工中的运用
吹填区珊瑚砂地基压实技术研究
碾转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浅谈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铁路路基沥青混凝土防水层的施工与探讨
灵隐寺不遇
双层摊铺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应用